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烂三俗的话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兴趣,这样才有动力,才更容易成功”。学音乐也是,经常有家长觉得想给孩子报一门乐器课,可是孩子并没有兴趣。家长也无从下手。
其实有许多的大人物他们一开始的兴趣并不是在他们现在的专业,而是通过对专业的慢慢的接触才产生了兴趣,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是需要靠后天培养的。与生俱来是天赋,并不是兴趣,只有把天赋变成兴趣,才不会造成兴趣丧失,进而技能天赋丧失。
1
10月28日在未来科技论坛上,清华大学副校长、著名生物学家施一公同几位中学生对话时,回忆自己的求学和研究道路说,自己和很多科学家不同,他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对生命科学有兴趣,只是到后来,这个兴趣才被培养出来。而他也因为一直坚持在这个领域做研究,最终成为大家。
施一公在读高中时,数学物理都很好,生物这门课其实比较差。但是,有一次老师跟他说,21世纪是生物化学的世纪。他听完之后很激动,因为他对探索科学很感兴趣。施一公一直对数学很热衷,但是报考专业时,他没有选择数学系,而是选择了生物系。
但是,因为基础不好,尽管他自己拼命想学好,在清华读书时,包括出国后,他的生物成绩都比较差。大学时他的生物学成绩经常是勉强及格,为了拿奖学金,就去数学系和物理系选几门课,拿满分,来弥补生物成绩的不好。一直到后来,博士读到三四年级,他才找到了一点感觉,“原来生物是这么回事”。施一公说:“当时没有人告诉我生物是一个领域,数学是一个方法。如果知道这个区别的话,我会更快一点,我老想拿数理思维去想生物学问题,所以我走了不少弯路。
到了博士四年级以后,施一公才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再加上他认为生命科学的确很重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这个领域一直工作到了现在。
因此,施一公相信,“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你只要好好走你的路,走下去,总会能达到你的目标”。他也经常对自己实验室里的学生,包括清华的学生叮嘱: “你自己心里想的,你信仰的东西,远远重要于外界别人对于你的看法和整个社会上的舆论、走向,这是非常关键的。”
2
“我的父亲是搞音乐出身,经商也比较有钱,而且他决心培养我成为钢琴家。——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促使我成材。”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先生3岁学琴,10岁时即获得中国少年儿童钢琴比赛冠军,17岁获得匈牙利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特别大奖,19岁又获得世界最顶尖钢琴比赛的亚军,可是他也曾经说过:“弹钢琴不是我的生命,甚至不是我的兴趣,弹钢琴对我来说不是享受。我最大的兴趣和爱好绝对和钢琴无关。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飞机大炮,喜欢看电视剧,也喜欢读军事史,还喜欢读《福尔摩斯探案集》这类侦察冒险方面的书。”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没兴趣就学不好琴,不如不学。我对家长说:别问孩子,问自己!儿童的心理特征,自然是"来得容易去得快",他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尤其对玩感兴趣,如果不是玩,很快就生厌了。此时家长就应该认真对待,家长不管,孩子就学不好。
还有的家长觉得弹琴就是文娱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是闲着没事时候的消遣。有这样想法的父母,也不会坚持督促孩子学琴。如果孩子对写作业没有兴趣怎么办?家长一定不会说"不想写就别写了",大家会想尽方法让孩子完成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还要好。在这些方面,家长的办法是很多的,拿出同样的办法来对待孩子的学琴,就没有难题了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没兴趣的孩子不比有兴趣的孩子学得差,有兴趣的孩子也不比没兴趣的孩子学得好,关键是用在学琴上的时间。或者干脆这样说,哭着练和笑着练,练出的效果没多大分别。
3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在姚明小时候,姚明的父母并没有刻意勉励他把篮球当作自己未来的事业,他们只是让姚明做自己爱好的事件。他们愿望小姚明和一般的孩子一样读书、上大学、找工作,而后找到自己的生涯方法。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真的十分酷爱篮球。
姚明、姚明的父母和他当年的老师、教练以及小搭档都说,其实刚开始他并不喜欢篮球,对当年的他来说,篮球只不过是一种游戏。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小时候,姚明和其余男孩子一样,喜欢枪,后来爱看书,尤其爱看地舆方面的书。有一段时间还对考古发生了兴趣,再往后,喜欢做航模,他第一次在体工队拿了工资,就去买了航模回来自己做。再后来就喜欢打游戏机了。
在学习上,姚明的父母素来不强迫姚明,而是以启示发挥为主,器重培育他的兴趣。这种方式让姚明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长大之后,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童年,他都会说:“我是玩过来的,没人逼迫我学习。”其实,他所谓的玩就是读自己喜欢的书,研究所有自己好奇的东西。因为乐在其中,就似乎在玩一样。
姚明直到9岁的时候,才开始对篮球有点兴趣。到12岁时,他已经无比喜欢篮球这项活动了。父母把他送到上海体育学院,他在那天天都要打好几个小时的篮球。因为姚明住校,离家的道路比拟遥远,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打篮球,他对篮球越发专一了。
4
小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重,对什么都有兴趣,我们应该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然后不断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尝试,让他们自己慢慢选择最有兴趣的事情。对于选择的兴趣进行持续培养,形成终身的兴趣爱好甚至有成就。
当一个人从第一次接触一件事到入门初步掌握这件事,这个过程的体验好坏决定了对此事的兴趣多少。也就是说,不管你学习任何一项技能,选择任何一种专业,从事任何一个工作,如果你在刚接触的时候可以比较顺利达到入门,体验到些许成就感,那么你就会对它感兴趣,甚至越来越有兴趣,也越学越好。反之,初学体验不佳将直接导致兴趣丧失。
所以我,绝大多数兴趣不是天生的,兴趣有无取决于初体验。那么,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就是父母应该做的一件大事,而这又应该从“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开始。有些孩子的兴趣很早就表现出来,有的表现得较晚,父母可先根据对孩子的细心观察,为孩子选择一些项目。
还有不少孩子的兴趣需通过慢慢培养才会产生。当孩子显现出兴趣后,父母全身心的投入会极大地促进孩子的兴趣发展。因此,父母在感情上,心理上支持的重要性尤为重要。
另外,孩子的兴趣会突然转变,不论是原来感兴趣的后来不感兴趣了,还是原来不感兴趣,后来又产生了兴趣,这些都是正常的,父母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强调自身兴趣的,如果按照孩子的兴趣走,有多少孩子能坚持呢?所以一定程度的强迫是必须的,但不能是强制、打骂,凡事有限度。
总之,兴趣其实是可以培养的,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必然是天生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清华副校长施一公: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刘诗昆小时候爱好并不是钢琴,姚明小时候兴趣竟然是考古!
2017-11-20•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