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唯票房论的风气依然盛行,票房仍被不少人认为是判定一部电影是否取得成功的唯一标准。在电影圈流传这样一个段子——票房没过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导演。但在一系列华丽数字的表征下,仍然难掩国产电影羸弱而苍白的现实。
尽管这些年,国产电影在表现形式、叙事能力、技术创新及类型探索上有了质的飞跃,但这些仍然没能扭转中国电影薄弱的现状,中国电影整体艺术质量相对较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依然不高。
国产电影之所以出现了大量缺乏艺术含金量的作品,是因为一部分国产电影人还未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仅仅把电影当作娱乐工具。然而,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与一般的商品相比,其特殊性在于它的内容层面必定会涉及人类的情感、道德、文化、精神等诸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又都涉及特定的文化价值观。我们不妨看看那些被公众认可的外国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具有感官的刺激,而且渗入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有着立场鲜明的文化价值判断。像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修女艾达》和《一次别离》传递的是对信仰的迷惘和坚守;阿根廷影片《谜一样的双眼》是对社会公平、正义、良知的探求和追问。詹姆斯·卡梅隆的两部巨制《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前者向往的是“自由爱情”,后者表达的是“爱与永恒”,都不同程度表现了对于不同文化的深层思想内核。而时下热映的电影《灰姑娘》也展现的是对公平善良、真诚相爱、自强不息等文化价值的追寻。一部影片不管讲述的是什么时代的故事,不论采取的是哪种叙述方式,都应该将主流文化价值观自觉地“嵌入”影片的叙事内容中。主流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体现的社会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决定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艺术领域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断。在主流价值中,对真、善、美的颂扬,是连接人类灵魂共通的精神,它可以跨越文化障碍,打动观众内心。
当下,文化价值判断的缺位,造就了不少平庸之作,一些自吹自擂的平庸影片甚嚣尘上,把优秀作品淹没在其中。盘点去年的电影市场,很多影片赢在了商业上,却输在了艺术中。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分的作品,而这样的作品产生的票房越高,危害就越大。因此,要抵制劣质影片的野蛮生长,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有意识地引导观众自觉去接受优秀作品,为好作品提供阵地。当然,要与好莱坞大片抗衡,中国大片也要快速崛起,中国大片除了大制作、大演员、大场面之外,还需要有大视野、大情怀、大主题。中国电影市场应该主推精品力作,而不是被“平庸的大多数”操纵市场。
电影,归根结底是一种要在市场上流通的大众文化产品,如果它在文化价值取向上脱离了时代的普遍要求,在文化心理上偏离了社会的共同认可,其经济市场的前景必定黯淡。因此,一部电影的成功除了票房之外,还应包括社会美誉度、道德荣誉感以及创作者文化价值的判断、才情的彰显、潜能的激发、价值的实现等。所以,我们希望能有更多有情怀和使命感的人从事电影行业,鼓励并激发他们的道德荣誉感,只有当对成就感和荣誉感的追求大于对金钱的追求时,电影才不至于被资本绑架。
作为中国电影人,敢于直面现实并勇于担当也是文化价值判断的一部分。当前,部分国产电影游离于社会现实,悬浮在生活表象之外,甚至不再和社会的任何阶层发生互动,这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衰落的表现。国产影视作品之所以回避现实,消解文艺作品本身的价值追求,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电影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致。遥想上世纪,很多文学、影视艺术作品都与社会现实发生深层交汇与勾连,像鲁迅的杂文,读后直指人心,总发出一些大尺度的洞悉之声。而电影同样也不应在火热的现实面前“失语”,它应向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肩负起直击当下、烛照现实,为人们的心灵提供内心省察和精神镜像的社会使命,而不是一味沉湎于啃老和怀古,围绕匪夷所思的拳脚功夫、网络时代的浮泛爱情、纵情嬉笑的古今闹剧打转。
(作者: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