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世界著名评级机构: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
中国财政部: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那么,就让我们就这两个针锋相对的结论做一些分析。
首先,我们用一个评级机构高管在会议中爆出的“为了赚钱,我们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做为分析的开始。
接下来,回顾一下历史。在历史上,主权信用评级不准并非秘密,通过对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对美、欧、日、中、其他新兴经济体,在重大经济转折点以及危机时期的评级做数据对比,很容易得出:主权信用评级不怎么准确的结论。
然后,我们再从三个层面,就所谓世界最著名评级机构所做的主权信用评级为什么不大准做深度挖掘。
第一个层面,评级机构主权信用评级准确度差来自其机制性缺陷。
评级机构的评级分两大块业务,而这两大块评级的准确性、可信度和美誉度差异却很大,一般来讲,世界几大评级机构对企业单位的评级相对比较科学准确,对一个主权经济体评级则经常有水份。
一块业务是对企业的评级,这是评级机构主要投入精力的方向,其对企业贴近度高、数据收集丰富、模型构建科学,其评级结论较为精准可信,主要原因是评级报告具有商品性,商品质量低了会无人问津。因而,这一块投入精力多,进而构建起了评级机构的自身信誉。
另一块业务则是我们重点说的主权信用评级,在这个方向上,其实评级机构投入精力反而较少,只所以投入精力少,有三个原因:一是主权评级带有公共产品属性,并非评级机构直接经济来源,二是带有政治性,评级机构本质上是代表其所属母国政治集团、利益集团的战略利益,是所属母国政治利益向被评级国索取利益的工具延伸,因此,这一块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性,有政治就有偏好和偏见,偏好和偏见就易带来主观认知错误;三是复杂性,主权评级所面对的对象,存在经济社会复杂性、差异性、发展的阶段性、变量的非结构性、要素的多元性,其数据收集存在不完整性和一定难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评级模型也一直是个大难题,历史上一直存在许多主权评级不准的不良记录,压制了评级机构投入的兴趣和精力。
第二个层面,主权信用评级的背后有着深度的国际政治博弈。
著名评级机构利用其在历史上先发成立所积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实施的对竞争对手的主权评级,是评级机构母国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守成国家不喜欢新兴国家的竞争,它担心新兴最终会挤跨自己的世界借钱之王宝座。这个宝座,过去50年来是评级机构母国的美国所独有,它相当于美国的金融核武器,如果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也有这个能力,那么,就形成了恐怖平衡,这个武器反而难以发挥作用了。
美国学者把这种美国独有的对外借债能力,称作“”核心竞争力”,所以借钱之王的宝座,并不是收一点铸币税那么简单,而是更为了“我借到钱而不让你借到钱”的巨大发展利益。
第三个层面,用实证检验评级机构的政治性、功利性偏见和导致的错误。
财政部:标普关注的信贷增速过快、债务负担等问题,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老生常谈”。标普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全部计入政府债务,从法律上是不成立的。
这个错误,就是无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的改善,用不了多久中国经济会用实际行动给这个评级机构再上一课,这使得美联储现在不得不面对中国央行的挑战,美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
在美国评级机构唱空中国的情况下,外资却看好中国经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结汇均呈较快增长。今年8月份,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流入环比增幅超过30%,资本金结汇环比增长20%以上。这不仅是打了穆迪与标普的耳光,更是给中国经济投出的最有力的赞成票。
最后,我们以“评级机构虽然有其自诩科学评估模型,但有其无法摆脱的政治经济利益,模型与利益存在着博弈和悖离”做为结尾语。
来源:昆仑策网 据作者来稿编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