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后其身一作退其身) 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孔子什么是智慧,孔子说:“致力于服务民众的事情,尊敬鬼神,但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慧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作为仁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若这样,才可算仁。”
提起范仲淹,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无人不晓,其实“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仁者先难而后获”这样的圣人之言,作为宋大中祥符进士出身的范仲淹焉能不知?所以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很可能只是对老子孔子之语的整合。
范仲淹真正原创性更强的名言反而不如其“先忧后乐”出名。
其一是“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这句话见载于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范仲淹历任开封知府、陕西经略副使等职。庆历三年(1043)为参知政事,上书建议十事,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而深忧各路(相当于省)监司等官吏“不才”,下决心澄清吏治。他翻阅登记各路监司的簿册,凡遇“不才”(指庸官、贪官等)姓名,“一笔勾之,以次更易”。枢密使富弼平日素以“丈”(长辈)尊称范仲淹,见此情景,试图劝阻他说:“十二丈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 公曰:“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遂悉罢之。
“丈”是士大夫间的尊称,范仲淹排行十二,人称“范十二丈”,相当于清朝的“十二爷”;路为宋代大行政区名,“一路哭”,指一个地区的人民受害。
以“不才”官吏一家之“哭”,而换取一路百姓不“哭”,这是范氏任命官员、澄清吏治的主要标准,充分体现了范氏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坦荡胸襟。
朱熹对范仲淹的作为极为赞赏。他在乾道年间在建阳编纂《宋名臣言行录》一书时,认为范氏此言此行,“有补于世教”,特将此录入书中,作为后来执政者的参考。在选择“哭”与不哭,让谁“哭”让谁不哭之中,体现了儒者的胸襟,和儒家以民为本的人文精神。
习总书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也正蕴含了范仲淹“一家哭何如一路哭”的思想。
为了公众利益不惜得罪少数,范仲淹还有一句原创性更强的话语表达:“作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意思是,做官要坚持原则,为了百姓秉公做事不怕得罪上司而获罪。为官没有因公而得罪上司,你就没有尽到责任;但不能为私贪赃枉法而犯罪。
这不禁让人想到与之截然相反的“乡愿”。《论语·阳货篇》:“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愿’”,谨厚,老实。乡愿:特指当时社会上那种不分是非,同于流俗,言行不一,伪善欺世,处处讨好,也不得罪乡里的,以“忠厚老实”为人称道的“老好人”。孔子尖锐地指出:这种“乡愿”,言行不符,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乃德之“贼”。世人对之不可不辨。而后,《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更清楚地说明这种人乃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虽然表面上看,是个对乡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其实,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这是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倒数第二段的内容。看看,“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与范文正公之“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何其相似乃尔。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范仲淹描写在延州(今延安)一带的感受的词《渔家傲》。
延安宝塔山,唐朝时称为丰林山,宋时改名为嘉岭山。延安古名肤施,是西北的边塞重镇,宝塔山为历代守将必去之处。宋代范仲淹、韩琦曾在此镇守。范仲淹在上任延州之前,已经三遭贬黜,先后出任饶州、润州和越州知州。元昊反叛后,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辖宋京兆府,今陕西西安),任陕西都转运使。不久迁为陕西经略、兼知延州,负责西北军事。
范仲淹曾担任延州知府1年多的时间,在宝塔山上留下了摩崖石刻、范公井(范仲淹在此镇守时,特别为嘉岭山守军供水修凿的水井)、摘星台、烽火台、嘉岭书院等多处历史遗迹。笔者第一次到延安,看到宝塔山山体上赫然镌刻的范仲淹《渔家傲》,简直感觉恍惚----“先忧后乐”的范公竟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宝塔山下如此交集,冥冥之中是不是一种天意?
(作者单位: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