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必知的中国文化常识:腊月称谓究竟缘何而起?
点击:  作者:宣传部    来源:北京丰台长城医院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5-01-25 11:24:21

 

腊月,岁末十二月之雅称,

古韵悠长,文化底蕴深厚。

其名之由来,

兼涉历史、民俗、文化诸多方面,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

 

腊月的由来

  

 一、祭祀祖先神灵的传统 

 

在古代,最初是一种祭祀仪式的名称。人们在岁末时会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说文解字》中记载: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意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要进行祭祀众神的活动。这种祭祀活动非常隆重,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二、腊祭与字的含义 

 

字本身有干肉的意思。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干肉是重要的祭品。人们会将打猎获取的野兽(如野猪、野兔等)风干制成腊肉,用于祭祀。这些腊肉的制作通常在农历十二月进行,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寒冷,肉类容易保存,便于为祭祀活动准备祭品。

 

从这个角度理解,农历十二月也就被称为腊月因为这个月与腊祭以及腊肉制作紧密相关。

 

 三、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祭祀的日期和方式在不同朝代可能有所变化,但农历十二月作为祭祀之月的观念却一直保留下来。秦汉时期,腊祭的日期逐渐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也被称为腊日。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腊日与佛教的腊八节融合,人们在这一天会吃腊八粥等习俗流传至今。

 

在民间文化中,腊月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

 

腊月习俗知多少

 

腊月里有诸多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腊月习俗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

 

喝腊八粥

 

 

腊八,是腊月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民间自古以来,每逢腊八,家家户户都会熬煮腊八粥”,祈福来年五谷丰登,万事""全,浓浓的年味,从这碗粥开始便蔓延开来。

 

灶王吃糖瓜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老百姓都在这晚送灶神,吃灶糖。以往老百姓的灶间会设灶王爷神位。在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在灶君上天之前都会好好款待他,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掸尘扫房子

 

 

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扫尘、祭灶等。因尘和谐音,所以有辞旧迎新的寓意,图的是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扫推磨做豆腐

 

 

豆腐价廉味美,营养价值高,是寻常百姓都喜爱的家常菜。过年了,年夜饭里有盘豆腐,这年味才纯正,豆腐头富谐音,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

 

杀猪割年肉

 

 

以往生活条件有限,每逢这一天,辛苦养了一年的猪才舍得杀掉打打牙祭,没养猪的人家也会在这一天去街上买一点肉吃一碗年肉,谕示着老百姓对来年生活富足的企盼。

 

宰鸡赶大集

 

 

过年吃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因为谐音。虽然在二十七就把鸡杀好了,但是人们不会在这天把鸡吃完,而是留到除夕年夜饭的时候再食用。这一天的集市街巷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非常热闹。

 

打糕蒸馍贴花花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正月初一到初五是不能"蒸馒头",因为""""同音为了让来年的日子和和睦睦,民间老百姓会在这一天提前发面,早点准备好过年的主食。

 

户户蒸馒头、上坟请祖上大供

 

 

腊月二十九,又叫小除夕"。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熬一宿,爆竹声声驱年兽

 

 

大年三十即为除夕夜,古代关于除夕有一个传说。年兽在年末时,都要出来捣乱,但是人们知道它怕爆竹,于是家家户户放爆竹来驱赶年兽。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要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等。

 

进了腊月门,转眼就是年腊月每过一天年的味道就浓烈一分,腊月种种年俗虽然繁杂但过年的仪式感最不可轻怠,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深藏在传统节日里的浪漫。

 

来源:北京丰台长城医院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