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国际上传来令人震惊的消息。据报道,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阿德尔·朱拜尔当地时间25日宣布(中国的3月26日),沙特军方美东时间当天19时对也门胡塞武装组织展开空袭。他说,沙特方面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也门民众与“也门的合法政府”。也门外交部长25日在埃及呼吁阿拉伯国家对也门实施军事干预。这轮空袭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以沙特、埃及为首的10-个国家。而沙特等国之所以空袭,原因是胡塞叛军事实上已经接近推翻了也门政府。就在前一天,一架战机轰炸了也门总统官邸结果被反导系统拦截。接着又有也门防长被胡塞叛军抓获的消息。在也门政府已经濒临被推翻的情况下,沙特不得不出手,以确保也门政府不会被推翻。
对于沙特等国的轰炸,伊朗立刻做出强烈反应,对轰炸进行了强烈谴责,并称沙特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与此同时,也门叛军胡塞武装一名官员表示,将独自对抗沙特等国,不寻求伊朗盟友的支持。
看到这里,战友们可能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沙特等10个国家突然如此激烈地对也门叛军出手?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一事件会演变成新一轮中东战争吗?
如果战友们还记得占豪(微信号:zhanhao668)之前的分析,应该知道我们早先就说过乌克兰、中东都是可能继续爆发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点。如今,这一事件的爆发只是再次验证了之前的分析而已。
我们之前曾分析,乌克兰问题是美俄在叙利亚问题角力后,美国在东欧方向展开的对俄罗斯的反击和反制。中东方向的叙利亚问题,客观上是伊朗核问题的衍生;伊朗核问题的背后,则是包括中欧俄美在内的大国博弈。那么,也门问题又是什么问题呢?也门冲突,本质是叙利亚问题摊牌前的一次预摊牌,是以伊朗和沙特为首,什叶派和逊尼派对立下的地区国家博弈结果,它本质上又是叙利亚问题的衍生。
简单梳理一下,就是中美欧俄的大国博弈,在伊朗核问题上形成大国角力焦点,伊朗核问题接下来又衍生出叙利亚问题(如今又将伊拉克问题糅杂其中,形成了叙利亚问题的子问题IS问题),叙利亚问题在地区国家博弈过程中又衍生出也门问题。也门现在对立的双方是政府和胡塞叛军,也门政府背后是以沙特、埃及为首的逊尼派国家,胡塞叛军背后则是伊朗这个最大的什叶派国家。
在中东,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敌视程度,完全不亚于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敌视程度,这种敌视已经进行了一千多年。限于篇幅,这段历史我们今天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战友可以扒一扒这段历史。总之一句话,中东阿拉伯国家什叶派和逊尼派,是和阿拉伯与以色列一样的对立。在上个世纪二战之后,不但有五次中东战争,还有8年的两伊战争。五次中东战争都是巴以矛盾带来的,而两伊战争则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战争。
什叶派和逊尼派在现代之所以还你死我活,原因是什叶派要进行整个中东的伊斯兰革命,要推翻类似沙特那样的君主制国家,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对沙特等国来说,这当然是决不答应,所以两伊战争就是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很快爆发的代理人战争。这场代理人战争最终引发了海湾战争,海湾战争后来又演化出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一切,虽然每个阶段形势不同,但都有一脉相承的演化逻辑。
今天,也门的内战,就是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争夺。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试图通过武装革命夺取也门政权,从而建立什叶派政教合一的政权。而事实上,在去年胡塞武装已经用武力夺下首都。今年1月,更是占领了总统府、官邸和重要军事设施。很快,迫于压力,也门总统阿卜杜勒-拉布·曼苏尔·哈迪及其内阁辞职。2月6日,胡塞组织宣布政变,成立“总统委员会”和“全国过渡委员会”,以取代也门总统和议会治理国家,未能获得联合国的承认。
虽然胡塞武装成立的政府未能获得承认,但客观上已经接管了也门,伊朗的阶段性目的已经实现。那么,伊朗为什么要夺取也门呢?
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也门的地缘位置。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沙特、阿曼相邻,濒红海、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扼守曼德海峡。一旦这里成了亲伊朗的政权,那么伊朗就可以在这里发挥影响力,必要时发起对曼德海峡的封锁。考虑到伊朗对波斯湾的封锁能力,这将严重危及沙特等国石油贸易安全。所以,沙特等国是无法容忍这一现实的,于是决定发起针对胡塞武装的空袭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10个国家空袭也门叛军,背后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在沙特等国看来,维护逊尼派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必要的。因为,一旦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通过武力夺取了也门政权并逐渐巩固下来,这意味着伊朗可能扩大其支持范围,在其它逊尼派国家进行类似的武装革命。所以,逊尼派国家面对胡塞叛军在也门的崛起,客观上有唇亡齿寒之感,担心内部也出现祸起萧墙的不测,故这么多国家展开对胡塞叛军轰炸,试图解决掉胡塞叛军,恢复也门政府。
如果我们解读这一事件仅仅还处在这个层面,那只是分析了其一,这显然是不够的。要想搞清楚为何这时候爆发这样一场战争,还得从另外一个大国博弈的视角去分析。
占豪在去年六七月份IS问题刚开始暴露在世人面前时就分析,IS的背景不简单,成因非常复杂。但是,归根结底,这一组织是美国中东政策衍生出来的。从过去的一些迹象上看,IS的首领巴格达迪早年就是在美国在伊拉克的监狱中度过数年,巴格达迪就是在那个时期掌控了部分基地组织网络,并在被释放后发展。IS在2011年曾帮西方推翻了卡扎菲政府,在2012年又帮西方和叙利亚政府军打内战。在2013年随着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失败,IS才到伊拉克和叙利亚边境发展,并在2013年逐渐发展壮大,2014年成了气候。
IS过去一直都是受西方和沙特等瓦哈比派国家支持,发展壮大后虽然越来越残暴且好像很难遏制,但他们与叙利亚反对派、西方和沙特一直有联系,其中自去年10月被报道出来的美国、英国为伊拉克或叙利亚境内的IS输送武器就多起。之后,看似美国为首的国家在空袭IS,但也只是在IS攻击美国干儿子伊拉克库尔德人时发了一下飙,之后就不怎么管了。而美国的打算是,试图通过给叙利亚反对派输送资金和装备,从而收编IS的队伍,然后再形成对叙利亚政府的攻击力量。相关进程正在推进当中。
所以,本质上,在叙利亚针锋相对博弈的还是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支持伊朗和叙利亚,伊朗支持伊拉克政府和叙利亚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伊朗已经派了部队进入伊拉克帮助伊拉克政府打击IS,如今已经收复了伊拉克北部城市提克里特。指挥收复的人,正是伊朗少将卡西姆·苏雷曼尼,他在伊拉克北部领导3万联军在打击IS。
这里可能有些人会奇怪,为何这边伊朗和伊拉克政府合作重创IS,美国不但没有反应,却不断推进伊核六方会谈,促进在3月底签署协议呢?根本原因在于,美国试图通过签署核协议稳住伊朗。美国这么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慢伊朗的核武化,这样可以避免中东核武化(一旦中东核武化,则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游戏规则将重新洗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美国。沙特几年前就明确表示,伊朗发展核武器沙特必发展核武器。);二是先稳住伊朗,这样可以尽量争取武装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时间,为后面对叙利亚政府展开致命一击作准备。而伊朗这里打击IS,恰好可以帮助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吸收IS成员。道理很简单,IS一旦受到重创,其成员就很容易被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吸收。如此,客观上伊朗在打击IS的同时,也是在给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输送兵员。
如此演化的结果,必然是伊朗不断通过与伊拉克政府合作,打通伊朗至叙利亚的通道,从而形成一个什叶派之弧。如若什叶派之弧形成,同时也门也成了亲伊朗的胡塞武装政府,那接下来伊朗和胡塞武装政府就可能想办法拿下阿曼,把什叶派之弧变成对沙特的什叶派包围圈。这种可能的窘况是沙特所不能接受的。
至于美国的打算,则是想先扶持叙利亚反对派武装,通过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推翻巴沙尔政府,然后再依托北约盟友土耳其,将亲西方的新的叙利亚政权和约旦、以色列等国连接起来。到那时,美国再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左右伊拉克,后面就可以针对伊朗进行围攻了。这也是为什么伊核问题现在缓和的原因,大家都在争取时间。
当然,美国之所以在东欧执意要武装支持乌克兰政府,也是试图通过支持乌克兰政府制造更大规模乌克兰内战,从而在影响欧俄关系的情况下,让俄罗斯陷入乌克兰的漩涡当中,无暇顾及中东的叙利亚,为后面推翻叙利亚政权做准备。
但是,问题在于,对沙特来说,可不能这么想。因为一旦伊朗搞起了大范围的什叶派武装革命,推翻的可是沙特君主制,真到那一刻美国人是不可能真正保护他们的。甚至,未来真的伊朗倒台了,形成了美国所想要的格局,到底沙特等国的君主制能否保住,也是两说。因为,相比伊朗的什叶派革命,土耳其的世俗伊斯兰一样会危及到沙特的君主制。特别是土耳其一旦作为叙利亚构建政府的模板,那么对沙特等国的君主制就会构成巨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看到以沙特为首的国家,在权衡再三后,终于展开了对也门胡塞武装的空袭。
那么,这场战争会演变成新一轮的中东战争吗?在占豪看来,这种可能性有,但现阶段还不是那么大。因为,伊朗现在还未能帮助伊拉克在伊境内真正解决掉IS,伊朗还不能真正对胡塞武装提供直接有效支持,伊朗也还不可能因此直接与沙特撕破脸。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和沙特还没有到短兵相接的时候,自然新一轮中东战争暂时还是打不起来。
然而,就像伊朗强烈谴责沙特时所说的,沙特迈出了“危险的一步”,一旦胡塞武装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拖住沙特,那么待伊朗解决掉伊拉克境内的IS,那么伊朗就可能返回头支持胡塞武装,和沙特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到那时,可能叙利亚的内战也将开打,整个中东就有可能已草拟陷入了一团乱战。至于伊朗和土耳其,一旦战争难以控制,到时恐怕也很难再躲在背后。至于更容易爆发战争或冲突的巴以、黎巴嫩,都可能进入乱战之中。一旦如此,则整个中东就是一团混战的乱麻。
综合来看,现阶段沙特等国针对也门的空袭还不至于演变成新一轮中东战争,但如果伊拉克的战局进展顺利,沙特针对胡塞叛军的打击又不顺利,则中东乱局就可能进一步扩大,甚至酿成大战。特别是沙特和伊朗针锋相对时,这种战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另外,再说几句别的。很多战友看文章很细心,经常会有战友提醒占豪哪个字打错了,个人对战友们的细心也非常感谢。昨天,也有战友对昨天的分析提出疑问,说财政部和外交部都“辟谣”了,不是中国主动放弃亚投行的一票否决权。而是根本不存在否决权。外交部的答问在写文章之前已看到,本来准备在最后将相关信息纳入分析,写到最后时间紧迫给忘了。
这篇文章,和外交部及财政部的说法没什么冲突,两者是完全不同视角下的产物。作为外交部和财政部,他们用的是政治语言,怎么有利于中国怎么表述。外交部和财政部的表述显然是最高明的一种表述,意思是中国既没有谋一票否决权也就不存在放弃。这种政治语言的表述方式完全无懈可击,可以是完美回答,如果是占豪一定也会这么选择,这就是政治表达艺术。
但是,作为时事分析的视角显然不可能完全根据政治语言来推断,而是要根据各种信息去分析背后的逻辑。就像美国从不会说重返亚太是针对中国,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部署也不是针对中国,美国也欢迎中国崛起一样。事实是如此吗?显然不是。中国说,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也不改变世界游戏规则,但亚投行不是实实在在的吗?中国不也是公开反对霸权吗?所以,政治语言和时事分析是两码事,两者有一定相关性,却并非一一对应。
具体到亚投行的一票否决权,客观上对中国的意义就如昨天文章分析的那样,中国对这一否决权一定也没有去特别地要求作预设。但是,作为主导谈判方,中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不提这个权力,因为这是对自己谈判有利的一个大筹码。提出来,然后中国高风亮节地放弃,那是巨大“让步”,这种“让步”可以为中国争取大量政治利益;反之,如果不提,中国则什么都换不来。所以,从正常的政治利益逻辑考量,中国不可能不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是很简单的政治谈判逻辑。
亚投行最初组建主要是亚洲国家,并没有把握一定能邀请到发达国家参与,在原有的体系中,中国最多可以拿到50%的股权,可以说是一言九鼎。但哪怕如此,恐怕也会考虑否决权,因为这关系到要亚投行的机构运行效率问题,各国争议不下时一票否决可以提升决策效率。然而,当中国邀请西方发达国家参与时,发达国家一定也会提一票否决权的问题,中国就可以把亚投行的运行细节及中国不设一票否决权的构想与对方沟通,这应该就是华尔街日报新闻的报道来源。西方国家参与,亚投行这事就彻底分流了很多世界银行的权力,那么这个玩法自然不能和过去一样,不设一票否决权自然就能更加凝聚人心。所以,客观上,前面分析文章的内在逻辑毫无问题。
关于时事分析,这里再补充几句。时事分析是针对国际事件背后的作用因素进行的拆解性分析,这种分析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甚至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准确的答案,也都只能知道自己能够理解或知道的一面。但是,事实上事物有很多面,而时事分析就是通过把事物发展背后的作用因素呈现出来,根据这些因素作出分析、推导、预判等。至于说背后到底哪股力量作用得大、多,则需要更多信息来佐证。当然很多第一手信息只有最核心的情报机构或最高端的决策者才掌握,我们无法知晓,因此也只能根据一些事物的现象和可以观察得到的信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推导出事物演化的背后原因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这样的推导也能推导出一些前因后果,但这不代表时事分析就是整个事件当时发展过程的绝对轨迹。更何况,描述事件的绝对轨迹往往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根据我们的需要去选择分析考察视角,但是一旦选择视角,就必然会因视角而受限。而如果是这种某个视角下客观记录下的纪实描述,那就又不再叫分析,而是叫事件纪实报告。对这些,大家还是要充分知道背后的逻辑。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