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制度建设是根本问题,古往今来,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关键就在于制度合法性的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等收入陷阱,也包括颜色革命陷阱。习近平同志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深刻提出并且以广阔的视野,阐释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的教育了我们的党、我们这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他的这些重要论断,在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雄伟气魄,在关键时刻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的国家避免了前苏联那样的悲剧。
▲韩毓海老师在研讨会上发言
(注;本文是2017年11月10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韩毓海教授在“十九大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北京大学解读十九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原标题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代》)
首先,党的十九大是继往开来的大会,更是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大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办成了许多长期以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谓是“英雄造时势”。这样的历史大势,形成了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全国人民的自信和信心空前高涨。
第二,党的十九大形成的新的领导集体,是一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体现和恢复了“共产党人是来办事的,不是来当官的”这样一条马克思主义组织路线,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的首脑部,打破了官僚主义、科层制,坚持“因人设事”而不是“因人设位”,使我们党的领导层核心更加突出了,力量更加集中了,夺取了伟大胜利的把握更大了。
第三,十九大报告既是习近平同志思想的结晶,也是全党思想的结晶,其中:党的建设与不忘初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矛盾与伟大斗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都是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创造。
(▲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举手表决)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这个命题,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届一次人大,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提法开始确立的,总书记深刻发展了这个命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把总书记的论断称为第五个现代化,也是最重要的现代化。
这样的说法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第一,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恐怕再有三十年,我们会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从1992年算起30年,就是2022年,也就是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标志,是形成完善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决胜小康社会建设之后,要向历史提交的重要答卷。
第二,我们要实现总目标,就必须从历史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去研究人类制度的发展,深入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这也是总书记在全国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对全国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任务,所以,我们的工作应该围绕着这个总目标,聚焦总任务。
说到所谓宽阔的世界视野,大家知道,西方现代主要有三种治理模式:英美、法、苏俄。改革开放以来,对我们学术界影响最大的就是英美模式。
所谓深厚的历史眼光,就是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中国,立足中国大地。中国有着自身漫长的制度建设的传统,中国传统制度的核心是礼制,法是礼制的一部分。我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里有一个房子,是前清的军机处,墙上有一段话,大意是说,经国序民,莫重于礼,礼在《五经》,《五经》有二意,曰持曰祭,持以章德,祭以天地。礼制一是讲天下秩序的结构平衡,二是讲治理的基础是启发人民的觉悟,即同心同德。故头一句是讲“大道之行”,后一句是讲“天下为公”。根据这样的治理体系,去选拔有治理能力的人才,就叫“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辛亥革命以来,包括孙中山先生在内,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者,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始终坚持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治理的优秀成分,这突出地表现在:把启发人民觉悟,使人民同心同德作为制度建设的基础,这就是天下为公、为人民服务和不忘初心。同时,把天下秩序的结构运动,努力转化为现代世界观、宇宙观、价值观,这就是世界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共产党是经过28年武装斗争,建设成新中国并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大党,大国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制度。我们对我们的制度必须有充分的自信。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建交前,费正清曾经向美国人民阐释新中国的制度,他说,中国革命建立的不仅是一个新国家,而且也形成了一个新的礼乐共同体,新的礼乐政治:Rule of Virtue,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提供的是天下观、宇宙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这个制度的基础,则是启发人类广泛觉悟和同心同德。这当然就是我们说的“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制度建设的关键,就是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正像费正清也看到的那样,在中国文明中,法是礼制的一部分,法也是政治的一部分,离开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离开人民普遍觉悟,离开了人民赞成不赞成,法制建设就没有基础,也不可能成功。
当前制度建设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应该在学术上深入研究中国制度的丰富深刻的历史内涵,同时,应该避免对于西方制度和法制做出片面理解。例如:我们应该注意法德制度与英美制度的区别,避免以英美制度、海洋法系作为西方制度的唯一圭臬。康德、黑格尔特别是马克思都尖锐地批评说:英美法系将权利等于所有权,而且所有权是排他性的。这样的法系,在很大程度上摧毁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因此,在研究西方经验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多读一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样的经典,我们应该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推进我们的制度建设。
第四,我们要密切关注司法改革的实践。例如,与大陆法系不同,英美法系在审判过程当中不是以法律为核心,而是以当事人和律师为核心,以保护当事人和犯罪嫌疑人利益最大化为核心,这容易导致严重的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
我想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制度建设是根本问题,古往今来,政权更迭社会动荡,关键就在于制度合法性的建设没有得到重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中等收入陷阱,也包括颜色革命陷阱。习近平同志的伟大功绩之一,就是深刻提出并且以广阔的视野,阐释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的教育了我们的党、我们这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他的这些重要论断,在十九大报告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雄伟气魄,在关键时刻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们的国家避免了前苏联那样的悲剧。当然,在制度建设上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的工作,离总书记的要求,离我们伟大而丰富的实践的要求,离人民的期待,还有很大距离,我们应该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甩开膀子加油干,以严谨深入的学术工作,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做出北大人应有的贡献。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夏柱智:土地管理法有无必要大修? ——33个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进展、问题和启示
2017-09-2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