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美国财长耶伦在中国访问,她此次来中国多次提到的一个议题就是关于中国产能过剩及过剩产能大量输出海外所带来的问题。耶伦在中国访问期间,在美国商会发表了演讲,在这场演讲中,她阐述了对中国产能过剩的担忧。她表示,中国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支持,正在导致可能大大超过中国国内需求,以及全球市场的承受能力。她表示理解这些政策可能是受国内发展目标的驱动,但产能过剩会导致大量出口而且价格低迷。这会削弱美国公司及工人的业务,以及包括印度和墨西哥在内的世界各地公司的业务。耶伦还强调,这会导致供应链过度集中,给全球经济的恢复能力带来风险。最后,耶伦表示,“中国太大了,无法通过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如果政策只着眼于创造供给,而不是同时创造需求,就会产生全球溢出效应。”耶伦作为美国财长,她的立场自然是站在美国的角度,维护的是美国企业的利益。虽然她的话很刺耳,我们不爱听,但却给我们提了个醒。我们先来看一个中企出海投标保加利亚高铁而被迫出局的例子,或许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低价未必是好事情。
中国中车旗下中车四方机车参与了保加利亚交通和通信部的招标,该招标涉及20辆电动列车的采购,以及为期15年的维修协议和员工培训,价值6.1亿欧元。不过,中企的出价非常令人意外,比保加利亚铁路公司估算的成本低了46.7%,比竞争对手西班牙机车制造商Talgo公司的报价低了47.5%。保加利亚铁路公司估价6.1亿欧元,Talgo公司报价6.2亿欧元,而中企报价为对手的一半,只有3.1亿欧元。中企过低的报价引发欧盟关于中企接受补贴的怀疑,进而被迫出局。我们知道高铁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的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掌握着高铁制造的一系列核心技术。目前国内高铁营运里程已达4.5万公里,建成全球最长的高铁网络。欧盟和日本也都有自己的高铁技术,但除了欧盟和日本外,其他国家高铁现在基本都没有盈利。
欧盟和中国的高铁技术都很成熟,保加利亚方面给出了成本估价是6.1亿欧元,报价相差10%以内还好理解,中企报价比西班牙企业报价低47.5%,这难免被人怀疑中企接受了补贴,否则这一行为很反常。我们知道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有了先进的技术,就应该有品牌和技术溢价,那么报高价也是理所当然的。站在欧盟的角度,中企报这么低的价格明显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抢占欧盟市场。中企的低价行为无疑会冲击欧盟现有的产业供应链,让欧盟相关企业失去机会,让欧盟工人失业,所以他们让中企出局了。当然,我们不只是在高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有诸如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这些领域国内产能早已过剩,国内卷得很厉害,这迫使中企不得不加大出海力度,大量向海外出口。如果我们依靠技术、规模和价格优势大量出口,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的冲击在所难免,这也是耶伦所担忧的问题。
耶伦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出于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发展和工人就业角度,她的话我们虽不爱听,但也可以理解。但她的话却给我们提了个醒,企业不能老是以低价赢得市场竞争,优质配高价,这才是合理的。企业有了核心技术,生产出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只有卖高价才能赚取更多的利润。企业有了高的利润,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人的收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完善的福利待遇,这样工人的积极性才能提供,使企业和员工得到良性的发展。不可忽略的一个事实是,当前我们的优质产品在海外以低价销售,是建立在我们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资待遇较低的基础上,那为何我们不能卖高价,然后将赚的钱用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呢,这一点是我们不得不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作为全球制造业强国,我们在很多产业领域已经领先其他国家,我们不能为了出口而出口,应该追求更高的利润,让产品和服务物有所值。而不能像中企投标保加利亚高铁一样,我们过低的报价,不仅让国外怀疑中企接受补贴,也让中企失去巨大的利润空间,得不偿失。很多企业习惯了在国内低价抢占市场,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但这一模式在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市场未必行得通。企业发展要以盈利为目的,通过研发和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高技术就应该获得高利润,单靠依赖低价抢占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中企需要转变思路和商业模式了。(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铭苏先生”)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