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残酷的,当然,战争更是值得反思的。
在日军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中国可谓是满目疮痍,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中华大地狼烟遍起。
很多对历史熟悉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能在抗日战争中发现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初期进攻非常迅猛,即便是在淞沪等战场遭遇了不小的挫败后,他们仍旧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一路将战火烧至我国的中部地区,以至于,最终给中国军民带来了伤亡惨重的局面。
但是,随着战事蔓延,日军的进攻速度也渐渐放缓许多,这时,便有许多人思疑了,日军在抗战初期的进攻为什么能屡次得手呢?难道只是因为他们的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吗?
今天笔者就要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就是日本间谍的“间谍网情报工程”。可以说,早在唐朝时期日本人就有侵略我中华的意图——唐灭百济之战,但是,最终日本却以失败告终,日本人也因此感受到了唐朝的强大,并派遣遣唐使来中国长安观摩学习。
而后的明朝时期,日本就曾率军几十万人攻打当时的大明王朝,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便开始暗中加强针对中国间谍活动,日本上层官员对华派遣了各种留学海外和本地的人才精英,让他们勘测中国的地形,甚至,让他们乔装打扮成中国的普通农户模样,以此潜入到中国的各个领域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和侦察。
同时,他们还训练日本人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让他们在暗中熟悉中国国情,并且,利用这些人获取中国的机密情报。
现在看来,日本人利用的这些数据资源,轻而易举的便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进入我国东北后继而能够多次击垮清军的防线,那么。日军为何在抗战初期能频频进攻得手,这些数据资源显然都是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武器装备不在一个等级。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进攻频频得手还有一重要因素,那便是武器装备,中国自明朝后期起便开始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长期以来导致中国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极大的落后于西方其它国家。
抗战期间我军主要战略部署为防守,城墙,战壕。试想一下,这些东西这如何能打得过日军的坦克,飞机,大炮呢?
所以说,双方的火力对比根本就不在一个等级上。
日军在打算侵略中国时就曾做过严密的军事部署,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而中国闭关锁国多年,还保留着传统的封建思想,如何能抵挡得住日军的频频攻击。所以,最终只能导致我军伤亡惨重,屡战屡败。
这里还有一个原因不得不提,那就是,埋伏在中国心脏中的“第五纵队”。在对中国实行全方位渗透活动中,日本“间谍”一方面在大量勘测收集数据,一方面也在挑选培养有能为日本人所用的“中国人员”。
有记载称:在淞泸战争爆发的前夜,上层指挥官准备对长江实施全方位封锁,控制停泊在汉口的日军军舰。但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时候竟传来了日军已经连夜逃脱离开长江的消息,自然,这一状况对当时的战局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日军为何会突然如此,为什么撤退的如此蹊跷?这期间的原因当然不言而喻。
其实,在参与上层会议文件管理的人当中,早就有潜伏已久,并且,被日本人已经收买的间谍了。而这些人在准备劫击日本驻汉口舰队的会议刚结束不久,便向日军传递了情报,所以,这一行动使得中国在淞泸战争陷入被动之中。
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大家都想不到,那就是,“古籍文献”也成为了日本侵华的帮凶。这里有一个例子:
在明末清初之时,顾祖禹先生就在反思明朝灭亡,在灭亡过程中切实的感受到反清军队对于地理信息的不重视,因此,他耗费多年精力撰写了一部古史地理——《读史方舆纪要》。他希望后人谨记前人失败的教训,以免在后续的战争中,因为不熟悉地形而重蹈覆辙。
这本书精确的记载了在不同地理位置下应如何用兵等情况,顾祖禹先生可谓是煞费苦心。可惜的是,这本书并未得到当时中国人的重视,以至于长时期的遭到埋没。
直到后来,这本书被日本人发掘,成为他们攻打中国所使用的指导性武器。
侵华的日军为何能如此快速的突破中国防线,而后,他们还能迅速的南下进攻南京,其实,原因便是他们能轻松的躲避中国军队的正面防线,而这条能躲避国军正面突击的路线在《读史方舆纪要》里便有清晰记载。更为可悲的是,而在当时,中国的指挥上层,对这一事情的真相竟全然不知。
所以说,这本古籍顾祖禹先生本想着是为了帮助后人躲避灾祸,打赢胜仗,可是,谁曾想过,它有一天会被敌人所利用?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次的战争,但是,并没有哪一起战争有抗日战争这般惨烈,屈辱。但是,在这般屈辱之下,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多反思呢?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