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适大使在争国权、护国利上毫无建树,就蒋记民国最在意的美援说,从“桐油借款”开始,到之后的每一笔美援,都找不到胡适的影子,所以最能下手为胡大师吹喇叭的地方就是所谓“文化”了。而这位对争取国家利益毫不在意的胡大师,对自己借“大使”的公职拿学位得名声倒是很在意,很得意,据说他一生获得了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其中竟有27个是在1939-1942年期间得到的。可想而知,胡适大使在美国都干了些什么。
题解:换马,就是“走马换将”的意思,胡适在抗战时期曾经出任民国驻美大使,1942年9月被蒋介石换掉。
这个话题是在网上胡乱看文章的时候想到的。这个文章《胡适与司徒雷登——两个跨文化人的历史命运》,作者欧阳哲生。为什么胡适在美国做民国的驻美大使会被蒋介石换掉?这文章没给答案。难道是卸磨杀驴?“珍珠港”事件之后,对日宣战的美国自然也就成了蒋记民国的老大,关系自然亲近,用不着胡适的美国“人脉”了?
翻了翻以前看过的书,好像原因不是那么简单。里头是有胡适自己的原因在,可谓“自作孽不可活!”
胡适,可疑的两个角色担当者
先看《胡适与司徒雷登》这个文章里的一段话,窃以为蒋介石换掉胡适就该从这里去找。
【胡适(1891~1962)一生曾九度赴美国,在美留学、访问、工作达25年,其时长占据他成年一半的时间,他是美国文化、美国思想在华的宣传者和大力推广者,故我称胡适为“近世传播美国文化第一人”;同时他又是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代言人,是中国利益的辩护者。】
对于这段话的大部分我认为很准确——胡适此人就是用美国垃圾文化向中国倾倒的第一大垃圾车。我不认可的是这位欧阳哲生先生对胡适的两点评价: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代言人,中国利益的辩护者。这两点都值得怀疑,尤其怀疑“他是中国利益的辩护者”,胡适是否能当此任。
先说“文化代言人”的角色。
此胡适先生的中国学问做得糟糕透顶,在《中国哲学史大纲》里,把老子称为一个“革命家”(《留恋帝制的胡适,为什么吹捧老子为“革命家”?》);在《说儒》里把老子定为一个“老儒”;更而且,作为当时一个思想“求新”的学者,他居然“不太相信甲骨、金文作为论据的”!所以对王国维、郭沫若用甲骨文、金文考察历史颇不以为然(郭建川《中国历史若干重要学术问题考论》)。就凭这样的文史造诣,他在美国为中国文化代言,实在过誉!
再说“中国利益的辩护者”角色。
首先,胡适实在难堪此大任:在国内还发卖国言论的胡适,如何去了美国就会是一个辩护者为中国利益“辩护”?
胡适的卖国言论,其一,体现在抗战初期组织“低调俱乐部”上,散布抵抗必亡国的误国言论;其二,体现在提议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月版30-42页)。虽然杨天石又说胡适最后被南京政府的坚决抵抗意志和士兵的勇敢“感染”了,“态度全变”了,但是杨天石先生也没有更充分的旁述材料来证明“态度全变”的胡适对坚决抗战到底真心还是假意。所以,胡适是不是不再对东北那么冷血和无情有必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有辱使命的胡适
当然,网路上倒是能搜到若干轶闻掌故,说胡适真在美国为中国的抗战辩护了,但是,效果如何呢?打动美国人了没有?这个,有必要在欧阳哲生先生的文章里找。可是,我找不到。如果硬要“凑”的话,其中有一段文字可能“疑似”:
【胡适“出山”担任驻美大使,国民政府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利用他在美国的人脉和宣传才能,打动美国支持中国的抗战。胡适为此不辞辛苦,奔走全美,上下活动,到处演讲。然美国宥于其长期所奉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传统,对中国抗战在最初的几年给予实质性的支持甚为有限,直到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才对日宣战,才明确了与中国的军事同盟关系,胡适的外交使命才达到目的。然国民政府随后却以魏道明替代胡适为新的驻美大使,魏氏与宋子文、宋美龄兄妹关系密切,其名望、地位与胡适皆不可同日而语,这对胡适多少有点贬意。胡适离任后,在美国赋闲达四年之久,以教书、研究度日。】
看来,对胡适在美国为中国抗战利益“辩护”的效果如何,这位欧阳这声先生也找不到什么能让他振奋的信息写在文章里,反而,欧阳先生强调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传统”的作用,使美国对中国在抗战初期的的实质性支援极为有限,也意指胡适的不成功不是不作为不用心,是美国人在搞鬼。可是,反过头来说,就算是得不到美国援助,那么利用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传统”,充分用心用力至少也能促使美国对日本采取“孤立主义”么,在断绝对日本的战略资源的援助的领域里大有作为吧?难道美国的“孤立主义外教政策”只针对中国这个受侵略的国家而不针对日本这个侵略成性的国家?难道美国的“孤立主义”是看人下菜碟?有这道理???
如果能促使美国孤立日本,断绝对日本的战略物资支援,那对抗战也有大益处么。那么胡适办到了么?没有。因为,至迟在1939年,美国人自己的新闻公报里还在列举大量美日贸易数字、事实承认对日本进行了战略物资上的输血。从数字、事实里能看到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物资支援是很有力的(见笔者《倘若生逢抗战,写<南渡北归>的岳南先生会做何种选择?》一文)。也正因为这样,1939年7月20日蒋介石专门有一封长信给罗斯福,其中有这样语句:
【倘美国政府仍不能以法律形式单独禁运军火于日,我方切望美国政府再以切实劝告态度,令各商家停止以军用物品接济日本,尤以钢铁与煤油至关重要,勿令直接或间接输运日本】
如果胡适不辱使命,而且也充分利用了欧阳哲生先生所说的——“他在美国的人脉和宣传才能”,美国人不可能不为所动——因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也是对美国“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沉重打击,那么,胡适是有完成使命可能的,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物资的支援是有可能收窄乃至于断绝的。但是,看蒋介石的来信,显然胡适“不堪使命”!有辱重托!
是胡适的“宣传”才能低下?还是胡适在美国“人脉”稀松平常不够层级?
那么,看看胡适在美国四年(1938.9.17-1942.9.11)做了些什么?
尸位素餐的胡适
欧阳哲生先生“羞答答”:
【胡适对中国人宣传美国文化,对美国人讲中国文化。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多次以中国文化为题材发表英文演讲,颇受美国人民的欢迎。据《华盛顿邮报》载文称:“中国驻美大使胡适,最近六个月来曾遍游美国各地,行程达三万五千里,造成外国使节在美国旅行之最高记录。胡大使接受名誉学位之多,超过罗斯福总统;其发表演说次数之多,则超过罗斯福总统夫人;其被邀出席公共演说之纪录,亦为外交团所有人员所不及。”胡适一时享有“文化大使”之盛誉。】
原来,向美国讲说所谓文化去了!至于真正的使命——吁请美国支援中国、或者断绝对日本的战略物资的支援的政治行动,却是没动静的。胡适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跑到美国做大使就扮演了中国利益的辩护人和捍卫者的角色,可是,美国人的勾当证明:胡适的“戏份”质量可真不咋滴!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太平洋战争开打近一年之后,蒋介石“换马”,用魏道明替换了胡适。
用魏道明替换胡适,用欧阳哲生先生的话说是这样子的
【魏氏与宋子文、宋美龄兄妹关系密切,其名望、地位与胡适皆不可同日而语,这对胡适多少有点贬意。】
也就是说,魏道明是凭着宋氏姐弟的裙带关系荣升大位的,论才能胡适更适合做大使。那么,事实真是那样子?胡适是确有才能、功绩,却被有裙带关系的人挤下去的吗?当然不是!我们看抗战期间,中美往来最迫切事项之一的借款,胡适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1938年9月,蒋介石拉胡适做驻美大使,同时又积极响应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的提议,派陈光甫赴美商谈美援借款事宜。陈光甫驻美期间,作为中方的主要负责人参与主导了“桐油借款”与“华锡借款”两笔美援的落实。而陈光甫的入美商洽美援,就是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亲自点名。摩根索对这位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有一评价——正直的商人。也正是凭借这一深厚的美国人脉,美援才能由陈光甫引入中国。所谓“胡大师”胡适,无与焉。
胡适“胡大师”是民国驻美大使,虽然未必能作为最主要的主持者,达成每一笔美援入华,但是作为大使的身份,理应成为最重要的助力者。然而,这个“胡大师”、胡大使,在大使的任上却玩起了“无为主义”,在他给孔祥熙的一封电报里这样说:
【借款、购械、宣传、募捐四事,虽属重要,均非外交本身,宜逐渐由政府另派专员负责】
这个胡大使,做起了甩手掌柜的!
对于这样的“无为主义”,他自有另一套厚颜无耻的说辞:
【无为不是不做事,只是不乱做事,不求立功】
在如此“无为主义”指导下,胡适,和胡适为代表的民国外交系统,对于蒋政府急盼的美援入华毫无建树,反倒是财政部成了主角!在抗战的民族危亡之际,争取美国广义上的军事、经济援助用以抗日,理应是外交部和驻美大使最该做的事情;可是,有胡适那样的“无为”大使,民国外交系统也成了个摆设!
低效无能的驽马——胡适
做不成寻求美援的主角,那就做个最主要的配角吧,胡适这位大使做的可以么?
客气的讲,遗憾;不客气地讲,帮倒忙!
1939年9月,二战中的欧洲战场开打,美援中的“桐油借款”已经花光了。民国又向美国伸手。陈光甫和胡适商量如何在向美国开口。商量的结果,再用桐油“加押”,不足时“加锡”质押。同时,商定由胡适张嘴。时间在1939年9月7日。第二天,胡适面见罗斯福:
【希望美国再打一强心针,作二次之借款】
9月10日罗斯福照准,具体办理由胡适和财政部长摩根索交涉。可是这位胡大使9月8日见过罗斯福后,并没有马上找摩根索,而是延宕近三星期之后,才找摩根索。陈光甫忙于采购物资也顾不上问询。等胡适与摩根索交涉时,摩根索吃惊的问:
【大使先生,我等了两个星期,一直没听到您的消息。】
胡适的回答很绅士:
【鉴于局势纷扰,我未敢前来拜访。我知道您一直很忙,因此不感冒失前来。】
摩根索实在不能理解胡适的这个原因,所以一再追问到底什么原因让胡适迟来近三个星期。而胡适再三强调这个原因:
【战争期间您的政府一定很忙很忙,我感到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冒然来访。】
摩根索更加的不可理解,但是也明确地告诉胡适:
【当您要求见我的时候,我总会安排时间与您会面的。】
然而胡适的洋相还没出完,在未与陈光甫沟通前,在谈话间贸然把外交部新发来的电报透露给美国人。电报的内容是说,法国政府禁止中国通过印度支那运输军火、汽车、汽油。而美国人最在意的就是美援款项采购的物资如何安全地运到中国。胡适贸然透露的这个电报内容,加深了美国人的担心。所以当陈光甫与摩根索具体商谈美援的事项时,摩根索就有取消这笔美援的意思。最后少不得陈光甫大费口舌解释再解释保证再保证。
我们知道,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从它那里得来的每一点“援助”,都要日后拿十倍、百倍的代价偿还,然而在迫在眉睫的战争时期,尽可能争取必要的借款也是需要的,而这也是胡适大使应有的职责之一。因而,就是论事地讲,以上事实足可以见胡适在美国处理政务的低效与无能,对国家事务的漠不关心。此胡适,就是驽马一匹!
换马胡适,仅为无能?
魏道明接替胡适从最一般的表象看,是蒋介石换下胡适这匹“驽马”,但是,深层次地讲,也许蒋介石另有一层担忧:如果不换下胡适,这个“胡大使”还可能是匹害群之马,极可能对蒋氏的江山不利!
怎么说?
还得从胡适对东北的冷血言论说起。前引杨天石书就已经证明,胡适在抗战初期主张放弃东北给日本。那么,他的这个冷血卖国言论是他的“原创”,还是有“师门儿”的?如是“原创”,是怎么产生的呢?也许我的阅读量还是浅薄,这个产生过程真没找到。如是“拜师门儿”学到的“能耐”,这倒是有些眉目——在1940年代初,美国上层权势人物中,就有一种论调:东北不是中国的!而这样的一种论调应该是一种渐进的过程中产生的。这种论调起码在1930年代初,或者说“九一八”东北事变之后,在这些隔岸观火的美国上层权势人物中产生应该是可能的。那么受美国影响至深的胡适,在1930年代从美国高层中“偷学”了这样的冷血论调趸贩到中国兜售,也并非不可能。
“九一八”之后,美国最初对日本在东北扶植的那个傀儡“满洲国”,奉行的是“不承认主义”。这个政策在1932年1月7日,由美国政府以“照会”的形式对中、日两国政府申明:
【“中华民国政府于1931年9月18日以前在南满的所有行政权的最后残余,业已随同锦州附近的军事行动而遭受摧残”,“美国政府不能认许任何事实上的情势的合法性,也不拟承认中日政府或其代理人间所缔订的有损于美国或其在华国民的条约权利——包括关于中华民国的主权、独立或领土及行政完整,或关于通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对华国际政策在内——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也不拟承认用违反1928年8月27日中日美均为缔约国的巴黎公约(即非战公约)之条款与义务的方法而获致的任何局势、条约或协定。”(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五册)】
这个“不承认主义”看似在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但是,却没有军事上和经济上对日本的威慑与制裁,所以,基本上废纸一张,喊话而已。
接下来,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来“调停”。这个调查团一路游山玩水,先日本后东北“旅游“半年多,趸出一个“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开头这个报告书还有些人话:这地盘本来就不是日本的,是中国的。但是在报告书的最后表达这么几个意思:
【既不应维持和承认“满洲国”的现状,也不应恢复事变以前的原状,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引起进一步的冲突,而应当寻求一种使中日双方都能满意的暂行替代办法,即在东北建立一种特殊的保护制度。在保留中国主权的前提下,东北实行“高度自治”,由“自治政府”聘请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有重要比例;中日一切武装力量均撤出东北,在外国教官协助下组织特别宪警,维持东北治安。(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册)】
这意思就是说,中国的东北么,中、日都别争,现在不是你中国的也不是它日本的,你们要让他自治!咋滴自治?我们外国人应该做顾问指导这个自治!不过呢,总算日本费了力气把中国人打跑了,那么,这“指导自治”里头,日本人说话分量是要重一点的——东北实行“高度自治”,由“自治政府”聘请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有重要比例。
实际上一句话:东北乃是我们参与“调查”的所有欧美列强国家都有份儿的!
这个“报告”在中国人看来,无疑是趁火打劫,理应引起愤慨,强烈抵制,呼吁抗击日寇!另一方面,这样的“报告”在日本看来,就是欧美“鬼畜”从它这里“摘桃子”,强烈反对。但是,欧美列强就是要通过,蒋介石也不敢吭气,日本退出国联。在这个报告的投票中,美国也是投了赞成票的。比之早先的虚有其辞的“不承认政策”更倒退!
中国人强烈抵制反对的这个“李顿报告”,在当时就是有“别扭人”大加赞赏,誉之为“世界公论”。
此人为谁?
胡适!就是《南渡北归》里被捧上了天的胡适。这个胡适这样说:
【“国内的舆论对于这些原则必定有很不同的见解。依我个人的愚见来看,在今日的现状之下,在承认国际调处的原则之下,这些条件如果都能做到,也未尝不是一种解决的途径。我们要认清楚,这个解决方案的目的是取消“满洲国”,恢复中国在东三省的主权及行政的完整。如果我们有其他途径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当然不求助于国际的调处。”但在目前中国无实力收回东三省的情况下,“如果承认日本在满洲的条约上的利益,和承认满洲的自治权,可以取消‘满洲国’,可以使中国的主权和行政权重新行使于东三省,我以为这种条件是我们可以考虑的。”(胡适:《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转引自洪岚《<李顿调查团报告书>公布前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反应》)】
胡适的这个赞赏,内核就是这样一种价值观:强权即公理,大炮即公正。欧美列强就是凭着大炮做后盾的强权出笼“李顿调查团报告书”。那么服膺如此“公理”、“公正”的要么是奴才,要么是流氓。这位胡适大师是什么?认字的奴才?还是有文化的流氓?然而,无论是什么,都是“惟洋是从”!“惟强是从”!帝国主义列强说什么,他就赞成什么;做什么,他就跟着叫好鼓掌!好一条洋人的哈巴狗!
正因为胡适有如此这般的价值观在脑袋里生根,所以,当日寇在“七七事变”之后蹂躏中国时,在美英都对日寇退避三舍时,他主张放弃东三省,承认满洲国!这样的主张可不是什么“隐忍一时日后雪耻”,绝对不是!这是对日寇暴力的屈从,对日寇拳头的恭顺!服膺外国强权,对东北发出冷血的出卖言论,在胡适这里,可算是一而再了!所以,对胡适后来所谓的“态度大变”,我们切不可轻易地认为真的变了——因为在全面抗战的大气候下,胡适如果还是那副嘴脸,那他在民国的“核心圈”里是混不下去的。
窃以为,蒋介石对胡适的这个嘴脸应该有所认识的,所以让胡适去美国做“大使”,除了利用他曾有的美国人脉之外,还有就是蒋介石以为,当时的美国因为日本的大举侵华严重侵犯了它的在华利益,它一定会和中国一样对日本人没好看法。在这情形下,胡适也许会受美国影响,被他一贯服膺强权、崇拜欧美的做人思维左右,能做些争取美国援助、对日寇不利的有益工作。
但是,蒋介石错了!大错特错!他错了两个要命的方向:其一,胡适难堪大任;其二,蒋介石根本无知美国对日本与中国的看法,天真的把自己当成是美国人最堪信任的贴身小弟。而事实上,蒋某人与他领导的民国,在不少美国权势人物看来,连个最底层的小马仔都不算!
在美日开战不到一年的时候——1942年8月3日——中途岛海战之后,美国在初步挽回了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行政助理居里用一种比较“委婉”的话,向蒋介石表达了美国政界权力核心对中国东北做出的战后安排:
【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已不将中国东北认系中国的一部分,应作为战后日俄之间的缓冲国(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转引自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2008年版163页)】
居里的话固然是说“华盛顿部分人之印象”,但是,从这位总统助理口中说出来的这“部分人”可不是一般二般的等闲人,而是权势高层里有数的货色,否则,居里不会用“委婉”的语调向蒋介石“报丧”!
再细看,这句话文字不多,但是表达的意思可不算少:
一、东北不是中国的,乃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作为日俄之间的缓冲。
二、日、俄最天然的界限乃是大海——日本海、拉彼鲁兹(宗谷)海峡,两国没有陆地上的接壤,用不着什么中间的“缓冲”。但是,居里话里的意思,分明是说如果东北属于苏联、日本任何一方的话,苏联和日本就有领土的毗邻了。那么,这个话里至少有这样一层含义——“战后”——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仍旧在中国驻有军队,驻军的地方至少应该在华北。只有那样的情况下,把中国东北独立出来才可能作为苏联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地带。
三、这两个军事强国夹持之下的东北,必须有苏联和日本之外的某个势力支撑才能不被任何一方吞并而保持缓冲地位。这个“某个势力”,应该是前述“李顿调查报告”隐含着的“国际共管”。
四、既然“战后”东北要作为苏联和日本之间的缓冲国,那就意味着日本还可以在中国驻军,那么,实际上就是在说:太平洋战争只是美国人为美国的利益而战,绝非行侠仗义搭救中国/中华民国,绝不会帮中国把日本兵赶出中国!
看,居里的话里包含着多少丰富的含义啊,但是哪一个含义都没有让中国脱离日寇蹂躏的善意!
插几句题外话:
“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蒋记民国不对日宣战;日本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拾掇美国人,中国/蒋记民国12月9日对德日宣战,真是个“勇于担当”为老大站街助威的好小弟。但是,时至1942年,美国却以这个态度猛抽蒋记民国的脸!我也不知道蒋介石有没有感到羞耻,但是我倒是知道所有给民国猛吹喇叭的人都是一个个死不要脸的不怕被抽脸的货色!
话题拉回。
8月3日,居里向蒋介石“报丧”,9月11日蒋介石撤换驻美大使,用魏道明接替胡适。这两下里有联系么?有!
胡适对东北的冷血言论前文已述,在“李顿调查团报告”出笼后表演过一番;在日寇全面侵华之后,又主张放弃东北承认“满洲国”,这算是第二次表演。两次表演可谓一而再!那么,在美国权势高层里有一股要把中国东北分裂出去的势力在活动,这个胡适,这个洋人的哈巴狗会不会也配合着再说出些、做出些对东北不负责任的冷血言论和动作呢?这个可能不排除。
我们说蒋介石卖国的勾当多多,但是,他还是想要借讨好外国人来维护自己在中国的统治。至于这个统治能到什么程度,是要看条件而变的。当时机有利时,他要的多,时机不利时,占个小岛当大王也是可以的。并且,在抗战期间为了得人心,在大半江山已经丢了的情况下,蒋介石还是要做出抗战卫国的样子的。尽管有“皖南事变”那样的疯狂反共勾当和同日本人的种种暗通款曲,但是,在中共以抗战大局为上的战略方针与“以斗促和”的智慧下,蒋介石还是要勉强作出抗日的样子来的。而且,他的本心还是想做中国的“予一人”——不挂名的皇帝,所以,只要在外部条件允许的时候和自认为有利的时机下,东北他还是想要的。那么,在胡适有可能和一些妄图分裂中国的美国人沆瀣一气、出卖东北公开卖国之前,把这个“胡大师”从大使的位置上拿下应该是合适的。
所以说,胡适被替换,本身就证明,胡适非但不是那位欧阳哲生先生所言的“中国利益的辩护者”,还极可能是汪精卫一样彻头彻尾的卖国者!当年这匹“害群之马”连他的主子也看不下去了,蒋介石为了自己江山的稳固,对这个丝毫不为本国利益着想,只想“唯洋是从”换取在异邦安居资格的胡适,用“换马”的手腕清除之!而现在竟然有人给胡适吹喇叭——“中国利益的辩护者”,这符合历史事实么?
据这位欧阳哲生先生的颂扬,胡的宣传能力是很厉害的,如果这个胡适在美国为中国的利益奔走呼号竭尽全力,美国的高层是不是还会有“华盛顿部分人”妄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顺着欧阳哲生先生的颂扬,我们可以肯定,绝不会有美国人想把中国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然而事实打脸!那么,是欧阳哲生先生的颂扬有水分,还是胡适就没有为中国的利益奔走呼号?无论如何,用史实这把尺子衡量,这个胡适失职!
另外说一下胡适这个“文化大使”的头衔。在美国推行中国文化,有专职的“文化参赞”足矣!抗战之时,国难当头,你胡适该做的是怎样争取“美援”,起码也要敦促美国断绝对日本在战略资源上的援助。就算这两样都做不到那么,你也要尽力扭转“华盛顿部分人(对中国东北)之印象”么!你这个胡适做到了么?
美国高层对中国到底存什么心?
前边说过“华盛顿部分人”有分裂中国东北的意图,那么,仅仅是“华盛顿部分人”么?
不止!
再根据别的材料,我们可知,这样的意图乃是整个美国高层的意图!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蒋介石根本不该派胡适这个对中国利益极端冷血的文痞去美国做什么“大使”!1941年12月2日,美国总统的政治顾问兼蒋记民国政府的政治顾问拉铁摩尔对苏联大使潘友新披露美国的战略意图:
【华盛顿和伦敦在考虑,或把东北留给日本,或把东北变成“缓冲地带”以便(在任何情况下)保障远东的均势。(A.M.列多夫斯基《斯大林与中国》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转引自张文木《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上卷》2008年版163页。)】
从这一则材料上看,把中国东北分裂出中国,乃是美英共同的战略构想,不仅仅是居里口中“华盛顿部分人”的谋划。那么,在此种情况下,这个胡适,屡屡在国内对东北发出冷血言论的卖国者,去了美国时间一长,在美国的这个对华敌视的环境里“浸泡”的时间长了,要是能干出些什么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好事,那就奇了怪了!须知,胡适“惟洋是从”,“惟强是从”,是有“前科”的!以他的价值观,在强大的美国混日子,如果不顺着美国的意思对中国利益有所贬损,他日后还好在美国混么?
那么,怎么解释胡适在美国确实为抗战做了宣传这样的事?这路掌故据说是有的,比如被胡颂平编入《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5册的《胡适:中国抗战的展望》,这是1938年胡适未做驻美大使时的演说。
如此这般演说,我们用“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做准则观察。
但是,已经吃了哑巴亏的蒋介石,也再也容不得胡适的“脑后反骨”继续被美国高层鼓动就拿下了他,毕竟这关乎到蒋家的江山。实际上,蒋介石对胡适这个人并不信任,因为胡适“惟洋是从”的嘴脸太露骨了,而蒋介石好歹还要借洋人力,维护自家统治。我在网路上看果粉帖子就奇怪,他们怎么能写出那么多臭烘烘的、关于蒋介石和胡适君臣鱼水情的破烂文章!
何以颂胡适?
胡适,就是洋人的哈巴,可是,为什么总有些能写几行酸文的“文人”齿及、道及外加顶礼膜拜?估计是如下文字在起作用吧: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我很不客气的指摘我们的东方文明,很热烈的颂扬西洋的近代文明(《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这些话都有一个意思,中国人百不如人,那就对西方俯身下拜算了。而这些写酸文的写手们也是有这个意思的,于是乎的所以,抬出这个牌位,举起这面破旗,在中国的“大马路上”筛锣打鼓成天游街示众!倒不嫌丢人败兴卖了祖宗!
不过呢,胡适先生的能力实在丢人,在争国权、护国利上毫无建树,就蒋记民国最在意的美援说,从“桐油借款”开始,到之后的每一笔美援都找不到胡适的影子,所以最能下手为胡大师吹喇叭的地方就是所谓“文化”了。就欧阳哲生先生的这篇文章来讲,就走这个道道,说什么胡适是“中国文化在美国的代言人”。
那么,胡适在美国传播的“中国文化”又是哪一路“文化”?我看到过的材料少,不敢乱讲,但是可以肯定有一种中国文化胡适绝对不会对美国人进行说教:
【城下之盟,春秋耻之!】
这样的文化,胡适肯定不会宣传,也不敢!这是对国家利益坚决捍卫的文化,谁以为胡适会在美国传播这个?美国的“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对中国来讲就是“城下之盟”!胡适敢在美国传播这个么?敢教育美国人:收起你们的那个“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吧,那是压榨,那是掠夺!他敢么?他敢抨击那个《九国公约》么?借他十个胆子、百个胆子!
中国文化,也是言利的,更有维护中国利益的大话题,有春秋大义,这些文化精神,胡适赞成吗,会用来衡量自己、反省自己吗?胡适敢在美国用这样的中国文化主张中国的利益么?敢么?胡适,绝不是“中国利益的辩护者”,倒是一个迎合西方人的不折不扣的文化小丑——这位对争取国家利益毫不在意的胡大师,对自己借“大使”的公职拿学位得名声倒是很在意,很得意,据说他一生获得了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其中竟有27个是在1939-1942年期间得到的[1],这正是他在美国做大使的日子。
可想而知,胡适大使在美国都干了些什么。
国难之际,假公济私,沽名钓誉——其海外得名繁多,无非是处处迎合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判断罢了,这也是其“文化外交”的应有之义。这样的人,国家利益可曾维护?又怎能维护?
注释:
[1]胡适的“博士”头衔知多少[J].民国春秋,1994(06):30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