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3月30日-星期日

|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朱亚夫:“三八节”前话女性斋名
点击:1422  作者:朱亚夫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25-03-07 16:19:34

 

 叶文玲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坐在书房中,不由得想起历史上的女性的斋名。

 

书房,也就是书斋,是文人舞文弄墨之处,著书立说之地。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大妇女没有社会地位,三从四德像条条绳索,束缚着妇女的手脚,使她们在社会上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家庭里没有独立的地位。女子出嫁后,连自己的名字也无法称呼,哪里还能有自用的书斋,容自己挥洒春秋呢!因此那时候女性的书斋寥如晨星。只有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废除科举,倡办学校,男女同校,男女平等渐成气候,女性的书房才慢慢走上文坛,显露出自己妩媚的光彩。

 

《情爱论》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男人身上最受重视的是男子气概,女人身上最受重视的是女性温柔。女性温柔,是女性斋名中特色。《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室名潇湘馆,多么摇曳生姿;薛宝钗的室名蘅芜院,多么华贵动人,具有女性的柔性美。清末女作家薛绍徽的室名黛韵楼。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故引申为妇女眉毛的代称。黛韵,无疑是粉黛隹人之称,有林黛玉潇湘之遗韵,薛绍徽并有《黛韵楼诗集》行世。现代著名女画家吴青霞,画室名篆香阁,寓意兰草芳香,洁净高雅,她自号篆香阁主,品其斋名,似闻清香扑人。唐女诗人薛涛,谙音律,善歌舞,工诗词,尤以诗才闻名于世,曾与名士元稹、白居易、杜牧等唱和,人称女校书。据《全唐诗话》:薛涛晚岁居碧鸡坊,创吟诗楼,偃息其上吟诗楼至今遗迹犹存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内。清末才女关瑛,娴倚声, 解琴弦,有室名梦影楼怡春阁。品读这些斋名,女性愠柔纤美 的形象,跃然纸上。

 

 

李清照纪念堂一瞥 自牧摄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首《一剪梅》云: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写出了夫妻恩爱中的别愁离绪。这种伉俪情深、琴瑟和谐的爱情生活在女性斋名中也时有反映,成为其一大特色。比如就是那位女词人李清照,她同丈夫赵明诚,有书斋归来堂,这是他俩崇尚陶渊明,归隐田园,在赵的故乡山东青州筑的一所宅院。李清照曾在 《金石录后序》中对其书斋生活有过精彩描述:每饭罢,坐归来堂 ,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从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归来堂的夫妻生活何等美好醉人。现代著名画家、国务活动家何香凝的斋名双清楼,凝聚着她与廖仲恺的夫妻情谊。1897年何香凝与廖仲恺结为伉俪,借住在廖仲恺之兄廖恩寿家中。时值中秋隹节,一轮明月高挂中天,大地披上素妆,小屋中泻满清辉,映现出人月双清的意境。面对月光如水、人影婆娑的夜景,何香凝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愿年年此夜,人月双清的诗句。夫妻俩赏月赋诗,其乐融融。为纪念这美好的日子,何香凝便把自己的书斋称为双清楼,自称双清楼主。现代女画家陈碧筠和丈夫蒋吟秋,伉俪情深,又皆善诗,长书画,常常在书室中联吟酬唱,切磋技艺,故从两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题其斋室为碧秋吟庐,也称吟碧斋。现代作家潘树春,是潘祖荫侄女,雅好填词,有绿遍池塘草”  名句为世所闻诵。后嫁著名画家吴湖帆为妻,夫妻恩爱,因共同钟爱梅花,遂取梅景书屋题于斋名,夫妻共用。

 

 

李清照夫妻在归来堂(腊像)

 

然而,女性的斋名也并非皆是儿女情长,卿卿我我,有的斋名也正气凛然 ,巾帼不让须眉。现代著名女作家赵清阁仰慕诸葛亮的人品,乃取其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题书斋为淡泊楼。现代女画家厉国香有斋名石竹斋,乃是因为她在学艺过程中,历经艰辛,认为自己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就像竹子在石缝里破土而出一样,来之不易,故用石竹为斋名。近代作家燕斌因倡导女权,推崇女娲补天,故署斋名为补天斋,自称娲魂娲石女氏炼石女士等,一股浩然之气,令人敬仰。

 

 

著名女画家吴青霞题词

 

而当代著名女作家叶文玲的书斋报秋斋,其缘由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她分得新居,有了书房,因思创作之源乃生活,既莸坐拥书城之福,更想以辛勤 的耕耘来报效大地的恩泽。是日,偶有所感,随手在一篇作品后署上了报秋斋, 意在激励自己刻苦研读并写作。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学生时代曾题自己的书室为梦草斋,这里面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原来冰心年轻时喜着男装,爱听三国故事,到十多岁时,巳看完了《西游记》、《天雨花》、《儿女英雄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等古典文学著作,其中大部分是武林侠客书籍 。看得多了,心里自然升 腾起一腔豪气,对落草为王的绿林好汉,爱打抱不平的江湖英雄十分敬佩,于是她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梦草斋,意为景仰落草山林的江湖 好汉。她还尝试着写过两部小说《落草山英雄传》、《梦草斋志异》。

 

时代 不同了,男女都一样。“三八节”前,我们品读这些斋名,自能感受到新时代女性的英武之气,坚贞之情。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朱亚夫:“三八节”前话女性斋名

    2025-03-07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