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国家粮储市场化恶果:为百分之百的利润敢于践踏一切人间法律
点击:  作者:昆仑策研究院综合编发    来源:昆仑策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04-24 11:35:36

 

640.webp (2).jpg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人民食物主权论坛】

  原题:“硕鼠”肆虐中储粮,陈粮充新赚差价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然而,最近调查发现硕鼠们以陈粮冒充新粮卖给国家粮食储备库,啃噬着国家补贴,危及民众粮食安全、舌尖上的安全。下面报道表面上看是粮库官员腐败所致,但其深层次的问题却是是粮食储备的市场化改革,使得粮食储备企业得以通过市场和国家的补贴获得利益。

 

  国家原本的意图是,企业完成了任务,就可以获得补贴,完成得越好,获利越多,国家粮食储备越有保障。但在实际运作时,企业却可以以利润为目标,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与国家玩猫鼠游戏。所以往往是最善于欺骗的企业获利最多。因此,这种改革方向,完全可能诱使官商勾结,套取国家补贴,威胁国家粮食储备安全。

 

  其实,市场化改革和中粮储的定位本身就极容易产生矛盾。要保障国家粮食储备安全,粮食储备企业就不能完全市场化,最多只能是“半市场化”,这要求国家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粮食企业的“准入”与“退出”制度,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取消其问题企业的准入资格。

 

  中储粮及其下属的各个粮站和储备公司,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在粮食市场繁荣时,其内部“硕鼠”的诸多严重问题,往往会被掩饰得不留痕迹。但是,在粮食市场出现供给危机时,这些问题便都会集中爆发。如果仅仅是以陈粮冒充新粮,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情况。如果出现“空仓”现象,那么粮食供给危机就会瞬间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粮食储备领域,我们难道还要继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吗?

 

   【华夏网】

   原题:中储粮硕鼠肆虐的深层次原因:市场化改革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企分开,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对中储粮总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新机制。截至2014年底,中储粮总公司拥有直属库346户。

 

  作为拥有多达346家直属粮库以及更多代理粮库、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的中储粮,其系统内已经爆出多起套取国家资金、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件:2013年被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进口转基因油菜籽掺入中储粮临储库存;中央巡视组也指出,中储粮存在着“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等问题。

 

  “实际上,如果进行彻底检查,估计半数粮库都会被查出各种问题,或者说,打擦边球的灰色地带”,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甚至见过有人把那些不会搞钱的粮库主管称作笨蛋”。

 

  【中国农业新闻网】

  原题:我国农储粮受损 粮耗子如何整治?

 

  2014年度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优秀单位“的荣誉还没有捂热,辽宁与吉林便被曝出了”以陈粮充新粮“的”粮耗子新闻。

 

  据央视的报道,近日媒体报道了辽宁、吉林多个粮库与粮商之间“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补贴。18日上午,吉林省粮食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及相关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下午,即对白依拉嘎收储库的部分稻谷粮囤进行了查封,约为16000吨。国家粮食局授权普查粮库

  紧急会议上,吉林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说:“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给咱们敲响了一个警钟,触目惊心。(粮商)说跟这个粮库的一把手是亲兄弟,这不就是内外勾结吗。”就报道中披露的一系列问题,吉林省粮食局、中储粮吉林分公司、农发行吉林省分行三方已经组成联合调查组并于18日当天赶赴涉事的吉林松原、白城等地的粮食收储库进行调查。

  韩福春称:“对20142015年度这种最低收购价水稻全部检查一遍,它的票据、储存的货位、质量全部检查一遍,不合格的全部退出(国家库存)。虽然那些没报道(粮库),如果有问题一样处理。”

  调查组首先将对封存的稻谷进行新陈的检验、判定,预计421日前对社会公布调查结果。此外,记者了解到,经国家粮食局授权,吉林省粮食局将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对吉林省所有的粮食储备库进行普查,并预计于4月底前完成普查。

 

  粮库主任称工作不免疏漏

 

  昨天下午2时,吉林省粮食局、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进驻白依拉嘎粮库,对粮库的18个稻谷粮囤进行扦样。下午5时,由吉林当地省、市、县三级粮食主管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白依拉嘎收储库的部分稻谷粮囤进行了查封。

  白依拉嘎粮库属中储粮总公司松原直属库委托的地方国有粮食库点,承担收购国家临储粮、最低保护价粮的任务。此次查封共涉及18个稻谷粮囤总量约为16000吨,全部为今年新收储的稻谷。

  白依拉嘎粮食收储库主任张云军说:“天天车来车往的非常忙,所以说有些环节上不避免我有疏漏的时候,但是具体情况我还正在了解。”据其介绍,目前白依拉嘎收储库稻谷收储总量是34000吨左右,除去今年新收稻谷,剩下的18000吨稻谷为以前年份收储量。“咱们没验收呢,也可能管理上化验人员有纰漏,就出现这个情况。”

  徐峰是白依拉嘎粮库的化验员,当日他负责那批粮食的质量化验工作。记者问:“当时27日运过来的是存在多少号?”徐峰说:“91号囤,还有就是稻谷40号囤,它俩一样(储量)都是900吨左右。”

 

  首次承认大量农储粮或已严重受损

 

  据环球时报的报道,英国《金融时报》419日文章,中国官媒曝光了中储粮公司仓库存粮质量低劣问题——一般被视为禁忌话题,这是中国官方首次承认大量农业储粮可能已严重受损。

  中国中央电视台周末播出名为《粮仓“硕鼠”》的报道,暗访画面记录了中国东北中储粮仓库官员以折扣价格购买陈粮或低质粮食,在填写相关文件时却显示是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新粮。报道中曝光的粮食已发芽、变色或发霉。报道称,“通过这样的操纵,质量难以保证。” 政府组织的粮食和棉花拍卖经常流拍,这加剧了外界的猜疑——它们的质量已差到无法商用的地步。

  中国粮食储备的真实质量将给全球粮价带来重大影响。若储粮中大量无法食用,中国将被迫增加进口,从而令国际粮价上升。若储粮质量好,北京会采取措施降低储量,将其推向市场,这将让粮价走低。

  中国政府的最低保护价制度已令储粮数量不断增加。该制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其种粮积极性。外界估计,中国的棉花和玉米储备数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60%40%

  定价政策的改变将遭到从中牟利的国有机构反对。美国商会今年年初在一份报告中称,粮食收储最低保护价制度给中储粮公司带来巨大成本,该公司负责管理中国的粮库。

  中央决策者承认,中国的土地和水资源不足以为14亿人口生产足够多粮食。无处不在的土壤污染将使中国更多种植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作物,并进口粮食。其中一个建议是降低过去几年中逐渐增加的粮食储备水平,逐渐摆脱毛时代的粮食自给自足政策。

  中国目前正在试点向棉花或大豆种植农户直接发放补贴的办法,而非设定最低价格。今年3月,北京表示将斥资1546亿元人民币用于储备粮食、食用油和其他物资,但并未明确如何分配。

 

  粮食局严查东北三省粮库

 

  2014年度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优秀单位“的荣誉还没有捂热,辽宁与吉林便被曝出了”以陈粮充新粮“的”粮耗子新闻。

  消息甫出,国家粮食局即刻火速组织调查,并在419日宣布除严肃督办对央视日前曝光的辽宁、吉林有关企业进行彻查外,还将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收储的政策性粮食库存作为今年国家粮食库存检查的重点。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马文峰向记者表示,这次事件无疑是敲响了警钟,即现行粮食收储制度已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刻,“当务之急是改变现行粮食收储制度,实行目标价格改革”。

 

  央视曝光“粮耗子”把戏

 

  央视记者卧底吉林、辽宁三个多月,揪出中储粮几家粮库“以陈粮充新粮”的“粮耗子”把戏。

  据央视《焦点访谈》417日报道,记者根据粮商实名举报,赴辽宁、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当地一些中储粮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若买2万吨,差价可达千万,从业10年的粮商更是透露,“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

  而此时距辽宁、吉林两省获得国家粮食局颁发的“2014年度全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优秀单位”称号,仅一个月。

  事件曝光后,国家粮食局火速组织案情调查,要求正在进行年度粮食库存检查的各省区市粮食部门,都要高度聚焦、严厉查处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的买陈抵新、先收后转、低收高转等各种转圈粮问题。

  418日,国家粮食局核查工作组赶赴两省现场督办。

  昨日(419),国家粮食局又下发通知,表示除严肃督办对媒体日前曝光的辽宁、吉林有关企业进行彻查外,还将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收储的政策性粮食库存作为今年国家粮食库存检查的重点。

  除了粮食监管系统之外,案件的另一中心角色——中储粮,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拥有多达346家直属粮库以及更多代理粮库、承担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的中储粮,其系统内已经爆出多起套取国家资金、损害农民利益的案件:2013年被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进口转基因油菜籽掺入中储粮临储库存;中央巡视组也指出,中储粮存在着“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等问题。

  “实际上,如果进行彻底检查,估计半数粮库都会被查出各种问题,或者说,打擦边球的灰色地带”,一位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政策性强过市场性,缺乏市场竞争,并且花的都是国家的钱;另一方面权力在手,不敢明犯的,总有敢打擦边球的。我甚至见过有人把那些不会搞钱的粮库主管称作‘笨蛋’”。

 

  中央调研粮食流通

 

  马文峰坦言,该起案件的背后,折射出改革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已迫在眉睫。

  “我已写过多次内参,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将粮食的目标价格改革纳入考虑,改革当前粮食收储的现状”,马文峰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我们刚刚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那时我们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与粮价都低于国际水平,在那个时候,实行粮食收储政策是合适的,不仅保护了农民利益,更可起到稳定粮价、稳定社会经济运行的效果。但如今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生产成本和价格逐年上升,当前现行的粮食收储制度已经落后、不合时宜”。

  在我国,现行粮食储备体制是以政府储备为主,中储粮是主要操作者,而这种储备体制下,储备规模大,意味着管理难度也大,尤其是在当前粮价与粮食生产成本双双上涨的压力下,再严格的管控措施,也难以截住伸向灰色利润的手。

  330日,由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建国带队,到国家粮食局专题调研粮食流通和粮食立法工作情况。调研期间,陈建国表示,为更好地发挥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作用,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粮食流通方式,提高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法律制度的坚强保障。“当前粮食生产成本与收储价格如此之高,会整体推高当前社会经济运行的刚性成本”,马文峰告诉记者,“当务之急是进行现行粮食收储体制改革,缩小粮食收储规模,放掉一些不合规范的粮库,引入市场机制,以目标价格机制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中储粮“以陈顶新”:改头换面肥了谁?

 

  据中新网的评论称,近年来,中储粮一些地方粮库可谓丑闻不断,以前媒体曾曝光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挖出了110名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硕鼠”,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今天再曝一些地方收储库在收储中勾结粮商“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补贴,赚取差价不光彩之事,让众多的民众质疑:监管漏洞为啥堵不上。陈粮为什么轻易地洗白了身份,改头换面进入了中储粮库,“以陈顶新”肥了谁。

  按照国家的定位,中储粮承担的是粮食“蓄水池”的作用,应付国家在战争、饥荒时粮食供应需求。为了把这个“蓄水池”蓄满,国家制订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以保证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农民收入提供托底支撑,政策性粮食收储让中储粮在粮食领域已经建立了无人能及的优势地位,也给一些不法粮商和收储机构“内鬼”提供了“移花接木”的套取补贴赚取差价的空间。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中储粮由于布点分散、覆盖广泛,员工队伍庞大,资金流量巨大,监管困难多,腐败隐患多。去年9月中央第一巡视组对中储粮总公司进行巡视后,就明确指出它“存在着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的问题。但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中储粮下属一些分公司对下属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监管措施,制度不健全和监管漏洞是导致个别粮库领导层蜕化变质,形成窝案串案。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饭”。辽宁省云堡中心粮库、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白依拉嘎收储库在粮食收储中存在“以陈顶新”问题影响的是整个中储粮,而暴露的问题真让人触目惊心,这些陈粮就这么轻易地洗白了身份,改头换面进入了中储粮库,最终受损的是国家和农户,肥了一些个人腰包,而这些陈粮经过反复轮储,粮质难以保证,最终走向的可能还是百姓的餐桌。

 

  如何整治“硕鼠”

 

  来自移动中金在线的评论称,中储粮进入公共舆论视野之初,就与粮仓“硕鼠”有关。2013年的那一把蹊跷大火至今记忆犹新,同年,中央巡视组指出中储粮总公司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中储粮董事长、总经理双双换人。据称新班子宣言对以陈顶新等行为“零容忍”,并公布了一系列措施。然而时隔不到两年,这起粮库以陈顶新事件,再度让中储粮陷入信誉危机。

  我们需要质问的是:在整个国家革故鼎新的新形势下,在老虎苍蝇一起拍的反腐新常态中,这些粮库以陈顶新、顶风作案的胆量从何而来?那些规制粮食收购、储备各个环节的制度机制为何被轻易突破?

  硕鼠的秉性莫过一个“贪”字。马克思曾这样分析资本家的贪婪本性: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家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其实对很多想要以权谋私的人而言,其贪婪性与资本家无异。上千万的巨额差价,很容易令权力陷入纸醉金迷、忘乎所以,即便是反腐高压态势下也难挡诱惑。

  从报道的画面中,我们还能隐约发现官商勾结的奥秘。一位神秘的粮商称粮库主任是其亲兄弟,这种非同寻常的可靠关系,恰是权力者仍然“暗流涌动”的重要原因。反腐力度加大,迫使很多以权谋私者看似收手,实则转战地下,削减甚至暂停了与自己关系不够硬者的“生意”,却仍然维持着那些自认为不会遭到“出卖”的暗线交易。

  更令人触目心惊的,还是业界潜规则的庇护,令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肆无忌惮。从央视报道看,以陈顶新在业界已不是秘密,而是一种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如果没有举报,没有记者暗访,潜规则之下粮库、粮商利益均沾,套走本该惠及农民的巨额补贴,而粮农又看不到自身的直接利益损失,腐败的盖子很难被揭开。即便出现个别利益受损者,也能及时获得腐败共同体内的补偿。此时此刻,潜规则便畅行无阻,反倒是那些形同虚设的法规制度,越来越无人问津了。

  说到底,陈粮轻易洗白身份,轻而易举进入国家粮库,在养肥粮仓硕鼠的同时,损害的终将是寻常百姓的利益。面对这种依然残存的业界潜规则,国家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机制上,仍需不断改进完善。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