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1963年印度俘虏感慨:我们为新德里卖命,却对我们如此刻薄
点击:  作者:忘情    来源:兵说视界  发布时间:2020-09-02 09:25:24

 

 1962年对印反击战,我军完胜。对俘虏的3968名印军,我军执行一贯的优待俘虏政策,不搜腰包、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歧视,除了尽心尽力治疗他们身上的伤病,还在生活上尽可能给予照顾。当然,仅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方对这些战俘采取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目的是让他们认清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是非曲直、接受和平解决边境争端的主张,进而启发其觉悟。

 

 

经过长时间耐心的教育,绝大多数印俘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真相有了初步认识,在谁不愿意谈判、谁蓄意挑起冲突、谁侵略了谁等重大问题上有了正确的认识。他们普遍赞扬我方优待俘虏政策。

 

 

为进一步表明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诚意,中方于1963年4月21日发表声明,宣布通过中印两国红十字会,向印方遣返全部印军战俘。熟悉抗美援朝战争史的朋友都清楚,战俘移交是舆论较量的重要战场。战俘们在移交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媒体敏感的神经,甚至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加以利用,以此大做文章。这样的场合,是检验我军对印俘教育管理实际效果的试金石。

 

1963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印俘们分别从巴底通、棒山口、西路曲、斯潘古尔湖等地,分11批回到故国。临前行,我方为每位印俘准备了一份纪念品,东西虽不算昂贵,但却代表着中方的一份心意。

 

 

听说要回国了,许多印俘主动给管理干部写感谢信。他们表示:“山可移,水可干,我对中国朋友的思念永远不断。”

 

当他们离开战俘营时,有85%以上的人和我军管理干部热情握手拥抱,表达依依不舍和感激之情,高呼“中印是兄弟”“中印友谊万岁”等口号。有些人还用面值10卢比的纸钞,折成花环敬献给我军管理干部,表示最诚挚的敬意。甚至有人取下随身戴的戒指和手镯,非要送给管理干部留作纪念。连一些平时表现不好的印俘,也主动向我军管理干部悔过。有名叫底旺辛的印俘,临行前送给管理干部一块手绢,上面绣着“Forgot me  not”,翻译过来是“永勿忘我”之意。

 

 

在战俘移交现场,印度红十字会代表对印俘的态度十分冷淡。两相对比,印俘们感慨万千。许多人在移交现场对中方人员说:“几个月来,你们对我们这样关心。但是我们为新德里卖了十几年的命,他们反而对我们如此刻薄。我们为什么还要替他们卖命呢?”

 

印方派了很多媒体记者来到移交现场,千方百计想搞点事,以此来挽回印度战败的颜面。印度红十字会人员,面对镜头,带头喊“印度万岁”,但印俘们却应者寥寥。中方人员见状,立即用印地语高呼:“印地秦尼,巴依巴依”,意思是”中印是兄弟”。结果印俘们听了,也跟着一齐喊了起来,这让不怀好意的印媒记者觉得很没趣。

 

 

不怀好意的,可不止印媒。少数印俘军官走出战俘营、前往移交地点途中,暗地里威胁印俘士兵,要他们在移交地点,当着镜头的面,将中方发的纪念品、书籍及衣物摔在地上,以示与誓不两立。而印度红十字代表则在交换现场,露骨地暗示印俘们“只将自己贵重的私人物品带回国,将中方发的东西都当众扔掉”。

 

让他们失望的是,印俘士兵无一人按他们的要求做。非但如此,还有不少人将中方发给他们的书籍夹在行李中带回了国。其中有一个人,竟然带了37本之多。

 

 

心有不甘的印度红十字会代表,干脆自己赤膊上阵了。在棒山口交接印俘现场,对方称这里就是“国界”,遭到我方人员当场驳斥。

 

还有一次,印度红十字会代表见其他印俘都穿着中方发给的蓝色制服,唯有一个印俘仍穿着印军的绿呢子军装,于是便像捡到宝似的,和印媒记者迎上去,一开口就不怀好意:“你在那边生活得怎么样?”

 

结果出乎他们意料,这位印俘回答:“很好很好。”心有不甘的印度红十字代表,又继续问:“你的健康状况如何?”结果对方还是回答:“很好,我们不管是谁有病有伤,中国方面都给予了良好的治疗和照顾。”

 

 

围上来的印媒记者们感到没趣,如泄了气的皮球般散了。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印军丧师失地,溃不成军。在战俘交接这个没有硝烟的舆论战场上,中方照样打了个漂亮仗。

 

作者:忘情  来源:兵说视界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