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中美继续对账,又一个真相暴露!
点击:  作者:十月蛐蛐    来源:华山穹剑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28 09:57:46

 

小红书对账成了这几天最大的热点,中美民众一旦直接沟通,公知和精英再想垄断话语权,就越来越难了。

 

通过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的直接对账,以前很多不实和粉饰的谎言都揭穿了,乐子很多。

 

这些大家可以去网上找,内容很多,今天我想说的是一个设计师的对账,通过他的话,看看美国想卡中国脖子,可能性到底大不大?

 

这位美国设计师在一家车载、舰载设备支架的制造商工作,他们前一段想做一款紧固件,大致长下图这样:

 

 

他在一堆供应商中询价、收样品,经过一番对比,说了以下这段话:

 

我们尽一切可能在美国当地采购。然而,4 年过去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我们总是对已知的、经过验证的供应商进行测试。我们关注报价的准备时间、定价、交货、准时性和产量。

 

但就像上图展示的那样,左边是中国厂商的样品,右边是美国的,同样的零件,中国厂商报价时间是8 小时,美国厂商报价时间 是24 小时。

 

从订单到零件到货总时间 ,中国厂商用了7 天、美国厂商是9天。

 

中国厂商的价格是 6 美元,这是运到美国的到岸价,美国厂商是18.5美元,是美国本地报价。

 

这两家供应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制造方法,要求的材料是 6061 5032,这是高品质铝合金,成份是铝、镁和硅。

 

美国供应商进行了喷水、弯曲、锪孔等二次加工,但因为人为加工且深度不一致,有些指标未能通过紧固件头部间隙的质量检测。

 

中国供应商进行了 CNC 数控加工和弯曲,沉孔的加工完全符合紧固件头部间隙的要求,并符合规格。在材料方面,我们更无法与中国相比,100% 材料成本是存在的魔鬼。媒体和美国政府的注意力,只是关注所谓的劳工问题,但这只是皮毛而已。

 

在中国,一块 0.2 美元的铝原料,在美国的价格是 0.8 美元,相差4倍,而且,这还只是原材料的成本差额,如果把主轴转动和切削液成本加进来,差的会更多。

 

由于中国控制了全球铝供应链 70% 的终端环节,因此材料成本可能更低。他们在 6 美元的水平上赚钱,我不知道美国如何能与这种本地控制原材料全产业链的水平相抗衡。

 

他们甚至具有美国制造所需的全部所有证书。

 

这就是在购买和采购层面的直接比较。在制造业上,我们全面落后中国,包括每一个环节。

 

看了这位美国设计师的话,感触很多,中国制造业的情况,咱们最近说的挺多,有两个点一直在强调:

 

一个是我国的重化工业领先于世界,优势很大。

 

二是产业生态完整,无论市场有什么需求,中国制造业都能快速做出产品。

 

产业链的情况,大家应该比较清楚了,但中国重化工业的优势,则很容易忽视,似乎没啥技术含量。

 

其实不然,重化工业才是我国制造业最强大的护城河,这个护城河甚至比产业链还稳固。

 

比如前边几年,OV 小米在印度投资了不少,几乎帮印度搞出了手机供应链的雏形,虽然不少零部件还需要从中国进口,但凑凑活活已经可以干活了。

 

可见,产业链的优势没有想象的那么强,而重化工业搞成我们现在这样,别人想再搞一套,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不是自大,而是我国现在动辄就控制了世界主要产量,虽然不是每一种都能像铝那样,控制了世界70%的产量,但基本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种类似垄断的局面,很少有国家敢继续投资,比如现在几乎没人会投资一个大型电解铝的工厂,钱还只是第一步,电够吗?

 

重化工业基本都是能耗大户,等配套的电厂、水厂、垃圾回收建好了,终于可以开工了,那边中国厂商怕是又要降价了!

 

70%份额的巨头开始降价清场,你一个新兵蛋子还玩个毛线!

 

这就是中国重化工业的牛逼之处,无论从规模、技术到能源配套来说,世界其他国家很难有重建的机会。

 

没人敢用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投资,去砸1%-3%利润的项目,并且周期以5-10年计算。

 

从资本、时间、配套到利润,都没有可行性。可以说,中国的重化工业优势是无解的。

 

所以,上边那位美国设计师的感受很无奈,想做一个产品,从选料用料开始,成本就差了好几倍,外国竞争对手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了。

 

材料还只是第一步,中国的制造业并不是只会拼材料成本,后边的加工阶段,依然碾压美国,因为原材料只是整个成本的一部分,技术和工艺都要有成本计算进去。

 

最终,中国厂商在6美元的水平赚钱,估计利润还不错,美国供应商则是18.5美元。

 

注意这个报价中,我们是到岸价,就是运到美国之后的价格,美国是本地报价,双方报价还差了中美间运输的价格。

 

价格方面对比完,我们可以再去看看样品的图片,已经不需要专业人士说话了,咱们这种外行通过照片也可以看出,美国零件太粗糙,肉眼可见的差,零件表面的光滑度就不够,孔的边缘甚至有明显的切削痕迹。

 

就这么一个铝制零件,简单一个弯曲,7个孔,中国供应商全程用的是数控机床,而美国供应商在生产是,还有人工手搓的二次加工过程,水平低劣也就不奇怪了。

 

这种紧固件一般都在内部,消费者是看不到的,但质量低劣一样会严重影响整体产品的水平。

大家都知道,美国现在还有两个太空人在天上回不来,已经大半年了,就是因为一个紧固件出了问题,搞出了这么大的事故。

 

说起来很逗,这个紧固件是跨国产品,原材料是钛,这东西是俄罗斯特产,但他们加工能力不行,所以,俄罗斯生产出钛材料后,中国买回来再加工成零件,最后卖给美国。

 

但这不是打俄乌嘛,美国要制裁俄罗斯,所以,这个钛的供应商就被制裁了,那么用他家材料做的中国产品,美国也不要了。

 

于是,美国就去世界询价,发现了一家印度厂商可以做,就买了这家印度的产品。可惜,这次是真被印度人给忽悠了。

 

印度这家公司根本没这个水平,做不出这么高水平的钛制品,但他们脑筋灵活,就跑到中国找供应商。

 

别说,还真被他找到了一家18线的小厂,也能做出不错的产品,然后印度公司就当起了二道贩子,把产品转手卖给美国。

 

但这家中国公司毕竟是18线小厂,质量虽然比欧美印的供应商好很多,但还是有点瑕疵的,于是就呵呵了,美国的火箭就出事了,太空人至今还在天上。

 

这事说明了,最好的钛制品供应商是中国的,第二好供应商也是中国的,不过是个18线小厂,第三才是其他。

 

这个局面其实和美国那位设计师说的情况,是一回事,不用中国货,不仅质量下降一大截,价格还要翻好几倍,物丑价贵。

 

说到这里,再来看波音一架接一架的掉,也就不奇怪了,有人说波音不专注搞生产,心思全放在股市上了,这说法还算有一定道理,但把原因归结到印度工人,就有点扯了。

 

甩锅印度和甩锅中国差不多,反正美帝现在不愿面对自己的问题,总是是别人的错。

 

但问题是甩锅容易,制造业能力要怎么提高呢?甩锅能让美国制造业再次伟大吗?

 

没可能的。

 

制造业只是工业的一部分,而工业体系是一个更精密、更庞大的系统,每一个环节不断进步,才能保证整个工业体系的水平稳定。

 

少了其中一个环节,整个工业体系的水平就下降一分,也许一开始不明显,但缺项越来越多,一定会让整个工业体系大滑坡。

 

所以,波音走到今天,是美国整个工业大滑坡的体现,从原材料、设计、零部件制造、总装、质检、维修、保养等等一系列环节,美国的问题都很大。

 

所以这不是波音一家的问题,他烂了,英特尔也烂了,美国航天一样烂了,还有更多我们不知名的厂商烂掉了。

 

所以回流一两个厂,补上一两个环节也没用,台积电去美国建的芯片厂有啥用,至今还没开工,赚钱收回投资更是遥遥无期,美国补贴一旦断粮,分分钟关门。

 

总之一句话,工业体系庞大而复杂,但因为利润率不高,在强大同时,又非常脆弱。

 

而中国工业正因为全体系,全门类,几乎个个行业都有国企扛大梁,才能在长达几十年里,抵御了各种经济周期、行业低谷。

 

大家不要小看这一点,重化工业大多是强周期行业,不能保证每年都赚钱,所以,有时候矿山在赚钱,有时候冶炼在赚钱,有时候更下游的零部件、总装厂在赚钱,各领风骚数年,大家把风险和利润都分担下,每个环节才能活下来,获得长期发展。

 

而美国以金融立国,企业也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很多环节永远的从美国消失了,整个工业体系缺项太多了,而缺项越多,下游企业赚钱越难!

 

这不是给点补贴就能回流的,而且即使回到美国,一样活不下去。

 

这里边原因很多,咱不展开了,就说一个点,基础工业也好,制造业也好,谁可以长期做到5%以上的利润?

 

5%是美国金融业的底线,存银行就行,对吧,那谁还去搞什么劳什子制造业、基础工业?

 

所以,波音一架接一架的掉,背后的本质是美国的工业能力,已经全方位退化了,真是拿着图纸都做不出。

 

美国想重启F22很多次了,总说图纸找不到了,别逗了,把图纸摆你面前,你就能做出F22了?没可能的。

 

阿斯麦CEO前两年很嚣张,说把光刻机图纸给了中国,他们也造不出光刻机,这人现在还敢这么说吗?

 

但这话说给美国,那是恰如其分,美帝是真的做不出。

 

文章来源于今视点 ,作者十月蛐蛐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中美继续对账,又一个真相暴露!

    2025-01-28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