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高永丽:拒绝文化殖民,建议设立中国的“父亲节”“母亲节”
点击:  作者:高永丽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2-06-29 09:33:55

 

1.jpg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如此重要,而节日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从我国一年的几个节日对人们生活和国家经济、政治的重大影响即可看出。节日亦如此重要,我们就不能视节日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随便乱过。

在网上看到很多不仅是年轻人,而且五六十、甚至老年人都在感恩、缅怀父母,说明我国的重阳敬老节涵盖了社会、家庭,也许社会的意味更浓,还满足不了人们特意要对在世父母的感恩和对过世父母的缅怀,有需求而无表达通道,外国的节日就悄然走进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生活。当然,亲外势力和商家的积极导引、推波助澜作用巨大。

过洋节自然要追溯该节日的起源、演变、其中的故事,还要遵循人家的形式和方式,结果是中国人过节网上却充斥着大量外国的内容。因生疏的遥远国度的人和事过节,让人总有嫁接和不着边际之感,而且也在我们的文化中渗进了大量的外来因素,使我们不断丧失话语权,不知不觉就被文化殖民。而洋节孤立、片面,缺乏我国节日紧密融合自然性和社会性的优点,无重大事件为标志,有的日子还不固定,不便记忆,让人有不方便、不自然、太平淡而又不牢固之感。仅此即可明白,外国的文化为何容易断裂,因起点就不稳固,难以生根。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血缘文明高度发达,在世界史上独一无二,血缘纽带至今牢固,中国人一生都与父母关系紧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几乎都是倾己所有,为孩子的终生搭建阶梯万苦不辞,所以感恩、缅怀父母是几乎所有中国人的情感需求;也是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传,和我们民族今后千百年感怀父母都毫无违和感,设立中国人的父亲节母亲节是完全必要的。不仅使我们今天不再混乱、盲目、被文化殖民,而且我们节日的优势,更容易在人们心中扎根、流传,也会更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关于父亲节,在中国人民经历血与火的14年抗争,终于迎来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1945年,胜利了,家国要团圆了,才知道有多少孩子失去父亲,有多少父母失去儿子,有多少妻子失去丈夫,这些失去亲人的家人是多么伤痛!而且这些前赴后继、英勇杀敌的将士们,也都是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教养的结果,所以父与子都对避免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当年上海的爱国人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以及他们同样英雄的父兄,特地发起“八八父亲节”活动,市民们立即举行多种方式响应。1946年,上海各界代表又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设立父亲节,国家当然也需让后人永远铭记那些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存亡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烈们,国民党政府遂批准请求,正式确定每年的8月8日(公历)为中国父亲节。8月8日为父亲节,既纪念抗战胜利、也与“爸爸”同音,双重含义浑然天成,简单、自然、顺口,便于记忆。

历史是延续的,每一个辉煌的文明,都是古今中外的集大成者,社会主义文明更是如此,国民党政府设立的父亲节有其合理之处,我们可以吸取,但仍需改进。笔者认为,改为农历八月八日更好。一是与我国传统节日用农历相一致;二是父字头也是汉字八,用汉字八在字形上更接近“父”字,还有人说两个八字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三是既确定为节日,人们不免就要走动,公历8月8日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酷热难耐之时,为了世代后人的方便,改在酷暑已尽、秋高气爽的农历八月八日更适宜活动。若觉得与中秋节较近,人们可根据个人当时的情况自便,也可一起过;四是抗战胜利我国正式受降也是在公历的9月,实际就是农历的八月。

关于母亲节,我国更应该有自己的。世世代代勤劳坚韧、无私奉献的母亲们,为了养育孩子几千年演绎了无数含辛茹苦、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因此人们都以“深似海”“伟大”“无私”“深厚”等等形容母爱,也留下了众多歌颂母亲伟大的萱词华章和孝敬母亲的为人典范,形成了一条母爱、爱母的文化长河。而这条从远古奔腾而来的爱的长河,在我们这里却没有了河道,只能委屈于别国的河流。新中国创建以来,我们的社会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化自然也随之巨变,但承载和体现社会、文化发展的节日却没有跟进,人们只好随着别国起舞,久之,我们的文化不就逐渐消失了吗?中华民族一脉相承几千年的文化在我们这里岂不是要断裂?为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为了把习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切实落到实处,更为了我们民族表达敬母爱母的情感和传承孝道,我国完全应该设立母亲节,这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应有之意。

设立中国母亲节,已经有多人提出多种方案,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提出成立中华母亲节,并建议以孟子母亲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时间也以孟子生日农历四月初二为节日。还有人提出女娲,有人提出青海省喇家遗址出土的4000年前在地震、洪水灾难中,用自己身体护卫孩子的一位母亲形象。学者薛刚建议中华人文女祖、即人文始祖黄帝的正妻嫘祖为中国母亲节形象代表。大家建议的都有厚重的文化根基,有代表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的伟大女性,有感天动地母爱的伟大代表,之所以仍未成共识,就是还缺少时代性。如我国的父亲节,在对中华民族具有存亡意义的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时刻,永远铭记那些舍身为国的英烈和慰籍幸存者的伤痛,以及倾泻胜利的喜悦,设立父亲节就是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可见设立节日,不仅有人们的情感需求、有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完美融合(这一点只有我国传统节日有),还要有重大的时代契机。

人类今天面临的最重大的时代课题是生态不断恶化,所以保护地球母亲的健康,已是人类继续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和条件(其实本来就是,只是以往人们未清楚认识)。地球孕育了人类,并为人类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美妙神奇的、天堂般的家园,是生命的万源之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就是首先要保护地球的健康,因地球健康存在、正常运行,人类才能平安幸福、永续存在,所以我国在生态文明时代设立母亲节,伟大母亲地球不能缺席。根据地球生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母亲节设在春天最为科学,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代表了所有母亲生育的功能和恩德,也与秋天的“九九”重阳敬老节相呼应。可见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设立母亲节,不仅要感恩生养我们的母亲,也要感恩祖国母亲,更要特别感恩大地母亲。农历三月三也是我国阳数的吉日,相传是黄帝的诞辰(黄帝是中华人文初祖,其母最有资格作为中国母亲节形象代表),是壮族始祖布洛陀的诞辰,也是西南众多少数民族的节日,还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上巳节内容之一就是纪念黄帝诞辰),也对道教佛教有重要意义。农历三月三设为母亲节,文化内涵广阔深厚,和大自然浑然为一,加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是人类长久的生存方式,都决定了将来很多国家的人都会过我们的母亲节。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充分发扬中华文化的优势,呼应时代要求,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们的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建议我国的父亲节设为农历的八月八日,永远致敬、缅怀所有为中华民族存续、国家强盛而奋力拼搏的中华儿郎;母亲节设为农历的三月三日,永久纪念诞下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伟大母亲,感怀我们生长的伟大祖国母亲,感恩我们每个人的母亲,尤其感戴为我们生存提供一切的大地母亲!

顺便补充:中国人也应过自己的情人节,因我国的“七夕”情人节是讲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忠贞爱情,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情人节含意有很大不同,所以过中国的情人节,有助于培养人们树立互爱、互忠、互敬、互谅、互助的美好爱情观,有助于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有助于家庭稳固。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不和谐、破裂往往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社会生态要健康,就要努力促使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健康的社会细胞。“七夕”情人节还与自然天象一致,有美丽的传说、有神人的相会、有牵牛星织女星在浩瀚夜空的脉脉相望等等,可以说天上人间,浪漫丰富神奇,形式内容意义都远胜于西方的情人节。

(作者系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博》杂志编辑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哲学;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