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世界社会主义 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九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于2018年11月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论坛的主题是:世界格局、“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分议题有:1.“一带一路”倡议与新的经济全球化;2.国际金融垄断、世界格局变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前途和命运;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战略纲领。
论坛旨在结合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在新的形势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探索“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同志出席大会并作题为《在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新篇章》的主旨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同志作题为《科学判定时代方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大会发言。
来自世界范围内的近30位对我友好的左翼专家学者、同志,和国内180余位理论宣传战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高校的同志与会。以下为部分发言摘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王京清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社会革命。4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全方位展开,是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深刻变革,具有鲜明特色的伟大社会革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的飞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主题,深入探索和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不断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文化,创立和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实现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上升到新的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让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释放出璀璨的真理光芒。
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当代中国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制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科学规划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面制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把这些基本方略和战略部署落实到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判定时代方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世界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慎明
当今世界仍处于帝国主义时代,处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仅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论断,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其总根源是苏东欧剧变后全球范围内贫富两极的急遽分化,其本质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面危机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一次总爆发。世界性贫富两极分化是世界性大变革大调整的根本动力,而大变革大调整的结果必然会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大发展。
金融帝国主义时代还可能会持续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从总的历史趋势讲,资本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从战略上和本质上讲,它是纸老虎;但从战术讲,它又是真老虎、铁老虎;真老虎、铁老虎是要吃人的。我们在战术上必须高度警惕,认真应对,不能有丝毫马虎。
当今世界主要面临着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共享问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我们对这些全球问题提出了中国方案。这就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合作共赢;实行“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解决提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世界上两大社会道路制度竞争和斗争的态势与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预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深化,随着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巍然屹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必然会结束“‘和平’龟行发展”的“政治消沉”时期,迎接着列宁所说的“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日子的到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
将对21世纪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德)原东德统一社会党总书记 埃贡·克伦茨
列宁指出,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重要、最关键的终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对列宁这一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创造性的劳动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将对21世纪产生重要的国际影响。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清晰的憧憬,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必需经历100年的历史(1949至2049年),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凡是过早地宣传自己已经达到共产主义阶段的人,显而易见已经失败了。历史经验表明,凡是不相信社会科学或不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人,就会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令人欣慰的是,中国领导人毫不动摇地将马列主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针,我对他们的远见感到钦佩。中国领导人带着这样的远见迈出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他们以这样的远见遵循着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切实地一以贯之。当我回想起西德在民主德国四十年历程中所施加的那么多勒索企图,我很庆幸中国在经济上具有抵御资产阶级外来势力勒索的免疫力,中国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在经济方面被误导被蒙骗。
今年,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时,中国政府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基者马克思出生的故乡城市特里尔,赠送了一座马克思雕像,以纪念这座城市的伟大儿子。这是一个标志,说明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中国正在传递一种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与新的经济全球化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徐光春
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发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五年后,“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在国际社会受到热议和欢迎。
“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原因在于人们意识到,它是解决当代世界经济难题,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方案。
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的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声音甚嚣尘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日愈演愈烈。但是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其向前的脚步不会、也决不可能停止。问题是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全球化?到底什么样的全球化才能更加适应人类社会的现实发展和需要?“一带一路”倡议以其与西式全球化截然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实践逻辑,为破解当前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中国方案,以其所倡导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新理念,成为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引擎。和平合作将唱响新型全球化的主旋律。“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些西方媒体所宣扬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是所谓中国的图谋,而是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互联互通架构的桥梁。开放包容是新全球化的精神支柱。“一带一路”不是要关起门来搞“中国俱乐部”,而是要大力弘扬开放包容精神,承认各国在发展道路等方面的不同选择,兼收并蓄、博釆众长,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互学互鉴是新全球化的发展动力。“一带一路”倡导不同国家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各国共同为世界和人类未来负责。
互利共赢是新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一带一路”倡导不同国家和地区互惠合作,同谋发展;强调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各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总之,“一带一路”在经过五年的基础性建设之后,正在朝着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它必将不断取得更大成效,为驱散逆全球化的阴霾,为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俄罗斯看“一带一路”和新经济全球化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历史学副博士 D.G. 诺维科夫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迎来了第一个五周年纪念日。
中国和他的合作伙伴们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跨境交通走廊建设项目上。公路、铁路和其他交通干线能够将原先分散的国家经济牢固地连接成统一且相互关联的有机体,这样的一体化进程给所有参与国带来了实惠。尽管目前这些线路还仅是毫不相连的片段,但未来这些线路将会融合成一个统一的交通网,并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深度融合的框架。
“一带一路”战略只是中国为之努力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一部分,该体系被冠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专有称呼。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旨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全球化问题,这包括国家间贫富分化加深、贫困和饥饿、生态灾难威胁、宗教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为基石的国际关系不再是竞争和强权政治,而是团结、合作和互助,这使得解决上述全球化问题成为可能,并否决了国际关系阶级结构。
中国今天为世界提供了全然不同于美国引导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新方案。美国全球化本质在于不平等和剥削,西方资本创造了精密的体系,西方国家在该体系下从第三世界国家榨取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认为,世界除了相向而行和相互融合没有其他出路,而这一融合应该是在平等基础上实现的。
可以说,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和与之紧密相关的“一带一路”项目为世界提供了除由美国财团控制的帝国主义全球化以外的另一种方案和选择。中俄两国关系的加强是新国际关系体系的基石,在这一体系中军事政治专制和经济勒索是没有市场的。
把握时代潮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上将 赵可铭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另一方面,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大国和地缘政治摩擦博弈局势错综复杂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差距和失衡的鸿沟日益突出,局部军事冲突时有发生,单边主义、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
客观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宏观态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因为科技进步和信息经济的发展而得以消除,反而导致范围更广、影响更为剧烈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古巴、老挝、朝鲜、越南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则在吸取了苏东剧变和过往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后,陆续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变革或革新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各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走出低谷,逐渐迎来复苏的前景。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扬弃。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国际主义
(意)《21世纪的马克思》主编 安德烈•卡托内
“命运共同体”概念,中共过去就提出了,但那时,它仅指中国人民而并非指全人类。将这个概念的性质从一个超出国家范围的更广泛共同体转变为一个针对全人类的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的功劳。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符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人类未来。世界在短期内无法过渡到社会主义,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中也提出了一个人类团结一致的过渡阶段。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比“和平共处”概念和“相互依存”概念更为广泛且更具战略性。“和平共处”概念将人类划分为对立的系统,因此并没有制定人类统一的目标;它也没有考虑人民、文化和经济之间的动态互动;它将世界划分为多个阵营,反对战争,但却无法实现世界统一。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相互依存”概念没有对主导和被主导进行具体说明,也未确定主要和次要矛盾因素,在实践中推动了苏联单方面解除武装并推动苏联解体。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辩证扬弃了这两个概念,但将它们置于另一背景之下,并具有不同的更广泛的含义和可操作指示。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马克思国际主义和普遍主义在21世纪的当代体现。它也启发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仅是适合中国特定历史的方案,它将发展成为一种民族社会主义;中国为促进本国发展抛弃了国际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只不过是掩盖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发展道路的意识形态障眼法。这一观点没有考虑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阐述,它们并没有抛弃一般和国际工人运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战略提议也可以解释为一个针对整个地球的巨大新经济政策,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其间,不同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和文明共存,以实现人类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广泛的世界转型战略,是一个指南针,可以指导共产党、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者和进步力量的行动。命运共同体是推翻剥削、饥饿、苦难和落后的世界统一战线。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当今世界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 朱佳木
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思想还是一种运动,从来都是世界性的。它既离不开世界的发展变化,又深刻影响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一切国家的生产、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之后才实现的。社会主义由理论到一国取得胜利,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垄断资本向世界扩展,世界经济政治愈益不平衡才造成的。社会主义运动由资本主义国家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漫延,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等现象,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为重新瓜分领土而引发世界大战,导致其力量削弱而民族民主力量上升才产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最初形态发展到更具本国特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经济全球化和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独立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要和平要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社会主义国家原有体制中某些弊病暴露乃至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是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致使其阶段性特点突显,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导致新挑战、新问题层出不穷的适时反映和积极应对。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然在深入发展,各国的相互联系、依存关系更加紧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联合更加广泛。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战争因素继续被和平力量扼制,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无法克服,垄断资本与国家力量还在进一步结合,世界范围的贫富两极愈益分化。当今世界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虽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指明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中美贸易战虽然表明美国对中国的新遏制政策短时间内都是不会改变的,但它阻挡不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步伐,相反,只会起到提高人民觉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壮大中国综合国力的作用。
共产主义社会规律对资本主义
生产规律的否定和超越
(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中央主席 皮皮阿·捷穆尔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增长,将人类变成社会生产最终目的的客观必要性在现代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合理。我们认为,这种合理性体现在上述公式“人-劳动力-劳动-产品-人”中,规律的提出者求助马克思来解释其内容:“这里的人不是单凭某种确定性来再现自己,而是以自身的完整性来表现自己,他不会追求保持某种确定性,而是处于绝对的运动中”。了解这一点,可以确定它所反映运动的最终目的性。首先,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去谈论“生产目的”的条件,因为目的设定只是人的特征,这个特征在这个公式中同时表现为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手段和目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此外,这里的手段(起点)不仅适用于目的(终点),而且与之相同,最重要的是劳动在该公式中充当中介。劳动作为人类内在力量发展的条件存在于公式,这使得这种运动变得无限。但是,考虑到劳动是人类实力和必要需求这一事实,而工作是其具体活动的强制形式,劳动力范畴在公式中存在并不完全合理。与劳动的概念相比,它更符合工作的概念。因为劳动作为创造性过程需要将人的基本力量投入运动中,而不是投入有限的能力和技能。也许在公式中应该用这个概念来替代“劳动力”的范畴。
对社会来说,社会运动反映在资本流通总公式中(货币1-商品-货币2),产生新增价值是绝对的规律。而当社会运动反映在公式“人-劳动力-劳动-产品-人”中,人类生产则是绝对的规律。“如果我们认为最终产品的生产是第一规律,那么显然,自由时间的产生是更高级别的规律。在某种意义上,两者的积极结合创造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绝对规律——全面发展的人类的再生产”。
共赢、共识、共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追求与路径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原副政委兼纪委书记、中将 李殿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处理对外关系、加强同世界各国合作的基本遵循。
第一,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在经过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已经迈入了信息网络文明时代,共同利益、责任、命运联系更加紧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大势所趋,历史必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依赖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人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具有全局性、综合性和长远性,已经命运与共。共同命运已经远远超越共同利益,共同体内的成员已经生死与共、荣辱与共。
第二,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谋求幸福的共同愿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这一共同价值追求的必然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各种全球性挑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安危与共,命运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国际社会之间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符合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在新的高度上弘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必将日益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
第三,共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当前,全球的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的变革正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在动态博弈中更趋平衡,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非常突出,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全球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面对、共同应对、共同解决,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
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
对中亚地区的投资
(哈萨克斯坦)中国和亚洲研究计划首席专家 安同·布加延科
近年来,中哈两国经济往来更加密切,两国双边合作已经成为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长和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动力之一。这种合作使哈萨克斯坦经济逐渐向中国倾斜。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哈联合项目对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周边其他国家都有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关项目在落实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很多人还不明白,“一带一路”能带给中亚的,除了现代化以外,还有什么新鲜事物。“一带一路”倡议在政治层面还缺乏对于整个地区而言清晰的逻辑脉络。
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也很大。中亚地区早已有成熟的地缘政治联系,而中国没有提出中长期地缘政治目标,也没有明确提出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很多项目可能产生地缘政治意义。俄罗斯对中国项目心态复杂,它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采取激进的经济扩张,不会坐视不管。中国要注意发展与俄罗斯的协作。
还有一些客观因素限制了投资合作。比如,冶金业是中哈投资合作极有前景的领域,但在优先项目名录中51个建设项目中,只有少数项目得以落实。这主要是因为货币汇率变化,造成中国项目投资成本的增加。还因为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项目投资态度和做法的转变。2016年底开始,中国开始考虑投资效率和回收率,提高贷款和项目验收要求,并更倾向于采用本国技术,购买本国设备。这会导致联合项目的流产。这说明中国企业欠缺灵活性。
哈方在投资合作中也存在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地方权力机构人为设置的官僚障碍,法律不完善等。中国投资商同当地官僚机构的摩擦熄灭了他们的投资热情,并造成互信下降。
目前,哈萨克斯坦首先要做的是制定战略计划,以实现高效合作,积极利用国外投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今天,唯一能够给哈萨克斯坦带来巨额投资的伙伴就是中国,中国投资可以成为哈萨克斯坦国家经济的基础。现在两国经济、政治合作已经是以“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为基础了,上述所列问题制约着双发合作的深化发展,但却不能改变哈萨克斯坦经济向对华合作倾斜的整体趋势。
关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几点看法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张全景
一、当前世界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其腐朽性和垂死性日益明显,世界处于帝国主义时代了。在这个时代,帝国主义战争、两大对立的民族和两大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使无产阶级革命不可避免。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二战”后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世界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苏联解体后,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创造了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的一个新的阶段,它将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可阻挡。
二、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当前世界仍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美国与中国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没有丝毫改变,美国这个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国家的矛盾也很突出。一个国家不仅要讲利益、讲实力,更要讲公平、讲道义,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世界主要矛盾,充分利用好各种矛盾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失时机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我们应该怎样做。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要从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汲取观察世界局势、分析世界矛盾、解决世界难题的经验和智慧,尤其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韬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解决人类问题、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略。其次,充分认清困难,正确估计形势。资本主义一直给社会主义制造麻烦和困难,我们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千万不要被牵着鼻子走。最后,坚决反对“和平演变”,同时做好其他斗争的各项准备。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包括国内事情和国际事情。特别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这也是我们应做好的分内之事。
参加论坛的还有来自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澎湃新闻、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新闻媒体的同志和朋友。
承办单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信息情报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科研局、财务基建计划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报(网)、河南师范大学等。
整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世界格局、“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九届世界社会主义论坛部分发言摘录
2018-11-03“中国的创新能力超乎想象”(一带一路中外媒体跨境采访调研行)
2018-10-2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