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报道中还写道: “伍珀塔尔出版的《西德意志报》以‘中国,2050年的超级大国’为题,刊发头版社论指出,欧洲必须作好准备应对来自中国的体制竞赛。”
这些天,中国无疑是世界的注焦点。现在大会结束了,各国想知道的答案也出来了。从国际媒体的反映来看,对于未来的中国,国际社会有喜也有忧。其中,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出了良好祝愿,对于中国提出的“中国模式”充满期待。
然而,在西方,这些天中国展现出来的自信却让他们感到了不安,这些不安同样是因“中国模式”,认为“中国模式”是对西方制度的挑战。可是,当西方面对自己的现在和中国的现状对比,特别是中国呈现出来的未来发展趋势,又现得很无奈。
25日,有两篇报道说出了西方社会的这种心态。一篇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题目为“自信的中国挑战西方”,一篇是《德国之声》的报道,题目是“德语媒体:体制竞赛大幕开,中国模式谁能挡?”
这两边报道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这些年来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趋势,证实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且在未来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国家,但中国又不是西方所希望的政治体制,即所谓西方的“民主社会”,西方该如何面对这一情况?
西方的不安,表面上看是对“中国模式”的质疑,但实质上是对西方体制及价值观的质疑。
《德国之声》的报道。 《德国之声》的报道中写道:“在千禧年之前,许多西方人都认为,结合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能拉动经济增长,这将不可避免地在中国催生一个中产阶级,他们会随之要求政治开放、更多民主。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而“‘中国梦‘旨在恢复昔日中国的强大,这一梦想正在开始实现。” 在这篇报道中还写道: “伍珀塔尔出版的《西德意志报》以‘中国,2050年的超级大国’为题,刊发头版社论指出,欧洲必须作好准备应对来自中国的体制竞赛。” 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 《金融时报》在评论中写道:“‘中国模式’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国家,作为美国推广的民主制度的替代选择——关于这种想法的讨论越来越多。” 评论中写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这对于已经是全球最大或第二大(取决于不同的测量单位)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来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比原始增长数据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新经济和尖端技术上的成功。中国在移动支付技术上遥遥领先于美国和欧洲,他们有理由骄傲。中国在迈向“无现金社会”方面的进展速度超过西方多数发达经济体。” “中国经济越来越先进,将挑战西方原有的设想。中国企业必然将越来越多地作为西方有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出现。” “中国的全球投资也具有战略意义,将挑战西方对国际政治体系的主导。” “‘一带一路’计划的最终是把欧亚大陆转变成一个经济和战略区域,对抗并最终超越欧洲-大西洋区域。” 从上面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可以清楚的显示出,西方对中国在“中国模式”下取得的成功感到的不安和无奈。 西方的不安和无奈是否可以带我们一些启示? 一、坚信“中国模式”的成功是对道路、制度的自信 这些年来,中国在经济上不断取得成功世界瞩目。但伴随着这些成功也不断出现一些杂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中国政治体制的不满。而中国有些人更是紧随西方的节奏。在他们看来,中国无论经济上取得怎样的成功,只要不实行西方的“民主体制”都不是成功,把西方的政治体制作为衡量国家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准。 衡量一个体制的好坏如果以仅理论和字面作为标准,说得通俗一点是机械主义,说得深刻一点就是唯西方是从。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人们需要的生活就是富裕、安定、尊严、有盼头。 富裕体现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住有其屋、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生活无忧;安定体现在人身、家产安全有保证,不会被无端事件受到损害;尊严体现在能享受人人平等,不被歧视;有盼头体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这些年来,虽然中国社会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就总体来说广大的民众的生活无疑是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不是口号而是事实。 说两个现象:一个是今年在网上影响很大的一段视频“外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一个是西方许多国家的商店都把“中国大妈”视为“尊贵客人”。再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有多少人没有自己的小车?有多少人没有出过国(境)?有多少人到了国(境)外“被”趾高气昂?年青人可能对这些或许没有多大感受,可只要是中年人,与自己原来的生活相比较,就不能昧着良心说现在不如以前。 而这一些变化,正是在中国现政治体制下取得的。难道中国非要实行西方的体制才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有人非要说,“也许比现在好。”这个“也许”人们现在无法断定真实与否。但前苏联及东欧、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倒是实行了西方的体制,可人们看到的又是什么?西方的民主制度给那里的人民送去的又是什么? 正是如此,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向世界发出“中国模式可以给世界人民提供另一种选择”时,西方感到不安理所当然。因为人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每天的生活是向好的方向变化,还是更糟。 二、坚信“中国模式”的成功是对理论、文化的自信 “中国模式”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了这么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实线,形成的一套完整理论,这个理论的精华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套理论积累了改革开放3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近代发展170多年、文明传承5000多年的历史底蕴和实践成就,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和优势。 西方政治体制,从18世纪欧洲文化复兴时期算起,到现在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也经过了不少风风雨雨。随着历史发展,近几十年来,西方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特别是经过东欧剧变和阿拉伯之春,事实证明,西方体制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而由其产生的价值观也并非普世价值。西方经济的衰落和社会动乱,并由西方体制引入而引发的战争,更突显西方体制的弊端。 更主要的是,西方体制给西方人民究竟带来了多少好处,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质疑。特朗普的当选让美国莫哀一是、美国的高铁久议不决、英国的脱欧几乎让国家分裂、希腊国家的破产等等,这些对人民究竟是福还是祸? 近几十年来,在世界经济出现大的动荡,西方社会哀鸿遍野时,中国却能保持基本稳定,并且持续稳健发展,这不能不说中国体制和中国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国人对“中国模式”应该保持足够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德国之音》的报道中写道:“欧洲,尤其是德国,现在正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国。后者已经成为了欧洲企业的重要增长发动机。不论是气候保护,还是全球化,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可以在没有中国帮助的情况下解决。” 《金融时报》的评论也也提醒:西方“观察人士最好想一想,中国已经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 西方的这种不安和骚动,更说明“中国模式”的正确,更需要我们充满对自己国家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面对“中国模式”,面对未来的中国,西方应该认真体会一下,中共领导人在大会结束后和常委与记者见面时讲的这段话: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中国人民自信自尊,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将同各国人民一道,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句话更显示出满满的自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