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谁将“余光中神话”推到极端?李敖径直将余光中称为“骗子”…
点击:  作者:诗歌杂志    来源:诗歌杂志  发布时间:2017-12-17 11:01:09

 

  视线之外的余光中

   赵稀方

  据台湾的朋友告诉我,大陆的余光中热让台湾的左翼文坛感到可笑,我想补充的是,余光中热让我们大陆稍有台港文学知识的学者感到齿冷!也许余光中应该与我们一道忏悔,余光中忏悔的是他隐瞒历史,过去反共,现在跑回中国大陆到处招摇(李敖语),而我们应该忏悔的则是对于台港历史及文学史的无知。

  余光中热诚非虚言,只列举近年的几件事即可明了其热度如何:20029月,福建省专门举办的海峡诗会”———余光中诗文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余光中诗歌研讨会余光中诗文朗诵会余光中作品朗诵音乐会等等;200210月,常州举办余光中先生作品朗诵音乐会,朗诵会分为《浅浅的海湾》、《等你在雨中》、《壮丽的光中》三部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台湾的艺术家、演员现场朗诵了余光中不同时期的作品,余光中先生在这里幸福地度过了他的75岁生日; 2004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煌煌九大卷《余光中集》,受到广泛注意;20044月,备受海内外华语文学界瞩目的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开奖,余光中成为2003年度散文家奖得主,北大教授温儒敏为担任奖项评说。 

  近日的报刊上出现了连篇累牍的吹捧余光中的文章,什么文化乡愁,什么中国想象,什么文化大家的风范和气象,溢美之辞让人头晕目眩。《新京报》(421日)一位记者撰写的一篇采访手记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高尔基提前辈托尔斯泰一日能与此人生活在相同的地球上,我就不是孤儿。况且曾相见并有过一夜谈呢?将余光中比作托尔斯泰,并为自己能见到这位大师而感到幸运万分,这段惊艳之笔将大陆的余光中神话推到了极端。

  遗憾的是,这些宣传和吹捧说来说去不过是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和美文,而对余光中在台湾文学史上的作为毫无认识,因而对于余光中究竟何许人并不清楚。不过,对于普通的读者也许不应该苛求,因为大陆对于台港文学一向隔膜,而余光中又善于隐瞒历史,顺应潮流。举例来说,在九大卷300余万言的《余光中集》中,余光中的确是十分干净和荣耀的,因为他将那些成为他的历史污点的文章全部砍去了,这其中包括那篇最为臭名昭著的被称为血滴子的反共杀人利器《狼来了》。但在行家眼里,这种隐瞒显然是徒劳的,每一个了解台湾文学史的学者都不会忘记此事,海峡两岸任何一本台湾文学史都会记载这一桩公案

  ……

  还是李敖对于余光中的人品看得透,他径直将余光中称为骗子,让我们听一听他对于余光中的评说诗人你必须是有良知的,好比说英国的诗人拜伦,他赞成希腊独立运动,他就跑去参加,结果得了热病死掉了。换句话说,他是敢做敢当的。而台湾的诗人,像余光中这些诗人,他是骗子,他是弄文字游戏的。过去蒋介石死了,写诗歌颂蒋介石,蒋经国死了,写诗歌颂蒋经国,这是什么诗人?歌颂当权者,这算什么诗人啊?可是这种诗人过去反共,现在跑回中国大陆到处招摇。李敖对于余光中的诗歌水平也不买帐,他甚至说,现在余光中跑到中国大陆又开始招摇撞骗,如果还有一批人肯定他,我认为这批人的文化水平有问题。余光中的诗歌散文的艺术性,本文暂不涉及。不过至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么一句话,现在大陆有一批人神话余光中,是因为他们对于历史知识有问题,至少是对台港这一块还所知甚少!   

以上文章太长了,有兴趣者可自行网搜

 赵稀方答

《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记者问

   1,问:赵先生,您对于余光中的历史的揭示很让人惊讶,巧合的是,余光中在大陆刚刚获 得2003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佳散文家奖,这很有讽刺意味。   

  答:余光中是不是就没有资格获奖,本文没有牵涉。这篇文章只是向读者揭示历史,不是对于他的文章的全面评价。不过,道德和文章历来并提,从历史上看,余光中在道德上是有所亏欠的。对于这样一个被我们称为大师、到处被宣传的人物,大陆的读者对于他应该有起码的了解。

至于谈到做人与作文,我以为其间并非毫无关系。报刊喜欢谈论余光中的学贯中西,我的印象倒是他的狂妄无知。治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研究诗歌的人当会记得,当年余光中在大陆的刊物上轻易否定戴望舒,引起了众多的批评。不惟诗歌,余光中在散文上也相当狂妄。余光中的下面这段对于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和冰心的肆意贬低,相信很难为有文学常识的人所能容忍,浅显的文义,对仗的句法,松懈的节奏,僵硬的主题,不假思索的形容词,四平八稳的成语,表现的无非是一些酸文人孤芳自赏,假名士的自命风流,或者小市民的什么人生哲学,婆婆妈妈的什么逻辑。余光中的问题在于没有历史感,戴望舒的贡献在于他在2030年代浪漫、格律诗向象征、现代诗的转换,卓然成为一代大家,在此意义上我们应该彰扬作为一个开拓者的功绩,而不是拿后来者更为成熟的诗歌来贬低戴望舒。余光中在批评了朱自清、冰心的散文后,提出了他自己的散文标准,如适当程度的欧化,适当程度的文白交融,当代口语的采用等,焉知冰心的散文恰恰在文白交融上做得最好,而朱自清的散文在对于欧化的处理上也很出色,而他们的语言正是五四期间的当代白话,余光中的愚昧之处在于以现在的标准来要求古人。如此的见识,全部出自被我们看好的余光中散文。

2,问:这次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台湾地区的另一个提名是龙应台,你以为如何?

答:提名龙应台也有问题。就在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前夕,龙应台在415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为台湾民主辩护——与华人世界对话》一文,批评中国大陆的极权飞弹,为台湾的民主辩护,引起了华人世界极大的反感。龙应台当年在《野火集》中,以对于台湾的批评咒骂而出名,当时她在此书的前言中说,她不怕得罪人,最多没有人请她做官。今天看来,这似乎成了她的一个要官的手段。果然,后来台北市长亲自请她做文化局长。通过几年做官,龙应台的收获是逐渐理解认同了官方,因而变得宽容多了,但却转过来批评大陆。这次她居然在如此敏感的台独问题上,喊出了台湾人很了不起的口号。关于她的这篇文章的内容本身,因篇幅原因,此处不论。

3,问:台湾之外,这次入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提名人中,还有一个香港的郑单衣,这是一个怎样的作家?   

答:郑单衣的入选更加离谱。离谱之处不在于他的诗歌成就,而在于他的身份。郑单衣原是一个大陆的诗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而在他于1999年去港后,居然代表香港文坛入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成为香港地区的唯一候选人。一个未获香港身份的人成为香港文学的代表,让香港文坛感到悲哀。此次入选的刊物《香港文学》的主编陶然告诉我,郑单衣的创作完全没有融入香港文坛,很难代表香港文学。

4,问:如此说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台港地区提名人选,均有不同程度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呢?

答:很简单,是因为大陆对于台港华文文学的陌生。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不久前颁布的花踪奖,继第一届王安忆获奖后,今年台湾的陈映真获奖。花踪奖也是一个华语文学大奖,它的评委会由全球华人,如美国的李欧梵、王德威及台湾、香港、大陆的权威人士构成,而我们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全部由大陆人士构成。如此看来,至少在华语文学这一方面,花踪较我们的要内行得多。当然,我已经注意到,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已经增加了一些港台华文刊物,并有台湾作家获奖,这已经是一个进步。

5,问:是否应该有台港海外地区的更为优秀的作家可供选择?

  答:当然。从余光中,龙应台,郑单衣三个人入选来看,评委会对于台港海外华文文学所知甚少。余光中,龙应台之所以入选,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大陆路人皆知,但开句玩笑说,他们在台湾早已是过气人物。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应该选择更有实力的中青年作家,比如受到海内外较多的关注的朱天心,张大春等人。至于香港文学,刘以鬯,也斯,西西,黄碧云,李碧华,钟晓阳,陶然等等具有相当实力和地位的作家,在评委眼里,似乎等于没有,非得让一个刚刚来港的大陆新人来代表。至于海外,这次虽然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刊物入选,却无人进入提名,这是可以想像的,但海外华人作家也并非没有有成绩者,如已经在大陆创出名气的虹影便是其中的一位。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诗人。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

赵稀方,1964年生于安徽芜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导。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