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孔子认为人可分为五品: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今天是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六十五周年纪念日,笔者在思考该怎样继承他们的精神去思考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徐梵澄先生的《星光旧影——对鲁迅先生的一些回忆》一文采择了一些与鲁迅先生交往的珍贵回忆,连缀成文。
中国的近代史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其一是中国无力保卫自己免于侵略;其二是中国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条约。那么中国的近代史终于何时?中国现代史开始于何时?
这封书信是中国19世纪权倾天下的巨臣、总理大臣李鸿章对共济会酋首罗氏集团出卖国家资源和利益的铁证。
抗美援朝最大最深远的影响: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第一次得出结论:“不要进攻中国大陆”、“不要在陆地上跟中国较量”。
实事求是是我们看待历史英雄人物的一个基本立场,我们也没有必要故意去隐瞒他们的缺点,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重视正能量的弘扬。
中国稳定的历史格局标志是什么呢?一是文字统一,二是郡县制,三是科举制,四是文官治国。这四项历经两千余年而不变,至今仍在延续。
如果直接从唐朝跳到宋朝,你会打一个冷战:这两个时代的气质,是如此不同。从唐到宋,中国转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
对一粒沙的漠视,导致一个古老帝国的覆灭。这个不是一个关于蝴蝶效应的比喻,而是一个发生在历史进程中的事实。
在旧中国,曾有一枚臭名昭著的邮票,既是当时中国人的耻辱更是日本侵略罪行的铁证。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日战争历史评价的态度。
人们从客观的、主观的、内部的、外部的各个方向探寻其原因,每每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时,苏共的上千万基层党员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
本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美国展开首次国事访问。网上一些“不安”份子开始宣传起了1942到1943年,宋美龄访美的事情了。
请大家看看毛泽东1961年9月29日给《中央常委的一封信》,相信大家会分析下“人祸”的责任该由谁承担。
张学良的口述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他对国民党和蒋介石失败原因的分析理性而深刻,这个反省对今天的执政党有着极好的警示作用。
整个解放战争中战败时能真正坦然自若、举剑“成仁”者屈指可数,仅有宿北战役中的戴之奇、宜川战役中的刘戡、淮海战役中的黄百韬等寥寥数人,而黄百韬非黄埔出身。
熟悉的历史的观众,大多以为中国的屈辱史是从两宋开始的。华夏民族的“血性”问题也出在中世纪那个时候早在四世纪,华夏民族就出现了严重的“血变” “靡血”问题。
七十年代初期,在清华大学,基层工人被提拔到车间和工厂的领导班子里,同时也进入各系的领导班子(在那个时期,校工厂在行政上与相关的科系结合)。
大量史实和数据论证了杨继绳墓碑一书中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主席拿起电报看了三遍,自言自语地说:‘日本终于投降了,好啊,抗战八年总算胜利了。’”这句话至今齐吉树还记忆犹新。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后,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基本上都用某一种语言作为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按现在的说法是普通话。中国历史上各朝代都以什么话作“官话”呢?
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解放战争中曾涌现出来过无数英雄,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两位无疑是董存瑞与刘胡兰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曾为刘胡兰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晚明的大变局自然不是中国内部悄悄发生,而是有世界背景的,或者说是在世界潮流的激荡下逐渐显现的。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