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 | 勇于创新执着向前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点击:1113  作者:记者    来源:国资小新  发布时间:2025-03-24 12:31:57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期,由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社北京分社联合推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的“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正式上线。访谈邀请两院院士及中央企业杰出科技人才,围绕行业科技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弘扬科学家精神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彰显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为中央企业发挥“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贡献智慧力量。

 

 

系列融媒体访谈将在科技日报、新华网、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知领”、国防科工局新闻宣传中心“中国的航天”“军工记忆”“中国航天文化”、科普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新媒体、知乎、《国资报告》杂志等平台播发。今天为您分享第二期《勇于创新执着向前铸就核电“国家名片”》

 

 

从大亚湾的“星星之火”到华龙一号的“攻坚者”,中国核电人用四十年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这张“国家名片”的背后,是“严慎细实”的作风与“自立自强”的信念。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邢继,受邀参加“对话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系列融媒体访谈,讲述中国核电从技术引进到全球领跑的创新之路。

 

从大亚湾启程:四十年自主创新的接力赛

 

核电是什么?

 

叶奇蓁的介绍深入浅出:核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它不排放温室气体,也不排放氮化物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而且对燃料需求量很低,所以它对环境和交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同时,它的电力是很稳定的。所以,我们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发展核电作为支撑和补充。

 

基于此,1987年,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破土动工。彼时,中国核电工业基础薄弱,国产化率很低,甚至建设所需的水泥都需进口。通过“借贷建设、售电还贷”模式,中国首次引入法国技术,并斥巨资派送110余名技术人员赴法学习,这批业务骨干成为日后自主创新的火种。

 

 

中国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的意义不仅是技术引进,更是集成创新的启蒙。”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回忆道。1996年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中,面对法国设备价格垄断,团队果断采用多国采购策略,整合全球最优设备,最终实现性能超越法国原型堆,国产化率提升至一半以上。

 

 

叶奇蓁在上海锅炉厂检查反应堆压力容器制造

 

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国务院要求新建机组必须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邢继带领团队放弃已成熟的CP1000机型,转向更高标准的ACP1000(即“华龙一号”)研发。“抗震设计0.3g峰值加速度指标,意味着设备需承受相当于15级地震的烈度。”邢继回忆,当时华龙一号应急柴油机配电柜的外方供应商因抗震要求太大放弃供货,最终通过国内企业共同攻关自主研制配电柜,满足了抗震要求。邢继的坚持,为华龙一号实现国际先进三代核电站指标奠定了基础。

 

华龙一号:安全与经济的双重突破

 

邢继介绍,核电技术大体历经四代演进,但是分代并非简单迭代,而是安全性能与技术经济的协同进化。从“能用”到“安全”,从“引进”到“引领”,中国正通过华龙一号等创新,重塑全球核能产业格局。

 

 

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6机组

 

“华龙一号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邢继表示,华龙一号是中国目前核电机组发展的主力堆型,可以说是中国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邢继介绍,作为全球在建机组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集安全性与经济性于一身:安全设计方面采用“能动+非能动”双重安全系统,可应对全厂断电72小时;双层安全壳可抵御大型飞机撞击,泄漏率仅为国际标准的1/10。经济效益方面,177堆芯设计提升发电效率5%-10%,单台机组年发电超10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816万吨,相当于植树7000万棵。国产化跃升方面,关键设备几乎全部实现国产化,哈电集团突破核主泵三级流体动压密封技术,东方电气实现蒸汽发生器自主化,带动5300家供应商形成完整产业链。

 

走出去战略:从技术输出到标准引领

 

“核电出口绝非‘交钥匙工程’,而是全生命周期的责任。”叶奇蓁强调。在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中方不仅完成建设,更协助优化电网运行,使机组功率从60%提升至95%;在阿根廷,针对地震带特性定制抗震设计;在中东,开发沙尘暴防护系统,设备密封性提升40%

 

据介绍,中核集团在走出去战略中,创新“技术+标准+服务”模式:编制《华龙一号技术标准体系》,通过英国GDA审查和欧洲EUR认证,打破欧美技术壁垒;为合作国培训超万名技术人员,建立国际用户协会推动经验共享;推动本土融合,在卡拉奇项目中,带动当地钢铁、建材等产业发展,本土化采购率达35%

 

 

海外华龙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号、3号机组

 

据了解,华龙一号已与法国、俄罗斯技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创新生态:锻造大国重器的科技密码

 

“央企的使命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创新生态的构建。”两位受访者对此都深有感触。他们介绍,中核集团打造“小核心、大协作”模式:前沿布局,钠冷快堆可将铀资源利用率提升数十倍。基础研究方面建立事故机理数据库,自主研发设计软件,打破欧美三十年技术垄断。人才传承方面通过“师徒制”培养2000余名核心技术骨干,华龙一号团队平均年龄仅34岁。

 

邢继透露,新一代核电技术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漳州核电应用数字孪生系统,施工效率实现大幅提升;未来反应堆可自动优化运行参数,安全监管全程智能化。”

 

 

漳州项目工程指挥中心

 

科学家精神:执着的火炬传递者

 

回顾70多年的科研历程,叶奇蓁院士感慨道:“中国科学家的精神内核是‘爱国奉献、自立自强、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秦山二期建设时,外方曾嘲讽“你们只需会开复印机”,团队用自主设计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

 

“执着是非常重要的。”邢继对叶奇蓁院士的总结深表赞同,他补充说,科技探索和创新永无止境,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勇于进入到“无人区”,敢于去探索未知领域。年轻人选择留下,不是因为高薪,而是“国家需要就是方向”的使命感。回顾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邢继说:“核心技术的突破没有捷径,唯有执着向前。”(新华网记者 杜文杰)

 

 

华龙专家团队共同探讨前沿技术

 

 

 

来源:国资小新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