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叫张国生的特级教师,跨行显摆啊!得,摩的司机双爷我闲来无事,来给他简单批改一哈作文——当然,特级教师本钱凑够了要想往深里玩儿,双爷奉陪,但得开赌局,一局一万美元!欢迎酱油众们买码跟进!钦此!
张国生文:“飞夺泸定桥”纯属编造
——“共和国的谎言”之四
张国生
〖原文:小时候读《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就产生怀疑:面对敌人两个团弹雨般的机枪扫射,“18勇士”(亦说22勇士)竟然能在光秃秃的铁链子上爬行一百多米而不中弹,太不可思议了!他们是不是喝了什么“避弹汤”,或者是个个身穿防弹衣,手执“防弹盾牌”,能够刀枪不入?
我又感叹,这两个团的敌军也太无能了吧!按编制,每个团该有两千多人,两个团就有四五千人吧。四五千人竟然对付不了区区18个人,何况他们爬在离河面好几丈高的光秃秃的铁链子上,下面就是奔腾的河水——请看课文描写: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
【评点:张特级教师去过泸定桥没?如果去过,眼睛是用来干啥滴?淌汗滴?“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请问山在哪边?距桥头多远?嗯?勇士攀桥过河,操的是烧火棍子?我岸部队,烧的也是烧火棍子?
另外耶,敌岸守桥是两个团么?请问这俩团咋摆放?嘿嘿嘿嘿,特级教师要没军事常识,摩的司机可认不怪你。可你上赶着出来秀智商,摩的司机要不给你扫扫兴,都TMD不忍心啊!】
〖原文:在此情况下,18勇士两手必须抓紧铁链,因为在荡荡悠悠的铁链上很难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河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打枪,因为打枪要用两只手,两只手持枪,身体怎能在铁链子上保持平衡?他们也不可能投弹,投弹虽说可以只用一只手,但在铺着木板都像“荡秋千”,而现在木板撤去了,“秋千”连踏板都没有,只能手足并用抓紧铁链向前爬,怎样腾出手来投弹?
即使是在平时,在没有战争的和平环境了,让一个人徒手爬过这一百多米长的铁链都不大可能,何况还要手持步枪手榴弹,冒着敌人两个团的弹雨,何况还要冲过桥头的大火。
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能过桥的方法是“飞”,所以敌军也疯狂地向红军喊叫:“你们飞过来吧!”但可惜,人是不会飞的。可是,这篇故事的题目却是“飞夺泸定桥”,可见其瞎编。〗
【评点:张特级教师,你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你不懂?不懂,你那特级是个啥含金量耶?再者说了,比知道飞夺是个啥意思?是指你红爷们昼夜强行军“飞”到了泸定桥——“我们都是飞行军”的歌,你没听过还是没唱过?】
〖原文:我发现和我一样有疑问的人不在少数,“猫眼看人”甚至有人发帖:“只要给我一支步枪,足够的子弹,我一个人就可以守住这个桥,任凭你10万军队,也爬不过光溜溜的铁索。”〗
【评点:张特级教师,你竟然没赶脚出这种疑问是智商欠费,说话不托下巴骨骸儿?这个疑问的预设前提本来就非常荒谬,那就是视对方——姑且算作十万军队——为无物,只有自己的子弹能打中对方,对方的子弹是要不就是没准头,要不就是纸糊的,或者空包弹,是吧?可天底下有这样的战争么?摩的司机告诉你吧,经如甭说当年的红爷了,就是P民百姓,在小修大修时过桥,也经常背着背兜攀铁索过河,你滴明白?
张特级教师,没有常识,没有军事常识,可以学习——比如请教摩的司机双爷我!不然你想当然的不托下巴骸儿就喷,自己闹笑话,还TMD误人子弟,婶可忍,叔不可忍?】
〖原文:近年来看到几种说法:
第一种:两个英国小伙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写下日记体小说《两个人的长征》,提到采访泸定桥旁85岁村民李国秀。这位“飞夺泸定桥”的目击者讲述、还原了飞夺泸定桥的真相:22个红军押着七八个老百姓在前面带路过桥,守桥的部队顾忌前面的村民,不能疯狂扫射,最后18个红军顺利过桥。
但我总觉得不太可信。〗
【评点:嗯,还好,特级教师的智商在这儿稍有回升,李国秀老太太摩的司机双爷我采访过多次,那口地方土语双爷这个大四川人听着都费劲,俩隔山隔水隔着文化的洋娃娃能听明白?李老太太经常把下半年红四爷南下在泸定城北九叉树战斗与上半年泸定桥战斗混杂着说,俩洋娃娃要不一头雾水张冠李戴,那才怪了!
还好,张特级教师这回没跟着怪!】
〖原文:第二种:蒋介石儿子蒋经国被斯大林做人质扣押在苏联,蒋介石为了换回儿子,以放红军一条生路为代价,和斯大林做了这笔交易。直到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才放回蒋经国。
但我总觉得此说只是一种猜测,缺乏实证,不太可信。〗
【评点:嗯,张特级教师这回算聪明——四一二常凯申对土鳖开杀戒时,大公子已在毛熊国啊!常公手软了?】
〖原文:比较可信的是“21CN综合”上的一篇文章——《揭秘泸定桥上的那场战争》,节录如下:
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泸定、康定并属的西康地区专员六月三日的通报也表明,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不在泸定。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红军先头部队到桥边时,指挥部设在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里,向河对岸已无国民党军的泸定城打炮。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里开豆花店,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在她家。一九九七年这位妇女已是九十三岁高龄,但头脑十分清晰,她对我们讲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
九十三岁的老太太记得红军来借老百姓的门板去铺桥,有的人家交出了宝贵的棺材盖子,队伍
完后老百姓各自去认领。泸定桥只有一次剩下光溜溜的铁链,那是拍宣传长征的电影《万水千山》时。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一双筷子。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受伤。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复是:“一个都没有。”〗
【评点:“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嘿嘿嘿嘿,真滴么?真滴是这个样子滴么?如果摩的司机请出果军最高统帅的手令来证明,张特级教师是不是马上就要跪倒?张戎所谓采访过的那位九十三岁卖豆花的老太太叫李秀珍,她老如今已然故去,可她老的儿子儿媳还在。这老太太当年是个小媳妇,红爷们来之前她躲兵呀回烹坝娘家去了,打完仗才回家,回家就瞅见红爷们太太平平在过桥!而且,而且的而且,还在灶头上瞅见了土鳖折门板铺桥留下的几枚铜板。张特级教师,这赶脚这事儿能给你的说辞壮神马声色?嗯?】
〖原文:
下面两下条资料也比较可信:
1.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时,布热津斯基对邓说他去了泸定桥现场,感叹红军当年英勇高超的战斗力。出乎所有在场人的意外,邓小平说:“这是虚构的,是出于宣传需要,以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这段对话披露在英文媒体上,中共自然不会刊登出来。
2.英籍华裔女作家张戎,写了一本毛泽东传记《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原了这段历史的真实。和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样,张戎也认为红军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在现代中国历史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但当她深入了解后才发现,“飞夺泸定桥”完全是编造的、虚构的。首先,她找到当年红军出版的《红星报》,就是红军的喉舌报纸,对过泸定桥一事有详细记载,讲述这22个勇士是最先渡河的先遣队,但没有任何伤亡。22勇士到了河对岸毫发无伤,每人还得到一双碗筷奖励。中共党史史料也没有记载过任何伤亡。张戎还亲临泸定桥,采访到当地一个卖豆腐的老太太,老太太说当年没有看到有战斗。
看来,“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只能出于编造。〗
【评点:张特级教师在宣布“可信”之前,至少应该向受众提供“可信”的依据,比如信息的来源和出处等5W+1H信息——哪怕是英文报刊耶?比如布氏是在啥时候来华访问并与邓爷会面的,邓爷那番话的谈话记录何在?另外耶,特级教师应该关注一哈“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题词出自谁的手?是在这个所谓的谈话之前,还是之后?如果是之后,邓爷是在自我打脸脸儿?
另外耶,特级教师应该关注一哈,邓爷当年在哪个位置,就算有这个谈话,证据效力值如几何?】
〖原文:
附录1:小学语文课文《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评析:拿课文儿来说事儿,特级教师对准榫头没?】
〖附录2:《飞夺泸定桥》纯属虚构
来源:张文 NERO的日志
2001年5月,我们一行五人去四川康定旅游,经过泸定城,少不了要去参观泸定桥。
我们在一家餐馆遇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我问:“大爷,请您讲一下当年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行吗?”大爷非常生气地说:“打哪个嘛(打谁呀)!人都跑光了,打哪个嘛!”“大爷,当年红军来的时候,桥板撬掉没有?”老人告诉我们:桥板是撬了的。当年红军来的时候,泸定已是一座空城。老百姓听说**要来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跑了。国民party的军队落在红军一百多公里之外。当时守泸定桥的是一个民团。因为泸定是通往西丄藏的要道,康熙年间修好泸定桥后就一直有民团守桥,民团是守桥的,而不是对付红军的。红军的先头部队来到桥对面时,民团向桥对面胡乱放了一阵枪后就跑了。红军没有还枪,他们跑了一天一夜,倒在河滩上就睡着了。等到大部队来了后,把老乡的门板取了两个换搭着过桥,然后用城里的门板把桥铺满。红军是排着队过的桥,队伍过完后就放火把桥头堡烧了,说是为了阻挡国军的追击。红军另一支队伍从安顺场过河后,沿公路向泸定城来了,先派来了一个探子,然后来了两个探子,后来又来了三个探子,最后大队伍就来了。讲完后,大爷用质问的口吻说 "哪里打过仗嘛?!”
听完大爷的讲述,我们同行的一个小伙子马上说:“我上party校时,有一节party史课讲《飞夺泸定桥》。老师走上讲台,把教科书往桌上一摔说,不看这些,我们讲点真实的历史,飞夺泸定桥--没有这回事......”
一个参加过中越战争的亲戚,听我讲了这件事后,约了战友专程去泸定考证。回来后对我说,他们在泸定桥的两头仔仔细细查看过,的确没有打过仗的痕迹。
泸定之行,令我非常震惊。“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个荒唐的骗局,竟冠冕堂皇地写进了教科书、party史,甚至拍成电影和电视剧。我时常在思考, party到底还制造了多少弥天大谎?还要继续愚弄欺骗多少国人?〗
【评析:嘿嘿嘿嘿,这一段是特级教是最富嘉感的一段文字?特级语言教师难道不知道啥叫“沧海桑田”?八十年后你去找战争遗痕?还搬了个“大爷”出来?谁呀?至于烧桥,记载狠多啊,目击者亲历者很多啊,都留下了文字,特级教师没瞅瞅?要不,摩的司机跟你亮这?亮一份一千美刀,干不?】
文章已于2018-08-21修改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