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8日,秦永利在红歌会网站发表了“和智广俊探讨关于《塘约道路》”的文章。文章洋洋七千字,还援引了他认为十二位发表写过质疑塘约文章的人物来壮声势,且不说这十二位同志的文章中有的并不是否定塘约道路的,即使再多几位否定塘约道路的人又能说明什么,如今“塘约道路”就像撒向全国农村大地的星火,大有燎原之势,几盆冷水能熄灭了吗?秦永利在文章中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我不想与他一一纠缠,他在文章中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贬损词句,我也不想与他计较,我把他已经说出、有的未能清晰表达的观点,概括了一下,作为辩论的焦点话题,与其展开辩论,下面分条阐明我的观点。
有些人说塘约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是以人民公社和目前的华西村、南街村等集体化成功典型为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山西代县何平对建国以来农村出现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的性质,有一个分析定位,他认为初级社和高级社属于民营民办集体,人民公社属于民营公办集体,华西村、南街村属于新兴民营民办集体,将包产到户家庭承包体制称为民营个体经济。
何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初级社和高级社是在党和政府引导扶持下成立的组织,但社内生产经营活动农民自己说了算,只要交了公粮纳了税,政府一般干涉不了社内的具体事务。而人民公社就不一样了,种什么作物,由政府来下达种植计划,粮食分配,全国执行统一标准,丰收了每人供应360斤,粮食打得再多,农民不能多分一斤。上什么水利工程,公社早给你规划好了,生产队和社员不干不行,结果许多地方学大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了许多花架子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把生产队集体经济的底子也糟蹋光了。广大农民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被捆得死死的,人民公社能够搞好吗?
华西村、南街村现在是真正的民营集体经济,村里事务全由村民自己说了算,政府等部门干涉不了。比如政府能随便往村里下户安排一个人的工作吗?可以随便抽调村里一个劳力、一笔财产吗?能指挥村里上什么项目,确定其分配方案吗?不行吧。因此,我说在人民公社体制下,根本不可能出现华西村、南街村这样的巨无霸。华西村、南街村的成功并不是人民公社制度的成功。但是应该说这是社会主义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功。这是农民组织起来走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分不清华西村新型民有民营集体体制和人民公社体制的区别,这是秦永利等人认识错误的根源。
塘约村究竟得到多少政府救灾扶贫资金呢,没有见到有关部门的权威公开报道。中央党校徐祥临教授早期曾对塘约村得到的救灾资金有过一种说法,他说,他曾与市县部门核实过,2014年先后塘约得到救灾资金是三千万,他说这个数据只是一个通常的救济资金,并不算高。据秦永利说是5530多万,但红歌会网站上很快出现了一篇文章,据作者说是与秦永利同行的两个人,他们说秦永利数据不实。秦永利又说,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考察组陈雪原 王洪雨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塘约道路的成功密码》一文披露说:“近两年来,投向塘约村的国家各类扶贫款共计6000多万”。
塘约村究竟得到多少救灾资金、扶贫资金,我们都没有掌握权威数据,期待有关部门公布。但是,我对秦永利两段说法提出质疑,
一是,他说,我概括塘约现象形成之原因: “2014洪灾后的塘约村,在贵州省各级党政的关注下,举安顺市全地区乃至全省之力,从政策、人才、生产资料、资金,招商引资,全方位给与扶持。”秦永利真是少见多怪,一个行政村受到特大自然灾害,得到几千万救灾资金,算得上“举安顺市全地区乃至全省之力”吗?真能夸大其词。内蒙古为30%的村庄的农民盖了新砖瓦房,修了水泥路,建了广场,上了路灯等十项全覆盖工程,花了多少钱,也没有出现一个类似塘约的典型。
二是,塘约村近来大搞旅游景观工程,8月10号至15号一群来自江西的大学生对塘约进行了四天的住户调查,他们说,据村民透露这是由国家作为扶贫资金投资,政府投资总计7900万元。学生娃娃,还没有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道听途说得来7900万,被秦永利这个专业人员如获至宝,写进文章里,真是可笑得很。
在塘约投资问题我不想过多纠缠,因为我也不掌握可靠数据,就用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对塘约有一个点评来做结束吧,李昌平说:
“塘约村受了大灾大难之后,政府给了人均4万多的投入,在战胜灾害的同时,创造了《塘约道路》。灾后重建政府投入人均4万元,多吗?真不多!小岗村政府每人投入了多少?汶川地震每村每人给了多少?精准扶贫平均一个贫困者政府给多少?产出了什么精神?什么经验?我挺塘约精神,我相信塘约精神一定能走出塘约道路!”
塘约所以走出塘约道路,主要在于其内生动力,看不到这一点,就理解不了塘约道路。塘约是自己先组织起来,利用了政府扶持普惠救灾资金,先搞了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后才受到当地领导和记者作家的重视,宣传出去的,这是一个鸡与蛋的关系,是一个前因后果的关系,有些人别有用心,硬要把塘约说成是当地政府投重金打造的扶贫样板,是站不住脚的。小岗村得到多少扶贫资金,那是上下极力打造的典型,却稀泥摸不上墙。就是一个最好的反证。
采用华西村、南街村等集体经济模式已经丧失了历史实施条件,难以复制推广。因为,今天的农民已经不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民了,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千差万别的差距,多数村民已经脱离农村好多年了,有的在城里扎下了根,有了另外的谋生职业,已经不可能将村民收拢回村里创业干事了。过去土地在农业生产力构成中所占比重极大,而今农业机械化和新型农业设施在农业生产力的构成中比重显著上升了。二轮土地承包11年到期后,政府是可以下文将承包地收回集体经营,但是政府不可能将农户手中的农机等生产工具也收回吧?有的农民家有拖拉机、农用车等全套农具,有的两手空空,他们又回到一个集体经营组织,你不可能让带回农机生产工具的人和无资产的人以同等的资格参与收入分配吧?因此说,如今华西村、南街村已经难以复制,已经难以推广了。近三十年来,再没有出现类似华西村的典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秦永利说,“就有陕西的阳山庄,南京的西湖李村等先后发展起来的所谓的“复制”品。走南街村道路的诸多村庄,虽然是难产,但毕竟还是有结果的,你智广俊是近视,还是老花呢?”
就算我孤闻寡陋,不知有阳山庄、西湖李村这样学华西村的典型,但你能否认了学华西村取得成效的典型寥若晨星这个整体事实吗?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智广俊:塘约道路的性质和其推广的意义——回答秦永利对我文章的质疑
2017-09-20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赴塘约调研:塘约道路是一条通向共同致富、同步小康的中国大道路,代表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
2017-09-15刘润为:走大寨、塘约的道路——在刘现庄红色文化广场毛主席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贺词
2017-09-07
• 社会调查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