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1林彪打胜仗的才能2美军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3粟裕一兵多用4粟裕打仗,表面看是以弱胜强,其实都是多个打一个
点击:  作者:姚忠良    来源:湘军旗粟裕研究中心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4-12-14 12:16:50

 

林彪打胜仗的才能

 

林彪是世所公认的“常胜将军”,那么,他有什么秘诀吗?

 

对这个问题,吴法宪就曾经问过他一次,林彪是怎么回答的呢?

 

林彪说:“我有常胜将军的美名,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事实上,我只有一种才能,就是我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机会一旦失去,就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段话,当然有谦虚的成分,但是也说出了林彪的一个作战特点,就是“谋定而后动”,要么不打,要打就要全力以赴,抓住机会,一击制胜!

 

其实,林彪还有一段话更加经典,就是他对自己和粟裕的比较。

 

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亚楼发现林彪很喜欢研究粟裕的战例,就问他是不是想和粟裕比个高低。

 

林彪说:“你这个人说话欠考虑。首先,我对打了大胜仗的兄弟部队都很感兴趣;第二,我对粟裕同志的了解,比你们要全面和深刻。南昌起义之后,从南征路上开始,及至井冈山时期,就数我们两个打得好。后来,由于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风格。我因为长期以来,肩负保卫党中央的重任,又是毛主席直接指挥的主力,我的担子很重,打仗较为慎重。一般情况下,有了七成把握才打,只有五六成把握,风险太大,不能打,等到有了八九成把握,又会失去战机,无仗可打!而粟裕同志呢,长期远离中央,长期孤军作战,一般情况都是在敌人包围的态势下打的仗,不冒险就无法生存,养成了他敢于冒险的特点。”

 

林彪的这段话,就准确地说出了他和粟裕之间的不同,粟裕因为长期孤军作战,不得不打一些冒险的仗,即使没有把握也要打,而林彪因为肩负着保卫中央的重任,不敢冒险,只有七成把握的时候才敢打,少了和多了都不行,所以,林彪一旦看准了机会,就会全力以赴,一击制胜!

 

因此,林彪才会对吴法宪说:“我只有一种才能,就是我绝不把打赢一场战役的机会搞砸,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美军的三个优点和三个缺点

 

上甘岭战役,堪称抗美援朝战场上最艰苦也最伟大的战役之一,在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志愿军坚守阵地43天,打退了美军900多次进攻,消灭敌军25000多人,震惊了世界。

 

毛主席对这次战役也非常关注,特地把第15军军长秦基伟叫回去,向他询问上甘岭战役的情况。

 

 

毛主席在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又问秦基伟:“你在朝鲜待了很长时间了,也打了不少仗,对美军有什么了解?”

 

秦基伟说:“刚进入朝鲜时,对美军的活动规律摸不着,有点生疏,后来交了几次手,就感到美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并不可怕。美军有三个长处:一是机动快,二有制空权,三是后勤补充及时,但他们也有三个缺点: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应该说,秦基伟总结的还是很准确的,先来看美军的“三个长处”。

 

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工业生产能力首屈一指,因此,美军的武器和装备也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可以用汽车进行快速行军,机动能力非常快。

 

反观我军,汽车的数量却非常少,基本上还是靠战士们的两条腿,因此,很多战役都是因为没赶上美军的脚步,很遗憾地没能完成作战任务。

 

 

另外,美军的空军力量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无论是飞机的数量、性能,还是飞行员的经验,都是中国空军远远不能比的,因此,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制空权,对我军阵地进行了狂轰滥炸,给我军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还有美军的后勤补给,也是我们不能比的,美国是世界著名的大粮仓,再加上有大量的汽车、火车运输,让美军完全不用为粮食而发愁。

 

而我军,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粮食生产严重不足,前线将士们经常饿着肚子打仗,彭老总曾经专门为这件事回国,当着大家的面拍了桌子,哭着说,国内再困难,还能有前线困难吗!

 

后来虽然稍微好了些,但因为后勤运输经常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只能让战士们自己背着粮食,而且最多只能背七天的粮食,只要超过七天,不管作战任务有没有完成,都不能再打了。

 

 

这个弱点,很快就被美军发现了,称之为“礼拜攻势”,美军就故意把作战时间拉长,等到中国志愿军没有粮食了,再发动猛烈的进攻,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不得不说,美军的这三个长处,也恰恰是我军的三个短处,在短期内是很难解决的,只能靠志愿军战士们用顽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来克服。

 

当然,美军也不是没有缺点,比如秦基伟总结的这三个:“一怕夜战,二怕近战,三怕死。”

 

巧的是,我军战士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三个。

 

我军早在红军时期,就一直处于弱势一方,武器不行,装备也不行,只能靠出其不意,用“夜战”、“近战”和“不怕死”的精神,来化解掉敌军的武器优势。

 

可以说,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再到抗美援朝时期,这三项一直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比如上甘岭战役,中国志愿军将士们就是充分发扬了这三大“法宝”,用不怕死的精神与美军展开了夜战、近战,打退了美军的数百次进攻!

 

毛主席听完秦基伟的总结后,赞同地说:“你们打的是一个铁老虎、钢老虎,他们貌似强大,凭着钢铁多,凭武器装备精良,钢铁多,气不足。我们凭指战员的智慧和勇敢,凭正义,凭一股气,一鼓作气打败他们。战争规律,从来如此,劣势装备可以战胜优势装备。”

 

其实,早在抗美援朝刚刚打响的时候,毛主席就说过:“美军是钢多气少,我们是钢少气多,我们的气一定能打败他们的钢!”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话是对的,秦基伟的总结也是对的,中国志愿军就是靠着这个,最终让高傲的美国人低下了头,签字停战。

 

粟裕一兵多用

 

打仗看兵法,跟着教科书学军事,到底有没有用?其实准确地说,有用。大部分经典战例的胜利方法,似乎都可以从《孙子兵法》等教科书中,找到原型示范。

 

仔细观察我军最顶尖的将才,我们会发现十大元帅有8人是军事科班毕业,十大大将居然有6人也是军事科班毕业。要知道,在将星闪耀的我军,他们20位几乎代表我军在军事领域的最高指挥水平,而他们中占较大比例的人数都是军事科班出身,这已经说明成为顶尖名将,学习兵法,掌握军事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名将打仗的特点,我们又会发现,他们的打仗方式虽然有着教科书的原型操作,却又有所不同。尤其是粟裕,他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用兵天马行空,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他打仗的最大特点是一兵多用,敌人完全想不到他会这么用兵,居然敢这么用兵。

 

 

粟裕打仗,表面看是以弱胜强,其实都是多个打一个

 

《孙子兵法》提到:“故用兵之法,十而围之,五而攻之。”,这句话意思是指,如果我方是敌人的十倍则包围他,我方是敌人的五倍就进攻他。这一段话说得很对,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术就来源于此,毛泽东多次强调:最好是五个打一个。

 

粟裕确实也很好地遵循了孙子兵法的教科书规定,也执行了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的战术,但他实现的方法却有着自己的创新方式。

 

 

其中“攻黄桥救邵伯”的战法,充分调动敌人,歼敌于运动中,就是粟裕“一兵多用”最好的案例。

 

粟裕当时手底下只有十五个团,围住敌人五个团,兵力三比一,按照教科书战术,没有五比一,是不太好打的。

 

但粟裕是个天才,他突破了教科书的限制,他先以我方五个团看住敌人三个团,然后以十个团围歼敌人两个团,等到两个团灭了以后,再以全部十五个团消灭敌人另外三个团,可以说,粟裕的天才战法,真的是“一兵多用”,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十五个团灭敌五个团,本来是三比一,却叫粟裕用成了五比一,这种超出正常人思维的打法,谁能想到?谁又敢去想?

 

 

如果按照教科书打法,“五而攻之”,粟裕只有十五个团,敌人有五个团,这个仗不用打了。但粟裕的神奇之处也在于此,我既要打,又要符合教科书的规范作业,三比一的兵力,在粟裕的运用下,就变成五比一。

 

因此,毛主席也非常欣赏粟裕,认为粟裕对于打仗的理解接近于他,多次高度评价粟裕的经验,将粟裕的战果向全军通报。

 

粟裕大将打仗给人最直观的一个感觉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就是说,他善于以最少的兵力取得最大的战果。

  

19467月,苏中战役,粟裕指挥3万人对阵国军12万人,最终歼敌5.3万人。

 

19471月,鲁南战役,粟裕指挥13万人,对阵国军16万人,最终歼敌5.3万人,创造了解放军一次歼敌两个整师的纪录。

 

19475月,孟良崮战役,粟裕指挥27万人,对阵国军45万人,最终全歼整编第74师。

  

粟裕打仗的巅峰时期是淮海战役,国军有80万,老蒋已经说了“优势在我”,毛主席也说“这是一锅夹生饭”,言下之意是时机还不成熟,但粟裕硬是以60万吃掉80万,最终歼敌55万人,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粟裕打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战役,其实还有好几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以弱胜强。但其实仔细观察,并非如此简单,从很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军人多势众,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如果放到微观的视角,则并非如此,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粟裕大战,几乎从来都是多个打一个,完全不吃亏。

  

苏中战役的“攻黄桥救邵伯”的战法,粟裕当时手底下只有十五个团,围住敌人五个团,兵力三比一。但粟裕是出乎常人意料,他先以我方五个团看住敌人三个团,然后以十个团围歼敌人两个团,等到两个团灭了以后,再以全部十五个团消灭敌人另外三个团,可以说,粟裕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实现十五个团灭敌五个团。

  

宿北战役,粟裕只有10来万人,薛岳本来有20多万人,但薛岳却兵分四路,被粟裕抓住了机会,粟裕集中10多万人,围攻其中一路的一半,也就是2万多人,以五比一的优势取胜。

 

孟良崮战役,粟裕只有27万人,蒋介石调集了45万人,组成三个兵团去围攻粟裕,而且三个兵团高度集中,粟裕则避开锋芒,一直等待。终于等来国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立功心切,率领整编七十四师等三个师冒进了,这一回,粟裕不再等待,他瞄准了最冒进的七十四师,华野27万大军几乎倾巢出动激战三天,孟良崮上粟裕以五倍以上的绝对优势灭掉七十四师3万余人。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出,粟裕用兵天马行空,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他打仗看起来以少胜多,但他绝不吃亏,他的最大特点是一兵多用,每一次都是五比一的绝对优势胜。

 

(作者:姚忠良;来源:湘军旗粟裕研究中心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