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星期五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张文木:欧洲的百年全球战略与中国反制美国的着力点
点击:2220  作者:张文木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3-24 13:14:49

 

 

今天中国对美国霸权的斗争,要吸取当年丘吉尔的教训,这就是希特勒被打败了,大英帝国也没了。今日美国和英国是国家形式包装的华尔街资本经营的分公司,金蝉蜕壳是华尔街的惯用手法。美国也是华尔街资本的被压迫者,白宫只是华尔街的买办政府,美国并不是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当然,不在战场上打败美国,也打败不了华尔街。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毛泽东抗美援朝的思路,对抗不出自卫的原则——当时军费不超过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冲突再剧烈,也要留有余地——比如我们就是以志愿军形式而不是以国家军队的名义抗美援朝的。结果,与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胜利的同时也失去了世界霸权的结局相反,朝鲜战争结束了,中国反倒迅速崛起了。反右时防,反时防右,在当前对美斗争中,猛与不足都是不好的。

 

当前对美斗争中的积极反制政策是必要的,但睚眦必报则是不必要的。近期我们战略任务是解决台湾问题,反制美国的原则是不偏离我们祖国统一的中心任务:我们反制美国的力度只能等于或大于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力度,而不是总体战意义上的打败美国的力度。

 

中国与美国的全面火并是欧洲,尤其是英国所希望的。

 

众所周知,美国能够在二战以后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原因,是在亚洲尚未崛起之际,罗斯福联手斯大林有意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压缩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对美国而言,只有让苏联控制东欧,欧洲才能是小西欧;只有欧洲变为小西欧,它才能听美国的话。反之,东欧一旦回到西欧,大欧洲就会出现,这样欧洲的翅膀就会硬起来,就会反美国。二战之前的地缘政治特点是大欧洲压迫美国,二战之后美国翻了身,翻身的根本的原因是美国对欧洲版图做了大手术,即在二战中罗斯福将东欧让给了苏联并由此大大压缩了欧洲的地缘政治空间。换言之,丘吉尔说的铁幕实际上是美国联手苏联拉起的,目的是为了挤压欧洲。

 

尼克松之后,美国人忘记罗斯福的教诲并失去了尼克松的智慧,再次戴上欧洲发送的世界主义高帽并为欧洲担起战略清道夫的任务。美国先将雅尔塔体制的关键支柱国家苏联打倒,结果事与愿违,美国不仅没有收获苏联留下的雅尔塔遗产,反而被欧洲怂恿着进行更大的扩张并使欧洲随后收回了在二战后失去的东欧地缘政治利益。正是由于罗斯福的有意安排,美国与苏联分享了战后雅尔塔红利近半个世纪;而苏联解体迄今凡30余年,美国便被对全球事务的支配的重任压垮并迅速衰落。

 

苏联解体后,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后,美国已帮着欧洲将其地缘政治版图恢复到二战前的大欧洲的水平,整个东欧已融入并依附于西欧,随之而来的必是欧洲力量的增强和扩大。21世纪伊始,欧洲人又用捧杀的方法怂恿着美国冲入中亚,在美国被请君入瓮即进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后,欧洲又纷纷撤兵。值得回味的是,当年坚决支持美国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其出版的回忆录中表示:我并不后悔作出参战的决定,之后我会给出理由。这话一般的英国人读不懂,但能让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丘吉尔和汤因比感到欣慰,让罗斯福和马歇尔感到痛心。如果我们了解二战前英国那呼风唤雨的历史,就不难理解布莱尔这句表面顺从的话中包含着英国人对美国人的那刻骨铭心的仇恨。懂得了这一点,也就懂得了近日欧洲尤其是英国对特朗普退出已使美国疲惫不堪的俄乌战争气极败坏的真实原因。

 

欧洲已怂恿美苏火并整垮了苏联、致残了美国,现在又用美国这残躯与中国火并使雅尔塔三大国整体垮掉,其结果就是世界再次回到欧洲人手中,历史从雅尔塔体系再次回到凡尔赛体系。汤因比在其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中对此说的透彻,他号召欧洲人痛定思痛,用今后50100年的历史,推动欧洲内部的一次大革命,最终使欧洲得以恢复原状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传统组织一再受到打击,欧洲是否能恢复原状,这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要由今后50年到100年的历史来解答。只有经过内部的一次大革命,改变早已确立的政治与经济组织方式,形成全欧的社会组织,欧洲似乎才有可能在俄美两个超级大国控制的世界中恢复主权。然而,千百年来的因循守旧、各国的既得利益以及年深月久的憎恨与恐惧,都是压在欧洲背上的负担,阻碍了上述那种革新。从技术上讲,肯定是可以革新的,但从社会与政治上说,或许不可能进行改革。欧洲人作为个人,作为民族,常具有卓越的理智、洞察力和行政手腕,但这些因素同传统的势力、感情以及复旧情绪将会有一场艰苦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决不能摆脱在欧洲边缘已站住了脚的超级大国的操纵和摆布。看来俄美之间争夺欧洲资源的斗争,不可能有助于欧洲改组的事业。[2]

 

英国的政治家和学者们并没有忘记二战中为罗斯福出卖的耻辱,他们一直在用捧杀的方式削弱美国并借美国之手为欧洲收复在雅尔塔体制中失去的战略利益。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在回忆录《旅程:我的政治生涯》的序言中将这个目的说得更加明白:

 

我想改革英国,使它保留20世纪初身披世界最强大帝国斗篷的骄傲,同时,面对21世纪的到来,不会由于那件斗篷不再合身而自觉失落和衰退。

 

由于美国和中国是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大国,中美全面冲突的结果,除了双方遍体鳞伤外,就是没有最终输赢意义上的结果:正如朝鲜战争我们赢了美国,美国还是美国一样。今天中美如果再冲突,在之后相当的时期内,我们就没有力量去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事实上,我们用于解决台湾问题的资源和力量要远远小于与美国冲突遑论打赢的资源和力量。台湾在家门口,美国却在千里之外,美国在台湾问题与中国冲突不仅自陷不义,在资源上美国也是劳师袭远,而中国却是以逸待劳,这样不对称的战场优势,岂有不赢之理——今天俄罗斯就是借助这种地理位势获得充沛的资源和战场优势的。

 

中美之间你来我往是必要的,但前提是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拖延。我们的任务不是打倒美国,而是解决祖国统一问题。中国对美国反制的力度不是美国国力的力度,而是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深度。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是绝对的和不妥协的;在台湾之外的问题上,中国对美国的反制则是可以是有弹性的。因此,为一些与解决台湾问题联系不紧密的摩擦,中国若与美国全面冲突,这样的着力点就选错了。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冲突又放弃祖国完全统一,这也是不对的。当前美国的政治衰变,有利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1945年英国参加二战的教训就是:希特勒打败了,大英帝国也没了。我们今天的政策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军事遏制失败了,中国的祖国统一任务业已完成,但中国和(民族的)美国都在,只是美帝国大幅度地削弱了或衰落了。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张文木战略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