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气坏了!
而且不光是彭德怀气坏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们,也气坏了!
就在30日白天,蒙在鼓里的他们还两电朱德、张国焘:“为战胜胡敌,三十一军即照德怀二十九日二十时电命令,部署执行任务,胜利后直由中卫渡河”[1],“目前方针,先打胡敌,后攻宁夏,否则攻宁不可能。请二兄握住此中心关键而领导之。除九军、三十军已过河外,其余一、二方面军全部,四方面军之三个军,统照德怀二十九日部署使用,一战而胜,则全局转入佳境矣。[2]”
直到晚上,他们才得知,张国焘又一次变脸,又一次釜底抽了薪。
22时,毛泽东等致电彭德怀等各方面军首长及红军总部朱、张,再申严令:“三十一军必须遵彭令由西向东打”,“打拉池、西安州为我军尔后宁夏战役之屏障,万万不可失,深望注意。[3]”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31日,彭德怀电告毛泽东:
毛:
(甲)张令第四军开到贺家集、兴仁堡,三十一军开同心城、王家团庄。
(乙)二方面军很疲劳,已令其开至海原、关桥堡之线休整待命。
(丙)一军团、十五军团集中麻春堡、关桥堡之线。
(丁)马鸿宾一部依海原西南之米家塘延伸,胡敌追击队进西安州南之张家塘。
(戊)三十一军不配合一、十五军团。单独打孔、周两师及李旅,对马敌还须钳制,力量还不够,故待敌再深入海、干大道以北,再行侧击之,并于明晨到总部与朱、贺、任再商再决,以便取得一致行动。
彭德怀
十月三十一日[4]
看见没有,彭德怀“明晨到总部”是去找“朱、贺、任”的——没提张国焘。
可以想见,彭德怀在码这份电报时,对张国焘的愤懑和鄙夷是如何在胸中翻腾的!
当日,敌第二十五师关麟征部进抵靖远,开始向东湾子进迫;第三军、第三十七军也向打拉池方向进攻,而胡宗南第一军先头部队已进到古西安州南之张家塘,第三十五师马鸿宾部也开始向海原西南之米家塘向红军进逼……
打拉池,古西安州,均已难保,河东红军主力也不得不向东转移。
次日——11月1日,彭德怀即到已东移至关桥堡的红军总部与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再商再决”——依彭之个性,很有可能还对“张总政委”动了雷霆拍了桌子,而“再商再决”的结果是:
毛、周并告左、聂、徐、程:
甲、本日集朱、张、贺、任会商,一致坚决主张打击胡敌,消灭其二三个师,停止其追击。
乙、一方面军、三十一军、四军、二方面军一致努力,为争取上述胜利,并有前敌总指挥统一调遣,朱、张不干预的坚决表示。
丙、海打以南战役计划已失去先机,现决在海打大道以北,寻求战役机动来打击胡敌,战役计划另告。
彭德怀
十一月一日[5]
张国焘,他再也没有上演“变脸戏”的机会了!
至此,除河西“徐陈”所率的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外,河东三个方面军红军主力的作战指挥权,已在事实上集中统一到了由彭德怀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的前敌总指挥部。张国焘也在事实上失去了20天前中央授予他“指挥三个方面军前线作战事宜”的权力——虽然对红四方面军西渡部队仍然保持着指挥权和影响力。
而就在两天前,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张浩)已经将他告到了共产国际:
中央军委屡次命国焘坚决打击南面追敌,只有停顿南敌之追击,方能北取宁夏,但国焘畏敌过右,始终不愿执行命令,欲北进取得接济后再打南敌。[6]
这也代表了彭德怀当时的意见和看法。
其实他们都没完全看透张国焘:张国焘连“北进”都不愿意!
——他孜孜以求的,还是西去!
注释
[1]《中央军委关于战胜胡敌行动部署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0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5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
[2]《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先打胡宗南后攻宁夏部署致朱德、张国焘电(1936年10月30日16时)》,《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的军事斗争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82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3]《毛泽东、周恩来关于打击胡敌周、孔两师之部署致彭德怀等电(1936年10月30日22时)》,《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的军事斗争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824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4]《彭德怀关于三十一军单独打孔、周两敌等致毛泽东电(1936年10月31日)》,《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的军事斗争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82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5]《彭德怀关于在海打大道以北寻机歼敌致毛泽东、周恩来等电(1936年11月1日)》,《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的军事斗争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827页,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6]《林武关于红军部署致共产国际转王明电(1936年10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长征时期》第858页,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林武这个化名,林育英用过,中共中央也用过,笔者一时难以辨析,故暂且认为是林育英发出的(毛泽东此前已判断张国焘意在西进,此电内容似不符他的基本判断)。
(作者系知名历史学者;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双石茶社”微信号)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