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美国加大对华为制裁,彻底对华为断供芯片,点燃了中国的造芯热火。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涌现了寒武纪、中芯国际、粤芯半导体、海思半导体四家明星企业。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造就5000亿市值;寒武纪紧随其后,拿下700亿市值。资本市场的积极追捧,掀起了一股全国造芯的投资热潮。一线城市已初具规模,二三线城市也开始大干快上。
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成为了二线城市造芯的排头兵。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这4个省份的24个非一线城市,签约超过20个半导体项目,签约金额达到了1600亿元。
上半年各省市半导体项目签约金额排名(图源:CB Insights)然而,就在各地疯狂上马半导体项目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地方半导体项目停摆、破产的消息。
武汉弘芯半导体,号称千亿投资,台积电技术大牛执掌。但成立仅仅三年,就被曝出项目欠薪停摆。武汉弘芯将大陆唯一一台,价值5亿多元,能够生产7nm芯片的光刻机,拿去银行抵押续命。
无独有偶,2015年成立的南京德科码,官宣总投资30亿美金,如今沦落为“欠薪、欠款、欠税”的三欠公司,并于今年7月份提交了破产申请。
两家造芯企业黯然收场,不禁让人疑窦丛生。如此规模宏大的投资,为何毁于造芯热潮?民间资本造芯,是真造芯,还是骗政府投资?
在深入细究之后发现,一片全民造芯热潮之下,第一批造芯投机人露出了马脚!
一、
2010年,以色列芯片巨头TowerJazz要关闭日本一家工厂。有一个名叫李睿为的男子,由于他公司有些产品请中芯国际代工,认识中芯国际的人。李睿为从中撮合,让中芯国际接盘了这家工厂的设备。这次成功的拉皮条,让他积累了芯片行业的资源。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各地政府响应国家意志,纷纷出台集成电路产业相关扶持政策,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安徽、湖北等。
真假民间资本也闻风而动,纷纷与地方政府成立公司,投身集成电路产业。
建设芯片厂有很高的门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人也不完全懂,在芯片产业有一定资源的李睿为,看到了其中的巨大机会。李睿为来到江苏,同时在南京和淮安寻找机会。最早在2015年,李睿为在南京注册成立了南京德科码;2016年1月,又在淮安成立了淮安德科码。很快,李睿为就与淮安达成了合作,淮安德科码总投资150亿元,一期为年产24万片12英吋半导体芯片晶圆厂。淮安德科码最先破土动工,2016年3月就开始开工建设了。
仅仅3个月后,也即2016年6月,李睿为又和南京达成了实质性的合作。南京、南京德科码以及TowerJazz宣布合作,一期建设一座8寸晶圆厂,二期为一座8寸晶圆厂和一座14寸晶圆厂,总投资30亿美元。
淮安项目动工了,就要花钱,按原计划,李睿为需要出资4000万元,但他却一分钱也不愿拿出来。
没有按照承诺出资,李睿为和当地关系恶化,后来李睿为出局。
淮安德科码因此停工,李睿为马上起诉,不允许淮安使用“德科码”名字。后为淮安德科码改名“德淮半导体”,李睿为拿了几百万的补偿了事。当地政府出资后,德淮半导体才重新动工。在南京德科码,李睿为故伎重演,从之前的补偿款中拿了100万资金投资,剩下的资金又要当地出。
当地出了2.5亿元,前期的工程建设费用、供应物料的费用,则全部由总包中建二局和供应商垫付。烧钱的速度远远超过当地的资金供应,矛盾又再一次爆发。
李睿为没有资金,也没有想投钱,更没有融资能力。南京德科码本来没有团队、没有技术、没有人才,几乎全部靠引进。
为了引进技术,2017年8月,南京德科码花了1800万美元购买TowerJazz的专利授权;2019年3月,又花了900万美元,用以支付TowerJazz的技术授权费。两次支付巨额技术费用,直接将当地的资金消耗光。南京德科码又从全国挖来了100号人,原计划招聘2000多人,但已有的资金连100多的工资都开始拖欠。眼看情势不妙,李睿为又如法炮制,跑到宁波奉化讲造芯故事,又和当地成立了“承兴半导体”。当地出资700万元之后,李睿为又不管了,项目也因此黄了。
南京德科码陷入泥潭,饱受资金链断裂之苦时,淮安的德淮半导体,也遭受着同样的套路。
光是购买技术服务费用,德淮半导体耗资4.5亿元;为了引进人才,高管年薪百万以上;为了维持原来日本东芝的一个十几人团队,德淮半导体花费了近3.5亿元,而本地员工则被拖欠薪资。
没有后续资金介入,南京德科码终于顶不住了,2020年7月,南京德科码提交了破产申请。
一场轰轰烈烈的造芯计划,不到4年时间,就破产终结,留下一地鸡毛。
总包被拖欠的工程款,供应商的供货款,员工被拖欠的工资,给当地留下了擦也擦不干净的屁股。最惨的是从外地过来南京上班的员工,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之前李睿为导演的德淮半导体也惨淡经营,整个项目在淮安政府2020年工作报告中已被除名,而且被踢出江苏省2020年重大项目名单。
二、
早在江苏的“双德”陷入纠纷之时,一场在武汉的造芯计划也开始蠢蠢欲动。2017年11月12日,北京光量蓝图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8亿元。共有两个股东,其中一位认缴9.8亿,另一位认缴8.2亿。
但两位股东也没钱,并没有实际出资,办公地点在北京一个50平方的商住两用房。仅仅13天的之后,北京光量与武汉当地发起设立了武汉弘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北京光量占股90%,应出资18亿元;当地持股10%,实际出资2亿元。武汉弘芯的规模更为巨大,一期总投资520亿元,二期投资总额760亿元。项目推进极其迅速,一期2018年初就破土动工,一期未完成,二期又于2018年9月份动工。
很快,武汉弘芯就遇到了资金困难,建筑总包的进度款未能按时支付,这给武汉弘芯带来了官司。
武汉弘芯同样没有技术班底,但厉害之处在于他们把蒋尚义请来了做CEO。
蒋尚义曾是台积电的COO,是张忠谋最看重的技术大咖。2019年,蒋尚义从台积电退休之后,就赶赴武汉,加入了武汉弘芯。
2019年12月22日,一台价值5.5亿元的7nm光刻机,交付给了武汉弘芯。为此,武汉弘芯专门举办了一场进厂仪式。
几乎与此同时,武汉弘芯的二期土地,价值7530万元,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原因是拖欠了总包方4100万元工程款,被环宇公司告上了法庭。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刚进厂没多久的ASML就被拿去银行做了抵押。
由于资金和设备迟迟不能到位,外界又传出蒋尚义萌生退意,但此事直到目前并未被证实。
但在7月30日,武汉东西湖区政府发布的工作报告中披露:武汉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与德淮半导体遭遇一样,武汉弘芯半导体项目已经被踢出了2020年武汉市重大项目,也不在湖北省的重点项目清单里面。一个计划投资千亿的项目,就此沉寂停摆。
三、
在这场造芯热潮中,第一批投机人已经露出了马脚,第一批资金断裂的芯片厂已经倒闭。南京德科码并不是第一家倒下的芯片厂,也不会是最后一家。德淮半导体、弘芯半导体双双陷入困境,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本土半导体投资的“浮躁”与“野蛮”。在全国,还远不止这几家半导体公司陷入困境,长沙创芯停摆被收购,陕西坤同半导体烂尾,都还只是冰山一角。
这些烂尾、停摆的项目,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项目投资金额几百上千亿,产品动则填补国内某个重大空白,但民营资本实际出资基本为零,大部分当地政府出资。
项目启动以后,国有资金的运用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大量的钱给高管开巨额年薪,购买国外过期的专利技术,引进二手的设备。但国内的供应商货款迟迟收不到,员工工资被拖欠,留给当地一地鸡毛!
前有江苏赛麟66亿造车惊天大骗局,如今又有千亿造芯投机人。
仔细一对比,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END-->
文章来源于大江湖说 ,作者江湖大大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