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中央党媒发文:两个抗日名将的迥异结局
点击:  作者:王达阳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4-05-29 09:56:23

 

1.jpg

【编者按】近日,关于曾经投降日军的国军将领方先觉引发热议。“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达阳同志《两个抗日名将的迥异结局》一文值得人们思考。文章中谈到张自忠和方先觉时说:“张自忠和方先觉同为军人,都曾在抗日的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下汗马功劳,却在关键时刻做出不同的选择,结果为国死志者,风光霁月,享誉至今;投敌失节者,自毁清誉,抱恨终身。”“张自忠以死报国,用鲜血证明自己为国家、为民族死战的决心,成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方先觉悲愤之下投降了敌人,确是不顾民族大义,丧失了军人气节。”如何看待方先觉的投降,如何评价方先觉,很有必要认真学习中央党媒的这篇文章。

 

两个抗日名将的迥异结局

王达阳


在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有段路叫张自忠路,是为纪念抗日战争中英勇殉国的张自忠将军而命名的。而台湾五指山冷清的“国军示范公墓”上有一块墓碑,上刻:“国民革命军前第十军战士方先觉之墓”。张自忠和方先觉,同为战功卓著的抗日名将,因在关键时刻的不同抉择,最终结局迥异。

张自忠——血战疆场证丹心

张自忠,1890年生,山东临清人。他身处危世、心系救国,投笔从戎,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八师师长。1933年在长城一线狙击日寇入侵,取得喜峰口战斗的胜利。喜峰口抗战是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自此,二十九军与张自忠的名字声震华夏。

长城抗战后,二十九军驻防察哈尔省。“七七事变”后,面对日军的突袭,二十九军防线溃败,整个华北局势非常不利。为掩护部队主力撤退,张自忠临危受命,留守北平。在此期间,他拒绝日方要他通电反蒋、反共的无礼要求,保持了自身气节。然而,世人眼里,他却是“卖国变节”的“汉奸、卖国贼”。

不过,张自忠并没有“变节”。他寻机乔装逃出北平,辗转到了南京,遂被任命为暂代五十九军军长,“戴罪图功”。1937年12月7日,张自忠回到五十九军军部。

此后,张自忠率部与日军作战,屡立奇功。1938年3月,临沂战线告急。张自忠奉命驰援,亲临前线指挥,经过数日激战,取得“临沂大捷”,沉重打击了向台儿庄增援的日军,保证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徐州会战后,由于在保卫武汉等战斗中战绩卓著,张自忠晋升上将,并升任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不久又兼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

1940年5月,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一面下令襄河东岸部队分头迎敌,一面指示西岸部队做好出击准备。他告谕五十九军各师、团主官:“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他亲自率领部队出击作战,阻击日军大部队渡河西进。由于司令部电报被敌人截获破译,张自忠及所部一千五百余人被日军万余人包围,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突围失败。

1940年5月16日下午,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率领全体官兵死战到最后一刻。他全身多处中弹,壮烈殉国!他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很平安。”

张自忠战前曾写下遗书,表达他血洗国耻、视死如归的气概:“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他“以死报国,以示清白”,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世界50个同盟国各战区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殉职的最高将领,而且以集团军总司令亲临前线战死沙场者亦唯此一人。他的死,激发了中华民族抗日报国的更大激情,也赢得了人民的敬重。5月28日,蒋介石亲自主祭,为张自忠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毛泽东为张自忠题挽辞:“取义成仁”。周恩来所致悼词说:“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抗战军人之魂。”

方先觉——失足成恨毁清誉

方先觉,1903年生,安徽萧县人,毕业于黄埔三期。他为人耿直豪爽,带兵有道,能深入了解士兵疾苦,并身先士卒,很受将士们的拥护。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方先觉率部辗转于上海、徐州、九江等地担任防务守备,出色完成任务,多次升迁。1941年至1942年的三次长沙会战中,方先觉所率的预十师阻击日军十分出色,尤其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预十师与日军短兵相接、白刃相向而岿然不动,方先觉甚至写下遗嘱、誓死守土。最终,他们顶住敌人两倍于己的兵力和凌厉的攻势,坚守长沙不退,促成了“长沙大捷”。“长沙大捷”是在同盟国部队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取得的,大大鼓舞了同盟国对日作战的士气,被蒋介石称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方先觉因此被提为第十军军长,名扬天下。他不为功利所诱,自有主见,面对何应钦、陈诚的拉拢,他说:“值此抗战危难之时,我只知道报效国家,决不为私人私利所用!”凛然大义,不失英雄本色。

至此,年近不惑的方先觉可谓战功赫赫、声名远播。随着战局的风云突变,方先觉迎来了平生最为艰苦也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衡阳保卫战。在这次战役中方先觉功亏一篑,坚持抵抗47天后投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1944年6月下旬,衡阳城四面被日军包围。方先觉所率第十军担任防御任务,总兵力约1.8万人。进攻衡阳的是日本关东军精锐部队,凶悍无比,扬言“三天攻下衡阳”。6月23日,两军交火,这一仗一直打到8月8日,打得惊天地、泣鬼神。日军兵力一度由数万人增加到21万人之多,他们动用大量重武器,搞地毯式轰炸,乃至施放催泪毒气弹、在水源投毒等。方先觉将生死置之度外,交战过程中坚决不后撤,大声说:“我与阵地共存亡!”为将士们树立了不怕牺牲的榜样。到了后期,双方阵地犬牙交错,战况惨烈,敌我双方死伤之众,盈街累巷,血凝满地。8月上旬,衡阳城内粮弹库大部被烧毁,没有补给。有生的战斗兵力也只剩下1200多人【1】,还在抵御敌人的第三轮总攻。蒋介石承诺的援兵久久未至。

8月6日,鏖战40多天的衡阳城被破,日军突入城内,巷战开始。此时方先觉所率官兵死伤累累、弹尽粮绝,城内废墟一片。绝境之下,6日下午,方先觉向重庆发出“最后一电”,说:“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来生再见!”正气凛然,令人动容。

然而,发完电报,本打算以死报国的方先觉架不住手下再三劝说,开始讨论投降条件。一方面,方先觉顾及城内八千多伤兵,担心他们会遭到敌人屠城杀害;另一方面,他对援军迟迟不至非常恼怒,本来蒋介石嘱咐他“固守衡阳十天乃至两周”就发动相应兵力开展会战。如今,衡阳鏖战40多天,仍未有友军驰援,当时集结于衡阳周围的中国军队是日军的2倍以上,受命解围的各部却消极自保、行动缓慢,坐观第十军覆没。方先觉喟然:“不是我们对不起国家,而是国家对不起我们!”遂于8月8日晨带着余部投降。

颇让人感慨的是,就在方先觉投降的第二天,国民党的援军驰抵衡阳。然而一日之差,大势已去,衡阳城终归陷落。

后来,方先觉经营救逃回重庆,并得到蒋介石的嘉奖和重用。然而,衡阳投敌一事给他蒙上了沉重阴影。他对《大公报》的记者说:“我虽然回来了,但惭愧却难免;因为我既未成功,又未成仁!”他回到军队却再没有机会与日寇作战,一雪耻辱,后半生也因投敌一事屡遭抨击,郁郁寡欢,苦度余生。

公允地说,方先觉在衡阳保卫战中固守该城40余日,重创日军,大大迟滞了敌人的进攻,是抗战后期最为著名的一次守城战例。然而,在日军突入衡阳的生死关头,方先觉又率部投敌,成为抗战后期投降日军的最高将领,也是唯一投降的黄埔将领。他集英雄与降将于一身,令无数人喟叹不已。很多人将方比作唐朝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张巡,认为方先觉“如坚持到底,以身殉职”,则名扬史册,“奈何当最后关头,以一念之差,由民族英雄一变而为降将军,留此百世不能洗磨之耻辱”。历史不存在假设,方先觉本非贪生怕死之辈,亦有死国之心,却一念之差而降敌,失足成恨。

7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张自忠和方先觉同为军人,都为守我国土、抵御外侮立下汗马功劳,但是面对敌寇做出的不同抉择,使两人结局迥异。张自忠以死报国,用鲜血证明自己为国家、为民族死战的决心,成为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民族英雄;方先觉悲愤之下投降了敌人,确是不顾民族大义,丧失了军人气节。历史是公允的,现如今,为国死志者,风光霁月,享誉至今;投敌失节者,自毁清誉,抱憾终身。

备注:

【1】据史料记载,衡阳战役方先觉投降时所率部队实际还有1万多人。

 

(作者:王达阳;作者单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由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提供)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