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小学生请求解惑信
[一件很小的事,引出一个重要问题--到底该如何做人?不同的人、不同思想,做出不同反应,弄得小学生迷惑。她写下一封信投给某报社编辑部,寻求高人解惑。但时过快30年了,却未收到复信。当年的小艾,如今已是40多岁的人了,对这个问题仍未弄得清楚明白。值得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思考、探讨一下。]
尊敬的伯伯、叔叔、阿姨们:你们好!
我是一个六年级小学生,遇到了一个难题解决不了。听说你们这些在报刊当编辑的伯伯、叔叔、阿姨,是最有文化知识的,什么问道都能解答。所以,特向你们请教。
事情是这样的:我家在一家书店附近,同班同学朱媛托我代她买一本《新华词典》。同时我也向妈妈要钱买了一本。回家时,我一边走路一边翻看自己的新词典,不料脚下一滑摔了一跤,失手把词典掉到有污水的地上,结果弄赃了两页纸。我好心疼啊!情急之下用纸巾来擦,没想到污水没擦净,却把一页纸擦出了几个小洞洞。我忍不住掉眼泪了,躺在床上哭了一场。
我哥得知了这事后,“扑哧”一声笑了,说:“这有什么值得‘滴豆子’(流泪)哭鼻子的?你不是还买了一本词典吗,留下那本,把这本弄破了的给那同学不就得了,哭什么哭呀?”
“那怎么行?明明是我自己搞坏了自己的书,却把破了的书换人家的好书,这不是损人利己吗?”
“哎呀,蠢宝!你一个少年儿童,脑壳怎么像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头子、老婆婆那么不开窍!傻不傻呀你?人不知鬼不觉地你把书换了,谁晓得你损人利己了?”
“别人不晓得的事,难道即使是错的,我们也可以偷偷摸摸地干吗?”
“既然这么说,那你就自认倒霉算了,还滴什么‘豆子’?真的傻得够有水平,你这小丫头,猪脑壳一个!我说呀,你要聪明点就照我说的去做。你要是傻到底呐,那就没法治了。”
“我要做个诚实的孩子,我不愿意那么做!那么做就是自欺欺人,损人利己。”
“诚实?哼!”哥哥眼珠子一转,冷笑道,“诚实是愚蠢的代名词,懂吗?你呀,总是这样傻里傻气的,所以常吃亏。老实人就是吃亏,你要坚持你那诚实、老实,今后肯定要吃大亏!”
哥哥他已不是一次两次讥讽我“愚蠢”了。凡是我做了助人为乐的事,他知道了就会对我眼珠子一转地冷言冷语骂我“蠢宝”、“猪脑壳”。我当然想不通,不服气。我在学校年年评“三好学生”,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最近全校作文竞赛,我又得了全年级第一名。怎么就因为忠厚老实,便变成“蠢子”了呢?难道像哥哥那样凡事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能沾便宜不愿吃半点亏的人,才能算“聪明人”吗?如果说,诚实与愚蠢果真是同义语,那我便乐意当这样的“蠢宝”。为针锋相对地反驳我哥的观点,我特地把老山前线猫耳洞的战士写的一副对联,抄写到我的词典上:“你吃苦我吃苦,咱不吃苦谁吃苦?你有家我有家,没有国家哪有家?”然后,我庄严地拿给他看。
我这么做,会遭到哥哥的进一步冷嘲热讽是我意料中的事。对于他的轻视,我无所谓。我哥他,人是不蠢,挺精明的一个人。像用“剪刀、锤子、布”的游戏,去赢同学的零食吃呀;想个鬼主意,向妈妈要点零用钱呀;到医院找熟悉的医生开个假病条,向老师请病假呀;等等,他都蛮行。但他聪明没用到正道上,学习不用功,在班上老是当“猪尾巴”(排名倒数第一)。用他们班主任的话说,我哥“他是聪明过了头”。他这样的角色来嘲笑我“蠢”,我才懒得理他哩!
问题是,我爸我妈虽不满意我哥太贪玩,学习不用功,但对他那“诚实是愚蠢的同义语”“老实人吃亏”等观点却是赞同的,说什么“是的是的,现在老实人就是吃亏,我们就吃了做老实人的亏。你们要吸取我们的教训,做人不要太老实了”。这就把我的思想弄糊涂了。爸爸妈妈怎么也同我哥一样,也这么说呢?这种思想到底对不对呢?他俩都是机关干部呀,尤其是爸爸,他还是一个党员科长,是有一定觉悟和水平的呀,怎么也说出这样的话?爸妈一贯对我很疼爱,我以前是很听他们话的。但他们这次说的话对不对,我该听还是不该听呢?
这次我同哥哥争吵、坚持不换词典的事,由在场目睹了的同学反映到了我们班主任李老师那里。李老师认为这件事虽小意义却大,说我这样的憨厚老实人,现在特别值得宣扬和提倡,是道德教育的好典型。他不但在课堂上对我进行了一番赞扬,号召同学们向我学习,而且还就这件事出了一期专题墙报。李老师亲自写“编者的话”说:“雷锋经常做好事不留名,有人说他是‘傻子’;杜芸芸为国分忧献遗产,有人说她是‘傻姑娘’;我们班上的艾诚同学坚持诚实做人,也有人说她是‘蠢宝’。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种‘蠢人蠢事’呢?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诗云:‘唯有傻瓜,救我中华。’我们的社会,很需要这样的‘傻瓜’‘蠢宝’。希望同学们向乐于做憨厚老实人的艾诚同学学习!”
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作为学生的我,心里当然高兴。但仔细一想,心里又迷惑了:老师这么说,爸妈那么说,到底谁对呢?我该听谁的呢?
不得已,我只好去请教邓老师了。邓老师当过我们的班主任,他是我的偶像人物,我是他的得意门生。我们情同父女般亲密,无话不说。他教语文课教得特好,被评上了特级教师,先进事迹登上了省报。去年,他被调出了学校,到县教育局当教研室主任去了。我想,向邓老师请教,一定会得到正确的解答。
我登门拜访了邓老师。当我向他一五一十介绍我遇到的疑惑,请他解答后,他笑了,说:“艾诚呀,你提的这个问题啊,还挺复杂呐。这复杂问题,三言两语难讲清呀。”
“复杂问题?”这个问题连邓老师都认为复杂,我感到特惊讶。
邓老师用手拿起办公桌上的茶杯,对我说:“艾诚,你在这杯子上面看到什么?”
“画呀,一枝桃花加一只小鸟。”我答。
“答对了。”邓老师说。他把杯子翻过一边又问:“现在哩,你在上面看到什么?”
我说:“杯子把呀。”
“又答对了。”邓老师说,“这就是事物的复杂性。本来是同一个杯子,但因你观察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印象就不一样。社会上的许多事,不像数学上的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简单,复杂着呢。”
“邓老师,我问的是……”
“我知道,你问的是你们班主任教你诚实,做老实人;你爸爸妈妈却说老实人吃亏,你不知道该听谁的话对啵?其实,这个问题同观察杯子一样,站在不同位置上就会有不同的说法。你们班主任从教育工作者角度教你诚实做人,那当然是对的;你爸爸妈妈从家长的角度教你避免吃亏受损,是为你好,也不能说不对呀。看问题,家长有家长的角度,老师有老师的角度。艾诚呀,你现在年纪还小,难得搞明白。你以后长大了,经历的事多了,自然也就会明白了。”
听了邓老师的这番弯弯绕绕的话,我觉得邓老师这人变了。他当我们班主任时,是非分明得很,对是对,错是错,哪里像今天这样含含糊糊、似是而非!本来我是去求邓老师解答我心中的疑惑的,没想到他说了一大堆的话也等于什么都没说,我仍然不知该听谁的?没有办法,我只得求你们这些做编辑的高人给我解答了。麻烦你们了,谢谢!敬祝您们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1992年6月1日
小学生艾诚
(作者:欧植竹,又名欧阳植竹,昆仑策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作协会员,省文联第四、五届委员,省文艺理论研究理事会理事,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郴州市文联原主席。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