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申请加入亚投行的大戏还没唱完,博鳌论坛隆重开幕。本届论坛最热的词无疑是即将揭开面纱的“一带一路”,英国《金融时报》预言:“种种迹象表明,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将意义非凡。”
从丝路基金到亚投行,面对中国政府实实在在的“大手笔”,不管是哪个国家,都要认真思考自己在这一大框架中的定位。
国内各省市,更是积极研究各自的比较优势,力争在地方竞争中占得先机。
香港也不例外。27日下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亲自出席分论坛“一带一路:跨国公司的机遇与香港的角色”。
梁振英在博鳌论坛现场
香港的优势显而易见,从分论坛议程的设置上就可见一斑:
-“一带一路”将给跨国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机遇,香港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 供应链在区域融合的过程中不断重塑,香港的贸易与物流行业如何升级转型,以在新的商贸格局中把握先机?
- 随着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香港的金融产业和专业人士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三个问题涵盖了总部经济、贸易物流与金融三大方面。
在香港设有区域总部、办事处的海外公司有数千家,非常便于跨国公司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扩展业务。由于已有总部经济的大盘子,集中了很多熟悉国际规则的会计、审计、商业管理、商业法律人才。
贸易与物流则是“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香港依然是内地与其他国家的重要中转站,2014年的年吞吐量排名全球第4。
金融更为港人津津乐道。根据卡塔尔金融中心委托英国Z/Yen咨询集团所做的最新研究,香港依然是全球第3大金融中心。
梁振英也在昨天的论坛上强调,“在一国两制的战略之下,香港有独特的地位,我们保留了自己独立的金融系统,和中国大陆的金融系统是分离开来的,同时,我们也有港币,而且港币在全球是自由流通的,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一带一路的政策下,对贸易和人民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香港拥有高效结算的系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凭香港的特殊性和既有优势,在一带一路计划中发挥作用原本完全不是问题,放在以前,甚至都不应该问“可以发挥什么作用”。但近年来越来越走火入魔的激进政治,似乎就是要把香港从中国的经济快车上拉下来,就是要把它从中国对世界开放的方便窗口变身为外国颠覆中国的理想基地。
“占中”闹了许久,政改仍在博弈,“反水客”走样,排斥内地言行时有耳闻。客观地说,这些事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很多内地民众对香港的看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企业家的选择。
香港的负面事件不断冒出来,同时优势却在衰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作为中转站的地位在不断下降。香港虽然还是全球第4大港,但看看前3是谁?上海、新加坡、深圳!这三港将自然而然地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段的主站,香港夹在其中,地位愈发尴尬。
即使在最需要“软件”积累的金融领域,上海也已经攀升至全球第16位,如果香港不能尽快解决自己的弱点,在最强的金融领域被上海赶超,恐怕在几年内就会成为现实。
更令人担忧的是,优势衰减为香港戾气的生发提供了土壤,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下,极易产生新的风波,进一步恶化香港的内部环境。如果陷入恶性循环,是香港的大不幸,也会给内地带来相当的困扰。
港内激进反对派却视此为“机遇”,全然不顾香港700万同胞的福祉。两年前推出所谓“占中”猜想的戴耀廷,近日依然在鼓吹“中国崩溃论”,发表的文章通篇充斥“港独”思维。
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自然是最佳结果,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缺位,一再丧失机会、越来越脱离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最终将意味着什么?这是每个香港同胞都应当深思的问题。
分论坛议程的设置,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政治,希望“在商言商”,用心良苦。但政治本身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那里,回避不是办法。
好在有中央的支持,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是清醒的、有底气的。他21日在礼宾府新春茶话会上谈及“占中”问题,直指外国有势力希望通过香港进入中国内地,强调香港作为国家的南大门,港人有为国家守住门口、守住制度的历史使命。
有这样的守门者,相信香港能把握住机会,在“一带一路”中焕发活力,如梁振英昨日所言,扮演好“连接器”与“转换器”的角色,进而成为“一带一路”的“首席信息官”和“首席智力官”。
责任编辑:昆仑侠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