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资料库 > 历史资料 > 阅读信息
何新:犹太人李德
点击:  作者:何新    来源:作者博客  发布时间:2017-10-23 10:17:38

 

       李德(德国名字奥托·布劳恩),19009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

1932年春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

奥托·布劳恩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

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 奥托·布劳恩参与红军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对苏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中文名  李德  外文名  Otto Braun  国籍  德国 犹太人  出生地  慕尼黑  

出生日期  1900928日  逝世日期  1974815日  

职业  军事顾问  毕业院校  伏龙芝军事学院  信仰  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  

代表作品  《中国纪事(1932年~1939年)》  

原名  奥托·布劳恩  笔名  华夫  

人物生平  

李德(1900年~1974年),奥地利人,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1900928日生于德国慕尼黑,1974815日卒于柏林。原名奥托·布劳恩(Otto Braun)。笔名华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国共产党。1918年参与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1926年被德国政府逮捕监禁。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毕业后,进入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因与王明较熟,被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东北收集日军情报。19339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推行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反对游击战,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致失败。红军长征开始时,是军事最高领导三人团成员之一。19351月,在遵义会议上被撤销指挥红军的权利。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抗日战争初期,任中共中央军委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教授。1939年夏去莫斯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加入苏联红军。19411948年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任教。1949年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定居,潜心著译。

1964年任德国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   

李德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

他作为一名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不仅同中国红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期的主要指挥 者。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1932年春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他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中共中央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根据地。同年9月,他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李德。

这个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3年和只有街垒巷战经验的顾问,不问中国国情、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仅凭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坐在房子里按地图指挥战斗,结果导致反围剿作战连连失利,致使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而他本身只指挥过一个骑兵旅,使红军踏上了悲壮的长征路程。  

长征初期,李德是负责军事指挥的三人团成员之一,他的军事指挥错误再次充分暴露。他一方面强调保密,对战略转移没有进行应有的政治动员;一方面在退却中采取了消极避战、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长征初期损失惨重。  

毛泽东曾尖锐地指出: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在中国行不通的战略战术。……李德和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  

1935115日~17日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深刻分析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李德神情沮丧,拒不接受批评。遵义会议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从而正式结束了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  

此后的长征路上,李德虽然不再拥有军事指挥权,但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35626日两河口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国焘南下。

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久,发生了红军大学教育长、原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拉拢红四方面军学员随张国焘分裂逃跑的事件。李德与李特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持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是正确的,不经毛泽东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队拉走。争吵中,毛泽东赶到说:捆绑不成夫妻,谁愿意走,放他们走吧!  

193510月,李德随红军到达陕北。

19398月李德离开延安返回莫斯科。作为长征的亲历者,李德对长征给予了积极评价。他认为,虽然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从政治上看,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胜利。红军抵御了占有强大优势的敌军,突破了敌人的坚固阵地和重重包围,给敌人以数十次打击和成百次骚扰。红军行程1万多公里,横贯12个省,翻过18座大山,渡过24条大河。这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中国红军――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军队的全体战士伟大的勇敢、坚韧的毅力和革命的热情的明证。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何新:犹太人李德

    2017-10-23
  • 昆仑专题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