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一些幼儿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在这些信息填报中,难免暴露家长的经济状况、社会职位等个人信息,引发家长的焦虑和质疑。近几年,类似“摸家底”事件屡见不鲜,引发社会热议。有的做得比较“委婉”,让孩子画家里车子的车标,侧面了解孩子的家庭经济情况。有的则较为直白,直接让家长填表,标明自己的工作单位。甚至有的要求家长提供工资流水,作为入园的必需材料,否则不准就读。一些幼儿园动辄摸家底因“财”施教的做法,是教育功利化的一种表现,是严重跑偏的教育理念。对于此类现象,应多方发力,标本兼治,彻底解决当前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难题。
国家应积极引导,加强对幼儿园办园的监督。虽然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还未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但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可以用《义务教育法》来保障孩子的受教育权。打破户籍壁垒,将依附于户籍上的教育不公剥离下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对学前教育加大投入,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确保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消除特权,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应该遵规守纪,平等地面向社会公众。不管出于多么堂皇的理由,对教育设限,将孩子因家庭出身分为三六九等,都是极其短视的行为。将优质教育资源给予,将大多数普通孩子拒之门外,破坏了社会公平,颠覆了“有教无类”的逻辑。幼儿园应遵守国家法律、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不要让孩子过早感受社会的“贫富分化”,不要开列名目繁多的科目来绑架孩子和家长。
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必须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发展。切勿迷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强制性“揠苗助长”,让幼儿承担超出这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更不应该强行占据、垄断优质教育资源,悖离体制精神。幼儿发展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与同伴交流,锻炼自理能力,家长应做到多陪伴、多关心,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切勿使孩子从小感染“攀比”、“拼爹”的不良思想。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孩子的特长兴趣,发挥孩子的潜在优势,使孩子得以茁壮成长。
作者:薛川 工作单位:河北省泊头市审计局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