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立足于解决当下中国社会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强化鲜明的人民立场,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担当精神,披荆斩棘,强力开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有力地推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25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开门见山便明确了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和运用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达,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人民主体观,在实践中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性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衡量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尺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我们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人民群众信任与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以人民为中心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之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在阐释新发展理念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在马克思看来,人民群众是否得到真正解放,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的成果是否归人民所有。很显然,没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就不可能提出和解决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统一性问题,也不可能以决战决胜的政治勇气完成脱贫攻坚这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2013年11月12日,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要求。他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 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五个必须”之一,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而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我们党搞得坚强有力,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以人民为中心,还充分体现在对文艺、新闻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要求上。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他指出,“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概而言之,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的全部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坚持问题导向,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把握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现实而急迫的需求。
将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在充分肯定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向好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四个相比”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当前中国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以“相比人民群众期待”而言,应该看到,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上,社会上还存在大量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不公的问题反映越来越强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要求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然要求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15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每一位领导干部、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坚持有法必依,善于运用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的要严肃问责、依法惩治。”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这些思想得到了初步体现,不少错案得到纠正,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从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绿色福利、生态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重要的民生福祉;必须把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一些地方存在雾霾频发、垃圾围城、饮水不安全、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等环境问题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极其关注,群众反映强烈。针对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环境保护督察,坚决向污染宣战,下大力气解决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两年来,各地把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要民生工程,全面进行整改,中央环保督察组分批次全覆盖进驻地方,环境保护形成高压态势,成效前所未有,一些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三、狠抓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党自身状况的好坏决定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效果。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4月1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
整治党内“四风”形成破局之势。一段时期以来,党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为广大老百姓深恶痛绝,严重伤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侵蚀了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改进作风这个主题,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将杜绝“节日腐败”成为反对“四风”问题的有效突破口。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使出“撒手锏”,于节日前后点名道姓通报典型案例,加大对案件的公开力度;集中曝光典型问题,对违法违纪者形成了有力震慑。一大批多年积累的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切实解决。
“打虎拍蝇”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拳反腐,成效显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问卷调查显示,93.7%的领导干部、92.8%的普通干部、87.9%的企业人员、86.9%的城乡居民对中国反腐败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其中,巡视效果明显提升是十八大以来反腐一大亮点,充分发挥了震慑、遏制和治本作用,成为反腐败斗争的一把“利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党内法规扎牢制度笼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党内法规不断完善,更好发挥了管党治党“法宝”“重器”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蕴含着鲜明的人民立场。他指出,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强调,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真正有效反腐败不能只依靠专门机构,以少数人对付多数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用多数人防范少数人。在今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他指出,全党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可以看出,这些重要论述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厚的人民情怀、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的深刻体现。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刘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喻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