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首个医师节:我对中国医师的认识都在这些画面里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国家卫计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医师节从而成为继护士节(5月12日)、教师节(9月10日)、记者节(11月8日)之后第四个国家级的行业性节日。热烈庆祝首个医师节。
有意思的是,在我国目前的这四个行业性节日中,仅医疗卫生界就占了两个(以后会不会合并为“医护节”呢),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当然也是对全国数百万医师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期许和勉励。
2018年8月17日,习近平在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
从小就恐惧于医生手上的注射器,感觉医院的气味比战场的硝烟显得更为残酷,每当身穿白色大褂的叔叔阿姨出现在我面前的那一刻,那笑咪咪的表情让我觉得背后的阴谋深不可测,然后是战战兢兢地不忍直视,最后,又总是以革命者的崇高气节激励自己,慷慨赴义般撸起了衣袖,以纤弱的血肉之躯,去勇敢地迎接那仿佛无坚不摧的犀利针头。
慢慢地我长大了,渐渐地我也懂得了,我面对的不是“白色恐怖”,而是白衣天使 ,他们行的是救死扶伤、治病祛痛的人道主义,带给我们的不是痛苦和伤害,而是健康与祥和。
接下来,在小学的语文课上,我第一次诵读起毛主席的光辉篇章《纪念白求恩》,知道了有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叫白求恩大夫。他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手术台成为他的阵地,最后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白求恩大夫以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并且成为全社会尊崇的偶像,学习了他的事迹,我明白了什么是高尚。
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小册子《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知道安徽宿县出了一位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叫李月华,视病人如亲人,因带病抢救垂危产妇,劳累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和酸中毒,光荣殉职。
再后来,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有一位年轻的白衣战士张华——第四军医大学的学生,他从化粪池救起了老大爷,却让自己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到底应该是“我为人人“,还是“人人为我”?由张华事迹引发的一场关于人生价值意义的社会大讨论,净化了多少颗混浊的心灵。
白衣天使不仅出现在城市和乡村,还出现在草原和边寨,他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以自己的仁心妙手为患者看病施药,同时,还是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的一道亮丽风景。
傣族语言里,医师被亲切地叫作摩雅,他们被看作是群众的守护神。
藏族语言里,医师被亲切地称为曼巴,他们同样被看作是群众的守护神。
银针传友谊,隔洋团结紧,中国援外医疗队,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第三世界国家,他们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是民间外交的光荣使节。
和平时期,医务工作者就和公安、消防战士一样,“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感恩他们,帮助我们战胜疾病,战胜瘟疫,从上世纪中期蔓延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到本世纪初肆虐一时的非典病毒(SARS) ,因为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打赢了一场场捍卫人类家园的硬仗。
电影《唐山大地震》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一个特殊的群体——军医,绿军装,白大褂,他们的使命,不仅是保家卫国,还要救死扶伤,不仅服务军队,还服务群众。每当端详《不让阿姨走》这幅画,我就忍不住感动唏嘘,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爆发里氏7.8级大地震,解放军医务工作者和其他指战员一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置生死于度外,全身心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为重建唐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和灾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医疗卫生战线上,还涌现了很多像林巧稚、屠呦呦这样的专家,潜心科研,攻克难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他们的英名和事业,将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进程中代代相传。
最后,再一次向全国的医务和卫生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