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东方: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毛主席指导朝鲜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回顾
点击:  作者:东方    来源:“祖国瞭望”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0-10-26 07:41:14

 

 1.webp (7).jpg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
——习近平

师出有名:“兵以义动,进战则克”

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千疮百孔,百废待举,解放战争还在进行中,伟大祖国各项建设事业才刚刚起步,饱经战争创伤的中国人民急需和平环境建设国家。但美帝侵略者到处发动侵略战争,顽固坚持其反动政策。基于当时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率先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友好外交关系。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党两国的合作与交流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朝鲜内战于1950年6月全面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迅即给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下达:“对韩给予以空军支援”的命令。接着宣布出兵朝鲜,同时美国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企图以武力阻止我解放台湾,妄想以朝鲜为跳板封锁、侵略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朝鲜战局态势, 1950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严厉正告美国侵略者:“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就由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来管”,中国人民“既不受帝国主义的利诱,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威胁”。他号召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反战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明确支持毛主席和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美帝国主义却我行我素、置若罔闻。1950年7月上旬,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果断决策,调集二十五万兵力,组建以原四野十五兵团为主的东北边防军。8月下旬,中央军委又决定将驻防上海的第九兵团和十九兵团分别调至津蒲、陇海铁路线,以策应东北边防军。在福建和广东沿海分别部署了四个军的兵力,以防美国使用海军和指使蒋介石攻击我沿海地区。

1950年9月,美军在仁川登陆接着占领汉城,进而越过三八线,疯狂向中朝边境进犯。当日,金日成和朝鲜政府急电毛主席,请求出兵援助。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的侵略者,毛主席连续召开中共中央领导会议,反复讨论出兵援朝的问题。经过反复研究和慎重考虑,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致电斯大林指出,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如果整个朝鲜被美军占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帝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是不利的。

古人云:“兵不妄动,师必有名”“兵以义动,进战则克。”就是说:为正义事业用兵,则会无敌于天下。在这份电报中,毛主席指出: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用志愿军的名义”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睿智和胆略。

1.webp (8).jpg

必须参战:“以战止战,以武止戈”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并通过印度向美、英政府明确指出我们绝不能坐视不顾。10月5日,中央在颐年堂召开会议。在会议发言中,彭总认为,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当时我国空军还未成立,按照约定出兵朝鲜苏联要提供帮助,因而也要听斯大林的想法。当毛主席决定出兵之时,周恩来却从苏联传来让毛主席感到意外的消息:斯大林托口苏联空军没有准备好,暂缓实行原来的援助计划,毛主席陷入沉思,10月12日20时电令彭德怀、高岗、邓华、洪学智等,指示十三兵团各部就地进行训练,暂不出动。中共中央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出兵问题。10月12日,金日成再派朴一禹从朝鲜到安东(丹东),指出,朝鲜情况十分危急,请求中国尽快出兵。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权衡多方利弊,指出不管有没有苏联空军援助,我们仍按原定计划出兵。10月13日,毛主席给在苏联的周恩来发了电报。指出,出兵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自古知兵非好战。《孙子兵法》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毛主席对战争历来慎之又慎。而出兵朝鲜也是毛主席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之一。当时中美力量对比太悬殊,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达八千七百万吨,工农业总产值达两千八百亿美元,而同年中国的钢产量只有六十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也就一百亿美元左右。美国拥有核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基本上还是战争缴获和少部分自产,重型武器少之又少。斯大林曾答应苏联派空军支持,但对能否战胜美帝侵略者是有怀疑的,更担心把苏联卷入战争引起世界大战。

古人云:“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就是说用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当敌人把战争压倒我们头上,战争不可避免时,诉诸武力是明智的抉择。为此,毛主席最终作出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决定。毛主席指出:“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从国内自身利益来看,美国侵朝,殃及中国领土,首先危及东北。唇亡齿寒,户破堂危。毛主席认为,不出兵是消极的政策,是被动挨打的政策,出兵才是积极的政策,有希望的政策,采取积极的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毛主席指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10月14日,毛主席与彭德怀又详细研究了志愿军的作战方案。毛主席指出:“在平壤、元 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至三道防御阵线。如敌来攻则在阵地前面分割歼灭之,如平壤美军元山伪军两路来攻则打孤立打孤立较薄弱一路。现在的决心是打伪军,也可以打某些孤立的美军。

麦克阿瑟认为中国军队绝对不可能出兵,加之朝鲜人民军抵抗力量战斗力大为减弱,他毫无顾忌地指挥部队长驱直入,疯狂向鸭绿江边进犯。10月17日,麦克阿瑟又命令美军第八、十集团军向北疾进,在空军炮兵的支持下,以坦克为先锋,围攻平壤。就在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因被暂时的胜利忘乎所以的时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总的指挥下,为出国援朝作战紧张准备着。10月18日,毛主席和党中央最终决定:我们不论有多大困难,志愿军抗美援朝不能再变。随后,彭总以毛主席的名义,拟发了给邓华、洪学智等的特急电报,指出:“自明(19日)晚从安东和辑安线开始渡过鸭绿江。为了严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到翌日晨四时即停止,五时以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麦克阿瑟判断中国出兵的可能性很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狂傲地说:“红色中国的干预会被迅速报复的威胁所吓住”。

毛主席恰恰抓住美军这一错误判断,决定将计就计,只做不说,出奇制胜。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他要求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在国内不发新闻消息,造成志愿军没有出国作战的假相。目的在于“利用敌人完全没料到的‘突然性’,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给敌军以突然打击。”

1.webp (9).jpg


初战必胜:“以我量敌,以敌量我”

为了稳当行事,保证初战必胜,志愿军入朝前,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为志愿军确定了防御战的方针,即首先实行阵地战,先敌赶到平壤、元山以北的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防御阵线。待我军战前训练完毕,空中和地上均对敌具有压倒的优势后,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第一线进攻部队共十个师一个旅,还有空降,总兵力达十三万余人。麦克阿瑟在占领平壤后,更加趾高气扬。他认为,胜局已定。为此,他宣布感恩节令部队分东、西两线,加快前进,以师或团、营为单位,用车载步兵的方法,多路向中朝边境推进。两线之间相隔八十余公里,互不照应。此时的美军仍然没有觉察志愿军入朝,继续采取分兵冒进,企图先控制边境,然后再消灭被包围的朝鲜人民军部队。10月19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领平壤,并依靠其机械化推进,越过了志愿军预定防线,向中朝边境前进。这时,朝鲜人民军主力已经被隔断在朝鲜南部,正向“三八线”以北转移,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向新义州、江界转移,撤到中朝边境附近。为了争取首战全胜,毛主席连续指示志愿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战役的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

古代兵家常言:“以我量敌,以敌量我”。意思是说,制定作战计划,要对敌我双方的各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我方衡量敌方,从敌方衡量我方,通过对我双方对比分析,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毛主席根据全局利益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作战谋略。在抗美援朝第一战役期间,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没有制海权、制空权。地面部队前期也没有坦克,每个军只编几种陈旧火炮几百门。志愿军战场机动兵力、火力突击和后勤补给能力均脆弱,通讯设备落后,数量少,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指出:首战一定要对准态势突出而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第二军团。第一仗如不准备打东线南朝鲜军,则以第四十二军的一个师置于长津阻敌即够,该军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山、平壤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这样即可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南朝鲜第二军团第六、七、八师。”他针对联合国军分兵速进、间隔较远的特点,明确指出:“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问题。”根据敌军尚未发现我军的情况,他指出:“我军行进路线,必须避开定州、博州、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否则,就会过早地被敌人发觉,敌将停止前进,或竟缩回去。而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围歼该敌为最有利。”为防止战斗中东面伪军回援,他指出:“派一个师占领长津,及派必要兵力控制妙香山、杏川洞,仍甚必要,请速实行。还有小白山,也应派兵控制,确实隔断东西两敌。”毛主席高超的军事谋略,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装备极为落后的人民志愿军面前处处被动。

1.webp (10).jpg

打则痛打:“惕之以威,以夺其气”

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之后,美军仍不明了志愿军的实力和意图。麦克阿瑟顽固地认为,中国经济贫困,百废待兴,无力支援朝鲜这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第一次战役只不过是一次象征性出兵。因此,他制定了“圣诞节攻势”计划,扬言要在圣诞节12月25日以前攻占整个朝鲜。毛主席面对傲慢的麦克阿瑟指出:“只要我三十八军全军及四十二军一个师,能确实切断敌人清川江后路,其他各军、师能勇敢穿插至各部分敌人的侧后,实行分割敌人而各个歼灭之,则胜利必能取得。”毛主席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意见,提出要利用敌人过失,诱敌深入,创造有利态势,围歼敌人。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毛主席的指示,撤出清川江、大同江以北的德川、嘎日岭、杜日岭、球场之间的全部地区,呈退缩的战略态势。各军在后撤时,故意在沿途丢掉一些枪支、弹药和衣物,作出仓促撤退之假相,进一步加重了麦克阿瑟的错误判断。II月25日黄昏,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东西两线的志愿军奋勇作战,穿插迂回,分隔包围,各个击破,歼敌三万六千人,其中美军二万四千人。彻底粉碎了敌人占领全朝鲜的企图,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大片失地,以及“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延安两个半岛,迫使“联合国军”由鸭绿江退到“三八线”一带,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敌军从此由进攻转入防御,朝鲜战局得到进一步扭转。

志愿军入朝作战连续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朝鲜党政军民情绪高涨,中国人民志愿军士气大振。但在美国白宫却是另一番景象。由于麦克阿瑟的错误判断,使“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愚蠢事件”美国总统杜鲁门甚至认为,朝鲜局势的发展已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美国的主要盟国英国、法国等普遍对朝鲜局势表示忧虑,更害怕战争进一步扩大会妨害自身利益,削弱自己在欧洲的力量。他们主张,战争在“三八线”停下来,谋求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战争。杜鲁门在内外交困的态势下,妄想通过恫吓来吓倒人民志愿军,他甚至暗示要在朝鲜使用原子弹。12月4日,杜鲁门表示:“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12月4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印度等十三个国家提出的朝鲜停战方案,指出先在“三八线”停战,以便进行协商。同时,美军争取喘息之机,加紧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毛主席没有被美国的原子弹所吓倒。指出:“原子弹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他在接受芬兰首任驻华大使孙士敦递交的国书时谈到:我国有六亿人口,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美国的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毛主席也没有因志愿军面临的困难而改变原定的战略。

毛主席坚定地提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的主张。当时,杜鲁门为保持其在朝鲜和整个亚洲的地位,软硬兼施:一方面暗示要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一方面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杜鲁门实施两面派手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加紧进行全面战争的准备。毛主席在战略上一贯藐视敌人,不信邪,不怕鬼,敢斗强敌。他认为,美国及其盟国提出的停战,实属在不利条件下为得到休整、卷土重来而作出的缓兵之计。如果到“三八线”就停止,将在政治上造成不利影响。因为这在事实上等于我方从政治上承认以“三八线”为界,将影响以后彻底解决朝鲜问题的政治目标。毛主席要求志愿军打则痛打,不留后患,必须越过“三八线”,在气势上压倒敌人。毛主席指出:“目前美、英各国正要求我军停止于三八线以北,以利其整军再战。因此,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如到三八线以北即停止,将给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正是在毛主席这一谋略指导下,志愿军猛烈进攻,穿插分隔,英勇突击,激战八昼夜,歼敌一万九干人,纵深前进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突破了联合国军在“三八线”的防御体系,占领汉城,取得了第三次战役的胜利。1951年1月8日,中朝联军英勇奋战,不惜牺牲,把侵略军赶到了“三七线”附近,从而为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webp (11).jpg

轮番作战:“迭战则久,皆战则强”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援朝仅短短两个多月,就把强大的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得一败涂地,接连取得了三次大规模反击作战的胜利。但由于来不及补充兵员、给养和弹药,部队处于“青黄不接”的严重状态。从1951年1月中旬起,前线部队转入休整,准备在两个月后再发动春季攻势。1月28日,毛主席复电彭总,要求我军必须立即发起第四次战役。彭总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组成东、西、中三个集团,制定了“西顶东放”的方针,部署西线在汉江两岸顶住敌人,东线将敌人放进来,在运动中寻机歼灭。中朝联军采取坚守防御和战役反击相结合的部署,在汉江南岸实行阵地防御,又于横城地区实施了成功的战役反击,基本上歼灭了南朝鲜军一个师。随后,因攻击砥平里受挫,加之给养严重不足,中朝军队全线转入机动防御,在全线采取隐蔽疏散配置、在一地杀伤敌军后迅即转移的战术,以空间换取时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作战的问题,毛主席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指示中,提出了“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

毛主席非常重视我国古代兵家:“迭战则久,皆战则强”军事谋略的运用。他经常告诫各级指导员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形势发展和敌情力量变化,不断调整战法,以到达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程度。在入朝作战的前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已经暴露出自身诸如兵员缺乏、部队疲劳、给养不济等劣势。在第四次战役中,部队兵力“青黄不接”的严重状态更为明显,特别是砥平里战斗完全暴露了志愿军火力差、攻坚力弱、即使穿插突破也难以深远前进等一系列弱点。与此相反,美军针对我军迂回穿插、善于夜战的传统战术,改变过去沿公路冒进的战法,采取稳扎稳打、互相靠拢、夜间收缩、昼间分队反冲击的战术,在山地比较注重抢占山头,使原来的缺点得到克服,原来活力强、供应条件优越的长处继续得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敌人企图与志愿军进行消耗战的意图就更为明显。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毛主席确定总的战略意图是:“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准备长期,争取短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在毛主席军事战略指导下,志愿军第一梯队,开始后撤,暂时避免与敌大打,缩短供应线,等待第二番部队入朝,再行反击。志愿军后续部队十二万人先后入朝,准备发动战役反击。敌人看到志愿军后续部队到达,加上两个多月的作战,损失惨重,基本上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

1.webp (12).jpg


把握主动:“以打促谈、打谈并举”

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五次战役,把美军从鸭绿江边一步一步赶回了“三八线”以南。中朝军队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先后粉碎了敌人1951年夏秋的局部攻势、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粉碎了1952年的春夏巩固阵地作战,不仅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而且使敌人连续遭到惨重损失而不得不进行谈判。从1951年6月开始,朝鲜战争形成了边打边谈、打谈交织的复杂局面。1952年秋,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起上甘岭坑道作战。同时,发起对美七师占领的597.9高地战役。11月5 日,彻底打垮了美王牌七师,收复了高地。11月25日,进攻了四十三天的美伪军伤亡惨重,美七师、伪二师被迫撤下整补,上甘岭战役至此全部结束。进入1953年以来,中朝军队和美军为首的 联合国军沿着“三八线”地区形成对峙局面。这时的朝鲜战场上集结三百万军队,其中联合国军总兵力为一百二十万人,中朝军队总兵力达到一百八十万人,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火力也有较大加强。敌我双方实力的转换,迫使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不得不再一次回到板门店谈判桌上来。1953年4月20日,中断六个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复会。5月16日,美国政府作出停战谈判的决定。不久,朝鲜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签字仪式正在筹划之中。毛主席深知敌人要求停战谈判是被迫的,其帝国主义的本性难以改变。为了防止谈判期间敌人可能玩弄的各种阴谋伎俩,确保停战协议签字后的和平局面,毛主席指示,要提高警惕,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举行大规模空炸,以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在这份电报中,毛主席主张,“停战协定签字必须推迟”,“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以打促谈、打谈并举的谋略思想。1953年7月13日至27日,志愿军发起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先后粉碎了敌人约七个师的反扑,歼敌七万八千人,取得了抗美援朝决定性胜利。正是此役,迫使克拉克上将请求马上在停战协定书上签字,一刻也不能再拖。

军委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胜利7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这是对赢得朝鲜战争伟大胜利的人民志愿军广大官兵的高度赞誉。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子弟兵,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认真研究领会博大精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传承志愿兵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续写人民军队的新辉煌。

1.webp (13).jpg

【作者东方在接受采访】

 

(作者系著名军事战略专家、博导;来源:昆仑策网,转编自“祖国瞭望”,相关配图选编自“央视网”等)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