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黄秋迪:苏俄国内战争时期高尔察克反动政权的溃灭——兼评苏俄红军取得东线西伯利亚战场胜利的原因
点击:  作者:黄秋迪    来源:古籍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2-06-29 10:22:09

 

1917 年底至 1921 年春, 刚刚飘扬起十月革命旗帜的苏维埃俄国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国内反苏维埃势力猖獗横行, 叛乱四起, 南起黑海、里海和高加索, 北到北海, 西起波罗的海, 东至日本海的广大地区均出现了白色反动政权, 新兴的苏维埃政权由此进入了国内战争时期。在西伯利亚建立的高尔察克反动政权是众多白色政权中势力最强大, 影响最广泛的, 布尔什维克同高尔察克政权进行较量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的生死存亡。 因此, 本文主要考察高尔察克反动政权从建立到崩溃的过程, 以期从另一个方面揭示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和苏维埃政权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高尔察克反动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

 

 

 

(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西伯利亚

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给正醉心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帝国主义国家以当头一棒。 苏维埃政权宣布退出世界大战, 不再履行帝俄政府签订的协约国条约, 随后苏维埃政府又将帝俄政府与盟国之间的秘约内容公诸于众, 并宣布前政府所欠外债一笔勾销, 这一切都使西方国家惶惶不安。 俄国退出战争意味着德国在东线的军团将转而投入西线战场, 而协约国在西线战场已经疲于奔命。 19183 21 , 德国在西线发动春季攻势” , 大约 4 000 门大炮齐声轰鸣, 当天即冲垮英军阵地。 一周之内推进了 40 英里。 这更使英法等国家认识到重建东线战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于是, 帝国主义国家开始酝酿阴谋武装干涉苏俄革命, 推翻苏维埃政权, 扶持俄国内的反动势力建立白色政权, 从而将俄国重新拉进世界大战, 减轻西线战场压力。 其险恶用心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更恐惧共产主义在俄国生根, 红色政权的国际影响进而扩大, 对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统治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 1918 7 月协约国最高作战委员会制定了反对苏俄的武装干涉计划, 由英、法、美、日四国共同出兵西伯利亚, 妄图将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然, 帝国主义选择了西伯利亚作为武装干涉地点,还有一些具体原因。 首先, 西伯利亚地区距离苏维埃统治中心较远, 苏维埃政权军事力量较为薄弱, 协约国部队易于展开武装干涉的态势。 其次, 在西伯利亚地区 , 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白卫政权和众多的土匪武装, 易于形成对抗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叛乱中心。 此外, 协约国曾运送大批军火接济沙俄, 存放在白海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 、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及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等三个港口城市(其中摩尔曼斯克港存有 16 万多吨军用物资,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有 80 万吨) 。 英法深恐这批军火落入德军之手, 因此最先开入俄国的外国联军首要目标即占领上述三处海港。

 

早在 1918 1 12 , 日本帝国主义巡洋舰岩见号就开进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拉开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序幕, 随后英美战舰也陆续开来。 1918 7 2 , 协约国联军最高委员会决定, 由各国共同出兵, 对俄国内战加以干涉。 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进入了大规模阶段。 英军首先在摩尔曼斯克登陆, 8 月又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 先后开入俄国北部的英军达 1 万余人。 日本于 1918 4 6 日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一带沿海地区。 到 11 , 协约国干涉军在西伯利亚达到 15 万人, 联军司令部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 最高指挥官为英国的诺克斯和法国的让年将军。 除了直接派遣军队外, 英、美帝国主义还向西伯利亚地区的白卫军提供贷款和大量军需物品。帝国主义者一边用炮舰政策威吓苏维埃政权,一边扶持俄境内的反革命武装, 企图假他们之手颠覆苏维埃国家。 在协约国武装干涉势力挑唆、纵容下, 西伯利亚的反动势力日益猖獗起来。

 

()西伯利亚地区政局混乱

 

1918  56 月间西伯利亚爆发了捷克军团的叛乱,使俄国内战的规模扩大, 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局势更加混乱、社会动荡。

 

捷克军团, 最初由居留俄国境内的捷克侨民组成, 其后又有俄军在东线俘获的大批奥籍战俘加入, 在一战中参加帝俄政府的军事行动。 十月革命爆发时, 捷克军团驻扎于基辅附近。 苏维埃政府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后,决定将捷克军团遣返回国。 由于白海沿岸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缺乏运输船只, 而且绕道北极海域航行会遭到德国潜艇袭击, 所以捷克军团决定折向东行, 拟经南俄和西伯利亚地区, 在远东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登船, 最后经巴拿马运河返回欧洲。 1918  3  26 ,捷克代表、协约国代表与苏维埃政府三方面在本萨签订协议, 准许捷克军团以平民身份而非战斗单位穿越俄国境内 。 英、法、美等帝国主义趁机挑唆捷克军团叛乱, 企图利用捷克军团作为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一颗棋子。结果, 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得逞。 在东行途中, 捷克军团发动叛乱,  5 月下旬起至 7月间, 捷克军团叛军向西伯利亚苏维埃地方政权进攻, 占领了西起窝瓦河谷、东至太平洋岸的许多城镇, 像喀山、萨马拉、乌法、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托木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等战略要地都被叛军占领, 西伯利亚的苏维埃政权处于白色恐怖下, 局势十分危急。

 

随着捷克军团叛乱, 龟缩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沙俄残余势力死灰复燃, 一系列白卫政府纷纷粉墨登场,  “ 立宪会议委员会政府(萨马拉)、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执政内阁”(中国哈尔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伯利亚临时政府。 它于 1918  6 月由社会革命党人在鄂木斯克成立, 起初称西伯利亚委员会” , 宣布西伯利亚地区脱离欧俄实行自治。 未及一个月, 一资产阶级自由分子夫洛葛德斯基接管委员会领导权, 9 月又与萨马拉白卫政府合而为一, 改称为西伯利亚临时政府

 

1918  9 8 西伯利亚各地反动政权代表分子在乌法举行所谓全国会议” , 出席代表约 150 , 分别代表 23 个政治团体其中大部分为社会革命党及立宪会议代表。 由于各派势力互相猜忌, 各怀鬼胎, 因此会议拖拉延误, 未达成任何协议, 结果不了了之。  8 月初, 西伯利亚临时政府的反动势力主要局限于西西伯利亚地区。 11  17 日晚在鄂木斯克卫戍司令授意下右翼分子突然发动政变, 拥立前沙俄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出任全俄最高执政、俄国海陆军总司令, 建立军事独裁政府, 首都设在鄂木斯克。 高尔察克上台后, 联合各地反革命势力, 在西伯利亚形成了进攻苏俄中心地区的大本营和国内战争策源地。国内战争时期最大的白卫政府———高尔察克政权就这样建立了。

 

二、高尔察克政权的反动统治

 

 

 

高尔察克政权的建立是在较为平静的状态下进行的, 政权更迭并没有发生流血事件, 仅有两个社会革命党人被流放。 但高尔察克只是简单地接管了政权, 没有进行任何政治经济改革。  14 个月的统治中反动政府没有基本的行政管理规划, 经济上更是一片混乱。 乌拉尔地区是白卫政权惟一的工业区, 但生产能力大多丧失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西伯利亚同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原料和市场相隔离, 生活消费品只有在连接太平洋的铁路沿线才能买到。 绝大多数城市遭受着食品短缺之苦, 生活必需品十分匮乏。 白卫政府中心远离符拉迪沃斯托克, 战略物资和工业品不得不依靠长途供给。 然而, 出口西西伯利亚农产品的这些欧俄港口已经被红军封锁起来, 没有这些港口, 白卫政权就无法购买进口工业品。 此外, 在政治上 , 高尔察克政权采取的各项政策也处处透露出一个军事独裁政府的反动和腐败。

 

()城市和工业政策

 

作为一个军事独裁政权, 高尔察克和他的军官们蔑视社会改革和经济管理, 军队至上, 用军官会议取代了各地行政机关, 推行军事管理。 城市工人阶级和劳工组织在白卫政权眼中与布尔什维克别无两样。 反动当局下令取缔工会, 工人们得不到劳动保护, 原有的基本权利也被剥夺了。 工厂主不再理会工人的合理要求:8 小时工作日、每周日休息、裁员补助等等。 工人的工资被削减,社会保障也减少了。 在高尔察克统治下, 政府和工厂主互相勾结, 后者通过承办军需物资大捞横财。  1919 ,影响西伯利亚的每一次罢工都有着经济原因。 工人们抱怨工资低, 拖欠长达数月之久。 由于恶性通货膨胀 , 微薄的工资到手时已不值一文。 与此同时, 西伯利亚城乡物价飞涨, 通货膨胀严重。 1919  4 月高尔察克发行新卢布, 进行的货币改革目的是骗取西伯利亚农民缴纳粮食,供给饥饿的城镇和反动军队。 事实证明, 旧纸币的废除和新币的发行只是恶化了工人的处境, 城市居民和工厂工人生活更加艰难 , 而高尔察克无视城乡广大居民的痛苦, 拒绝使用帝国的黄金储备来平抑物价 、缓和危局, 却用来购买军事装备进行反人民内战。 5 白卫政权又颁布法令, 据说要严惩囤积居奇和投机倒把者, 然而正如一位学者所言, 这些措施实行杂乱无序, 结果无人相信, 毫无用途 因为这些作奸犯科者正是反动当局的各级腐败官吏。

 

()农村和农业政策

 

农村形势更加严峻。 虽然在西伯利亚不像欧俄那样缺少土地, 但在白卫政府和农民之间、在新移民和老住户之间, 在土地方面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  1917—1918 年间当地农民们占用了原沙俄国家土地和其他非农民土地。 白卫政权从 1918 年中期开始在西伯利亚执行的农业政策, 企图拉拢部分富有的农民, 但同时并不想牺牲旧地主的利益, 丢掉这些人的支持。 1918  76 下级军官会议做出决议发布公告要求把土地归还原主。10 月份又规定取消土地重新分配。 为了攫取农民占领的土地, 下级军官会议采用外省的地方法规, 建立以贵族地主为主导的地方自治机构, 从而在农村实施其剥夺农民土地、复辟贵族地主土地权利的反动政策。

 

高尔察克反动政权建立后, 西伯利亚时局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 反动当局颁布的关于土地的各项法令依旧相互矛盾:一方面, 高尔察克为了在对抗布尔什维克政权叛乱中获得上层农民的支持 , 许诺富裕农民享有分配土地的权利。 另一方面, 高尔察克仍要满足沙俄流亡贵族的要求(他们已经被红色政权剥夺了土地), 在西伯利亚恢复他们失去的财产 。 这种首鼠两端的投机政策在 1919 年的《俄国政府宣言》中表现得十分鲜明。

 

1919  2 高尔察克政权开始公开支持一小撮富裕农民, 宣布在农业法规方面, 政府倾向于巩固和发展小土地所有权, 从而放弃了大土地所有权和广泛的社会改革。两个月后 , 反动当局 4  8 日发布《俄国政府宣言》 的公告: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向无地和少地农民提供土地, 并征用了部分私人土地。 但是, 《宣言》 同时规定 , 土地问题只有立宪会议才能够解决。 届时, 土地分配才能进行。农民被禁止自己私分土地, 当局将取缔所有的非法占地和分地。《宣言》 在土地问题上的摇摆态度, 实际上暴露了高尔察克政权在土地分配问题上的阶级本质,表明反动政权不可能给农民真正的土地权利, 最终必将抛弃和出卖农民大众。

 

果不其然。 仅仅 5 天以后, 4  13 高尔察克反动当局就又颁布一条法令, 其精神显然是同前期支持个体小农的政策相悖的。 该法令规定:自二月革命以来没收的贵族土地要归还原主。 这无异于给对反动政权仍心存幻想的农民群众当头一棒 , 无地和少地的小农们的土地美梦终成泡影, 高尔察克最终仍是投身于贵族地主的怀抱, 这是由其阶级属性决定的, 他对农民占地、分地等自发性革命活动的恐惧不下于对布尔什维克的恐惧。

 

“ 4  13 日法令彻底撕掉了《宣言》 惺惺作态的伪善面纱, 开始推行赤裸裸的剥削压迫农民大众和工人阶级的反革命政策。 因此, 在某种意义上,“ 4  13 日法令是一个转折点 , 它标志着高尔察克政权反革命面目的彻底暴露, 广大农民逐渐认清了反动政权的阶级面目和阶级本质, 开始抛弃各种天真、不切实际的幻想, 将自己的命运转而托付给苏维埃政权, 并积极寻求同红色政权合作。

 

总之, 高尔察克政权颁布的为沙俄贵族地主服务的各项反动政策, 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西伯利亚广大城市市民、工人和农民基础之上的, 西伯利亚地区广大工农由失望到不满, 由不满到愤怒。 高尔察克已经种下失败的种子, 注定白卫政权灭亡的历史命运。

 

三、高尔察克反动政权的覆亡

 

1919 年春天高尔察克军队对苏维埃政权进行疯狂反扑, 在北乌拉尔森林到南伏尔加河东岸的长达 2 000 公里的战线上向西推进, 突破了红军东方战线中部, 占领了沃特金斯克、比尔斯克、乌法、别列别依、布尔古马等城市。 党中央发出一切为了东线的号召, 动员中部 9  6 万先进工人, 其中包括 1.5 万名共产党员和 3 000 名共青团员, 迅速开赴东方战线。 在全党和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援下, 苏俄红军在 5 月展开全面反攻  8 月中旬, 红军收复了乌拉尔山地区全部失地, 给予高尔察克白卫军以毁灭性打击。 在全军覆没后高尔察克仓皇东逃, 1920  14 日在下乌丁斯克宣布下台把最高执政称号交给邓尼金。1  15 高尔察克随捷克军团逃到伊尔库次克时,被孟什维克的政治中心捕获后移交给人民政权。 2  7 , 高尔察克和他的部长会议主席佩佩里亚耶夫一起被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处决, 至此西伯利亚最大的反动政权遂告崩溃。 高尔察克政权崩溃后, 进驻西伯利亚的国际联军遂于 1920 年初纷纷撤离残余的反动势力也于 1921 年春被红军消灭。

 

高尔察克反动政权在西伯利亚仅仅维持了 14 个月,就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苏俄红军镇压反革命暴乱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辉煌战果, 从而为结束国内战争、巩固新生的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苏维埃政权最终战胜西伯利亚白卫政权, 肃清叛乱,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像布尔什维克党的英明正确领导、红军军事将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及广大指战员的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等等, 都是红军同白卫势力斗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但以下几个因素也不容忽视:

 

()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敌后游击队是打击白卫政权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1918  12 月至 1919  2, 鄂木斯克、坎斯克等 10 多个城市举行工人武装起义,遭到白匪军的血腥镇压。 幸存的起义者进入泰加森林和农村, 成为游击运动的核心力量。 同时各地农民也纷纷起义, 建立游击队。  1918 年秋季开始, 西伯利亚的游击队逐渐壮大起来。 在人口稀少的泰加北部和铁路沿线的南部地区, 游击队活动最为活跃, 有的游击队甚至还建立了共和国, 还有的游击队支持地方建立自治机构, 反对高尔察克军事独裁政府等等。

 

1919 年春在游击运动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西伯利亚布尔什维克冒着白色恐怖, 在鄂木斯克秘密召开了第三次代表会议, 决定在战略战术、组织原则等方面加强西伯利亚游击运动。 历史证明, 这次会议成为西伯利亚游击运动的新起点。 在会议精神指导和鼓舞下, 各地游击队不断战胜敌军围剿, 发展壮大。 1919 年夏季时西伯利亚游击队仅有 1 万人。  1919 年秋季 , 西伯利亚的红色政权游击队超过 10 万人, 1920 年初达到 15 万人成为一支反对白色政权的重要力量。

 

()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工作瓦解了敌军斗志

 

除了对高尔察克白卫军发动军事进攻外, 布尔什维克还对敌人展开心理战。 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工作对消灭白卫军、战胜反动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红军的强大政治攻势面前, 大量出身贫苦农民的白卫士兵士气涣散、毫无斗志。于是在高尔察克白卫军中, 许多士兵开小差,甚至出现部队成批向红军投诚的现象。 无怪乎捷克叛军头子惊呼, 如再不撤退回国, 他的士兵都要变成布尔什维克了。 此外, 据日本报纸指出, 每次从远东轮换回国的日军中都有因赤化而入狱的士兵。 高尔察克最精锐的白卫军也经常起义和哗变。据不完全统计,  1919  6 12 月至少有 18 个团起义。 可见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宣传非常奏效,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心战术是成功的。布尔什维克政治攻势成功瓦解了敌军的有生力量, 有力配合了红军的正面战场作战。

 

()西伯利亚农民的自发革命运动也是苏俄红军战胜白卫政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尔察克政权颁布的各项法令不得人心, 征用物资、苛捐杂税和战争动员常常都是通过暴力形式进行的, 因此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都十分痛恨高尔察克政权, 农民的骚乱开始频繁发生。 例如在阿尔泰地区, 1918 8 月下级军官会议发布战争动员令时当地农民就纷纷抵制, 拒绝为白卫军提供人员和粮食给养, 酝酿武装起义迎接红军到来。  1919 夏季起义农民完全占领阿尔泰地区, 这是中西伯利亚最严重的农民骚动。 他们痛恨白卫军强征人丁、物资, 常常袭击支持高尔察克政权的哥萨克营房。类似的农民起义爆发于西伯利亚各地。 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扰乱了敌人后方, 同时破坏了白卫政权的社会统治基础, 为苏俄红军消灭白卫叛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 本文简要叙述了苏俄国内战争时期高尔察克白卫政权建立的时代背景、在西伯利亚地区所进行的反动统治以及覆灭的全过程, 并对之进行了简要分析,从中可以发现:苏维埃红色政权代表了最广大劳苦大众的根本利益, 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最终战胜一切反动政权。 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苏维埃政权取得国内战争的伟大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是二者的高度统一。

 

本文原载于《西伯利亚研究》200304

 

黄秋迪(1973 -), , 黑龙江哈尔滨人,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从事俄国史研究。

 

来源:古籍微信号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