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 23 周年。1994 年 4 月 20 日,NCFC 工程将连入互联网的 64K 国际专线开通,中国由此成为国际承认的第 77 个互联网国家。此后 23 年里,互联网在中国全面发展,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一个 " 引擎 ",也成为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元素 "。
1 月 22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31 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3.2%。互联网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之深可谓前所未有,方兴未艾、势头猛劲的 " 互联网 +",也正悄悄地改变着国人的一切。(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
网络群体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如今,网民已经成为网络 " 土著民 ";" 网事 " 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琐事。尤其是,随着网络舆论格局的变化,在网络媒体体环境下,网络、手机尤其是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的出现和勃兴,让 " 民间舆论场 " 搅动、加剧和引导着社会舆论。网络上海量存在的猜测、虚假、谣言等各种有害信息,甚至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生态的 " 病原体 ",成为网络治理的症结和 " 病灶 "。推动中国网信事业发展,就要研究网络,融入网络并引导网络,从关心 " 网民 " 关切 " 网事 " 做起。
网上有政治,网上有民意,网上有力量。特别对 "80 后 "、"90 后 " 等网络群体,断网,犹如断了氧气。他们更成为网络群众中的主体力量,也是产生网络舆论的中坚力量。(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在人人都握着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大众日常生活各方面的渗透。伴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异军突起,民间舆论场依托于口口相传,特别是活跃在网络空间里的网络意见领袖、民间评论家等,在微博微信、网络论坛、聊天群组里议论时事、针砭政事、品评事事,常常能抢占先机,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左右着舆论走向,使得以自媒体为主的网络新媒体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
《华尔街时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然而,大数据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变,正颠覆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更对传统思维产生颠覆性的冲击。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的 " 培养理论 "" 主流化理论 " 认为:传播媒介的 " 培养效果 " 主要表现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 " 主流 "。(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兴趣和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尤其随着新兴网络媒介功能在网络环境中的充分拓展,网络传播日益形成了新的舆论场,也给网络舆论宣传管理和网络安全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诚然,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对敌斗争激烈演化的前沿,西方价值观和政治思想依托互联网包装、变种和传染,广大中国网民时刻经受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 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这样的论断并非危言耸听。
2013 年 6 月 6 日,美国中情局前雇员、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商斯诺登,在香港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了美国的绝密网络情报手段 " 棱镜 " 项目。(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这个项目一经曝光,美国国内反应强烈,国际社会为之哗然。斯诺登引爆的监控丑闻告诫国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网上有战争,网上有国防。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抢占的思想文化阵地,并成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 " 必争地 "。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大打 " 精神渗透战 ",大量传播西方普世价值和腐朽思想文化,国内一些网络不法分子,特别是一些反动公知也借助网络舆论巨浪为虎作伥。西方反华势力 " 内外夹击 " 的网络战争战法战术致使我国有的网民在网络消极信息的沾染、迷惑和渗透下,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民族意识逐渐淡化,成为网络腐朽思想文化的附庸。
从 " 心 " 开始构筑网络 " 同心圆 "
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双重效应,既能开阔视野,促进交流交往,又为“涉网犯罪”和“网德失范”行为提供滋生土壤,一些弥漫在网络空间里的垃圾残渣对广大网民的道德观念及日常行为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和销蚀。防止“病毒”侵入网络空间,既靠技术过滤,又靠“思想过滤”;筑牢技术防护网,还需树牢“思想防火墙”;健全监管法规,还要加强“网德”培育。(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应让有关网络传播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教育成为网民“必修课”,切实增强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建网、管网和用网习惯,培植“网德”正气,净化“网络生态”。
随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复杂,一些被人蓄意制造、恶意散步的网络谣言越来越采取隐蔽、专业化的方式传播,具有极强的迷惑性、欺骗性和蛊惑性。谣言增多,混淆视听,滋生事端,往往造成网络群体的盲从与冲动。对此,尤其是网络新闻宣传机构应设置专门的互联网舆论监测员和引导员,及时发现、有效应对、依法打击网络信息失范行为。同时,也应构建融合传统媒介、网络媒介、自媒体等形成主流媒体网站群,构筑多维立体的空间平台,拓展主流“传播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纯正舆论空气,减少非主流言论和有害言论破坏力。
搞好虚拟空间,依赖于扎实的现实管理。应牢固树立一手抓运用、一手抓管理,以有效管理促进有效运用。应构建精密细微的网络信息鉴定体系,活用微孔“过滤器”,严密控制网络信息生成、发布、传播等各个环节,始终坚持一眼死盯传播效应、一眼死盯过程控制,一手抓舆论传播、一手抓媒体管理,确保网络思想舆论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夺取网络“信息权”和“制网权”,就应把好网络舆论导向,把准网络传播尺度,把稳舆论引导时效,网络舆论引导既不能绝对亦不可过度,信息发布既不能添柴加料亦不可轻描淡写,尤其是网络危机应对既不能太过密集亦不可太过稀疏,要根据网络负面舆情的热度、烈度和伤度,及时捕捉有利时机强化舆论引导和危机处置效果。
中国网信事业要发展,网络空间治理要落地见效,网络安全要落地生根,就应在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尤其是国防安全战略意义的同时,加大对网络国防安全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投入、研发和创新力度,加快网络空间作战技术和装备的研制攻关,建立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满足自身需求的网络国防安全技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网络国防安全体系”,牢牢掌握网络国防安全的话语权、主动权和控制力,汇聚网络正能量,共筑美丽中国梦。
守好网络国防安全“警戒线”
自网络空间出现后,国家主权就逐渐向网络空间延伸。2010年,《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属于中国主权管辖范围,中国的互联网主权应受到尊重和维护。网络也有边疆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让予,神圣不可侵犯。守护网络国防安全已经成为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一个重要方面。
网络国防安全地位重要,亟待快速发展。但现阶段,我国网络国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种形式的网络泄密、网络犯罪、网络渗透等事件时有发生,日益增加。当前,网络国防教育研究还存在认识滞后、投入不够、宣传力度不足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如此,国防建设亦如此。“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这样的论断并非危言耸听。(海锋锐评原创:hfrp2017)2013年6月6日,美国中情局前雇员、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商斯诺登,在香港通过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了美国的绝密网络情报手段“棱镜”项目。这个项目一经曝光,美国国内反应强烈,国际社会为之哗然。斯诺登引爆的监控丑闻告诫国人:网络国防安全领域除了“传统”的木马病毒威胁,一些技术更为先进,行为更为诡秘的新兴威胁也开始显现。
在我军大力推进国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网络世界“谍影重重”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戒备。事实上,我国的网络国防安全形势总体并不乐观,一方面受技术限制,另一方面是网络国防安全意识还亟待增强。网络国防安全必须以强大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哨兵”、“网络安防部队”等,加大对网络边疆的守护。
加大投入力度形成体系。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网络大国,但我国先进的网络安全产品和关键领域安全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主流防火墙技术和杀毒技术大都来自国外,网络国防安全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网络国防安全防护方面还很薄弱。为此,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网络国防安全战略意义的同时,加大对网络国防安全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网络空间作战技术和装备的研制攻关,建立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满足自身需求的网络国防安全技术产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网络国防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军守护网络边疆的实战能力,牢牢掌握网络国防安全的话语权、主动权和控制力。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应用。有网络战争必然有网络国防。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国防实务中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和举动,组建了“网络蓝军”,并加强了网络作战相关理论和实战应用的研究等。但从侧面看,相关科学研究成果相对单一、零散而不全面系统,亟待加强网络国防安全相关理论和战法研究力度,亟待在各大军事院校开设相关学科,亟待培育网络国防安全技术人员,亟待加强对网络国防建设应用操作层面的战略规划,亟待建设适应网络国防安全需要的新型作战力量体系。
加强普及教育促进转化。当今,信息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抢占的思想文化阵地,并成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和“必争地”。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信息网络大打“精神渗透战”,大量传播西方普世价值和腐朽思想观念,国内极少数不法分子也借助网络舆论巨浪为虎作伥。西方反华势力“内外夹击”的网络战争战法战术致使我国有的青少年在网络消极信息的沾染、迷惑和渗透下,道德意识、价值观念和民族意识逐渐淡化,成为网络腐朽思想文化的附庸。(军营并非真空,在军营内外加强网络国防安全普及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根据教育受众的特点,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有效利用信息网络优势,有效借助鲜活载体平台,增强广大官兵的网络国防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和为网络国家建设衷心奉献的牺牲精神,培养广大官兵成为网络国防安全的“忠诚哨兵”。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