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会议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中心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紧紧抓住强化实体经济这个关健。这一思想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首先要弄清楚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涵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指以信息和智能技术为主导,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产业发展体系。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时代进入工业化时代后,与重大技术突破相联系的产业革命大体经历了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三个阶段,现在发展到信息化阶段。信息化阶段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主导性的技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意味着中国由此步入信息化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正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即将进入信息化阶段的判断而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大逻辑的深刻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定位,对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特点,科学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具有重要启发性。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实体经济放在关键位置,这是极有历史感和战略高度的判断。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相同的一面是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问题,都希望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先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胜出。而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制造业已经严重萎缩,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节,而中国则具有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因此,同样是进入信息化时代,西方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水平虽然比较高,但由于缺乏制造业的支撑和基础,难以转化为强大的现实生产力。中国则可以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强大的制造业结合,借助信息技术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形成更强大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可见,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的要求是基于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来的,是非常正确的,对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是强化实体经济,必然要求防止经济脱实向虚。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时候,企业家会丧失进取心,技术创新动力会减弱,资金会流向容易赚快钱的金融业,金融业的膨胀加剧制造业萎缩,最后国家因财富创造能力枯竭而陷入停滞和衰败,西方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个问题。我国经过近四十年的奋发努力,建立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制造业体系,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与此同时,制造业产能过剩,生产企业赢利水平下降,社会资金脱实向虚行动悄然出现。显然,如果放任金融资本恣意妄为,任凭经济虚拟化继续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将会受到损害,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为了严格制止脱实向虚和经济虚拟化,党中央及时作出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和金融回归本源的重大决策,同时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由此可见,以强化实体经济为核心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方略,也是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避免重蹈西方国家经济虚拟化覆辙的重大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
(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