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具有传统农业的优点,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保护了食品安全和环境,使用有机肥避免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村史馆里的展板上一段范振喜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格外注意:“没有任何根基,比扎根于百姓更坚实;没有任何力量,比得到群众拥护更有力;没有任何荣誉,比赢得民心更珍贵。”
我们的有些媒体,还是希望看到所谓资本下乡的现象,而不希望看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农村合作社的出现? 在他们眼里,通过农民合作社来推行乡村振兴,难道是无法接受的?
农业实行全国一盘棋信息化动态管理。首先解决我们的薄弱环节,实行农业的计划化、现代化。这个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尽快地变成我们的生产现实,造福农民也造福全国人民!
我们的生产企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要给农业农村带去他们还比较陌生、还掌握很少的信息化的技术,用这个技术来推动中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这个目标。
通过创新框架的设计,国企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实现“融资-投资-回收-退出”的经济闭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多重收益。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相反,我们的贫富差距还在逐渐拉大。“三农”问题积重深植,尽管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但收效并不尽如人意,不少地方更是微乎其微。
当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改革后,分得土地的农民就开始了插犋、互助组等临时集体性劳动,后来发展到了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一直到成立人民公社。
河南济源市承留镇的花石村却能够依靠“分田不分地、分股不分山”的土办法,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集体经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实现了机械化。
一家一户过日子,由于家庭条件基础不同,成员能力不同,遇到的疾患灾难不同,等等,共同富裕就是绝难实现的。古代实现不了,现在实现不了,将来也实现不了。
雷金河、雷玉良、雷宗奎,三任书记三代奋斗。有人评说是,雷金河书记艰苦奋斗,雷玉良书记顽强奋斗,雷宗奎书记不懈奋斗。三任书记,都是顶呱呱的好班长。
去到周家庄,与周家庄人接触,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周家庄人,有信仰,风清气正。我觉得,那正是周家庄人的强大气场,是充满全乡(公社)空间的正能量。
我所掌握的情况,凡分田单干者,没有一个乡镇能像周家庄这样富有,像周家庄这样豪迈。而研究周家庄的发展历史,支撑着周家庄人前进的,正是周家庄人浓重的向党情怀。
分田到户,一家一户怎么实现机械化;一家一户怎么搞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孤寡老弱病残者如何生活;集体经济如何壮大;集体企业怎么办:集体主义思想如何培育……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为驻村干部,必须找准工作的实际“抓手”,以开启扎扎实实的工作。
囤耕地、赚差价、炒地租。半月谈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粮食产区土地承包价格连年上涨,挤压种粮收益。在西北某县,4年前每亩地租每年四五百元,现已突破千元。
有农民反映,当地以“生态”之名不允许村庄出现“三堆”,即草堆、土堆、粪堆,但这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显然矛盾。农民感叹道,“政策到了‘下面’总是变得让人难以理解”。
有反映:县里公布了秸秆利用企业的联系方式,宣称已给了补贴,企业也放话“应收尽收”,但每次打电话都说好好,几年了一次也没来过,以至于村民都说“企业把补贴骗到了就行”。
当前农民工成功融入城镇的主要制约是农民工的就业层次,宏观上又和我国产业结构相关,和农民集中居住的程度和方式无关,因此国家要坚决遏制盲目的激进城镇化的冲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比较反对赌博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的。我们还是要弘扬正确的劳动观和利益观,这个事情很值得做。地方党委和政府应该综合施策,多做一些倡导。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研了解到,个别乡村干部将农村集体经济视为“唐僧肉”,产生基层贪腐行为,呈现“贪腐手法简单却能轻易得手”“涉案金额不大但频次高、时间长”等特点。
我认真学习了文章内容。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是真好!怎么个好呢?一句话描述:这个村既是共同富裕村,又是先进文明村,可谓是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
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李昌平是资深三农专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农村第一线,亲身实践创新,在三农问题研究上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摸索出一套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乡村振兴如何搞,谁来领导,依靠谁来搞,谁受益,资金从哪里筹措,采取哪些组织形式,方向目标是什么?这是摆在三农工作者面前必须正视解决的问题。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