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百姓话题 > 阅读信息
三条底线应成高校教师执教之本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天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高校教师必须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价值多元化表现为多种社会思潮的激烈碰撞。在此背景下,高校教师严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传播和弘扬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高校践行依宪、依法治国战略的原则体现。

云水星清:是时候反思用生命讨薪的改革了

2014年12月13日,农民工周秀云在讨薪过程中,“非正常死亡”在山西太原龙城派出所,丈夫被打断四根肋骨。2014年12月10日上午,多名农民工前往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委讨薪,当着副县长的面,讨薪者李发林喝下农药。2014年3月6日,赵新彪和侄子赵智明等广西农民工在广东英德市讨薪过程中被20多个人拿着一米多长的大砍刀和铁棍向赵新虎等砍杀,其中赵智明被砍死。2013年1月18日下午,一名男子来到广州天河北路都市华庭小区内一公司讨薪,并引爆了身上的爆炸物品,该男子伤重死亡,另有7人受伤。

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站在战略高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新的全面部署,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是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动员总部署。

关于穷人的几句话

作者王学忠是一位下岗工人。30年来,下岗工人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经历着命运跌宕的痛苦,品味着生活困顿的苦涩,积蓄着日益深重的哀怨,燃烧着富儿们不能体会的希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下岗工人都能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发而为歌。从这种意义上说,学忠是幸运的,“文章憎命达”的“幸”,“国家不幸诗家幸”的“幸”,以群体痛苦为巨大代价的“幸”。

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必须坚守集体所有底线

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基本经济经营制度的发展方向和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全局。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利益,注重顶层设计,创新改革形式,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序进行,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农业的最终出路是集体化

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不仅有国有企业那样的全民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也属于公有制范畴。现在公有制在农村第一产业方面也占优势,乡镇企业就是集体所有制。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集约化。——邓小平(1992.7)

中国学生爱美国,美国老师却看不到

元旦过后整理书桌,发现几份深埋数月的美国《高等教育记事》杂志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的副刊(The Chronicle Review),有点过时,但还是翻阅一遍。与正刊不同,副刊的文章大多出自教授之笔,不长也不术语连篇,话题相对活泼;当然,是否每个作者都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则另当别论。
比如,2014年2月28日那一期,登了一篇题为“非批判性思维在中国”的文章 (“Non-Critical Thinking in China”)。作者,美国某高校一位英语系副教授。

对当前“确权”等农业政策的质疑

有两种“确权”,一是对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确权,要求全国在2013年底完成(现在不知道完成了没有,因为后来没有了下文);另一种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现在正在全国试点。对这两种确权,被吹得神乎其神,说是“第二次土改”。长期以来,笔者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有如下质疑:

进城农民工能不能回得去农村

今天在中国出现了两条明显的道路,一条路线是我们究竟是站在大多数人一边、国家利益的一边,还是站在少数人一边,这是个重大的问题。
  今天我讲一个很前沿的问题,就是今天进城的农民工还回不回得去农村。农民工回不回得去农村要从两个层面去讲,第一个层面是农民工能不能在城市安居,这个问题很重要,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工业化发展能不能让进城的农民工体面的住下来。第二层是假使农民工在城市住不下来,那他回农村能不能生活下去。这个问题也很重要,回不回的来的问题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需要仔细认真谈论。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