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全社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我们应当对其发展现状、问题、困境有深刻认识,以期在调研基础上,寻求更为科学高效的发展道路。
一、当前我国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其发展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我国农村民营企业的区域分布上,无论从密度来讲,还是从实力来讲,东部都强于西部;行业主要集中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规模普便小,规模以上大企业占比不高;老一代劳动密集性低端行业的企业占比较高,中生代科技企业极少,新生代小微型作坊式企业比较多;吸纳农村就地转移出来的就业人口远低于农民外出打工人口;其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还不具主体性,但对农村的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二、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企业年龄小,企业底蕴不深厚;企业治理结构落后,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科技研发能力整体水平低,大多处于产品的模仿、复制阶段,企业产品单一,对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适应能力差;企业融资能力差,可供抵押的硬通品、资本品较少;企业受行政、社会的挤压较大,隐性社会负担重;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大多处于传统的家族式、乡俗约束式的管理状态;企业成本较高,综合实力不强,没有形成自然垄断,营利水平受限;企业员工待遇相对不高,对科技、管理、生产人才的承载力不强,对普通工人的吸引力也不大;企业对员工保障水平不高,企业“四险一金”落实的不到位;企业经营者环保意识差,污染治理能力低,环排达标水平低,对环境的破坏力较大;企业经营者,发家致富意识强,干事业的理念差,导致企业的倒闭率较高,“百年老店”型企业少。
三、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方向和对策
从国家政策引领层面:依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局,为农村区域性中小民营企业配给实力强合作伙伴,提升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扩张能力;政策层要定向扩大行业准入,使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能够对接到大型企业的产业链中,为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降低税赋,改善社会营商环境,提高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赢利能力,为其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生态;提供融资便利,解除“金融挤出”,引导好金融资本输入到农村区域性中小民营企业机体中,提高主体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意愿,发展普惠性新金融,为农村区域性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对位的助力伙伴。
从地方政府助推层面:设立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特色产业园区,对其进行产业化孵化、助力,一种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建立分布式虚拟园区,另一种是建立集约化的实体园区,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公共环境污染处理设施、其他企业发展公共硬件设施,降低其单位“污染处理”及其他公共成本,提供科技、智力、金融等配套公共资源,对各企业进行产业链的对接、优化配置,形成整体产业集群优势,从而变“中小微”为“大集群”,增强其集体竞争力。
从企业内生发展层面:提高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的抗逆性,农村区域性中小民营企业活着是第一位的,在经济“大周期”的调整期,调控好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小周期”,管控好风险,管理好资金链,为农村区域性中小企业在经济大形势好转后的跃起发展储备好力量;提高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营利能力,构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营利模式,强化产融互动,既做好产品经营,又做好企业的规模经营,保持企业利润与规模的双增长;提高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人力资源培训效能,推动设备的转型升级,加强成本控制管理,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素养,保持企业旺盛的活力;强化农村区域性中小民营企业的市场化兼并,形成综合实力强的大型民营企业,以提高民营企业成长动能,为提高企业内生动力提供组织保障,以增强抗击市场波动冲击能力;积极适应世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势,加入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的新兴行业、新兴业态领域的竞争中,加入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乡村特色旅游、农业新兴服务业的开发与建设中,以新兴产业思维、互联网思维改造农村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推进其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区域性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采用MES、ERP、PLM等先进管理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市场的开拓能力,通过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市场侧对商品转型升级的需求,推进企业产品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发挥中小微企业与农村市场贴近的化势,使企业产品始终保持市场活力;坚持“品质第一、工匠精神”,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无论处于任何市场需要层级,都必须保持高端品质,以营得市场的认同;推进农村区域性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现代化,摆脱传统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实行资本控制权与企业经营权分离,避免因企业创办人的离开而其后代经营能力不强,而使企业经营陷入不确定性,以使企业的发展保持续性、连续性。
总之,农业区域性中小微民营企业,只有依托并融入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大生态中,从规模与质量、结构与体系、能力与营利、内部与外部、供给与消费等多维度上,引领其上档升级,才能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