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风留痕: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会让美国严重失望到崩溃
点击:  作者:风留痕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4-09-23 06:06:55

 

1.jpg 


在中欧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之后,欧盟委员会19日发布消息称:欧盟和中国同意加紧努力,避免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这一消息恐怕会让美国严重失望到崩溃,这意味着中欧贸易战基本上打不起来了,美国离间中欧关系的阴谋恐怕要失败了。

 

在欧盟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正式生效日期之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紧急赴欧进行“说明”和磋商。

 

商务部网站公开的消息是:当地时间9月19日上午,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欧盟总部会见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全面、深入、建设性的磋商。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全力致力于通过友好对话磋商达成双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里面透露出两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双方都有解决分歧的政治意愿,这意味着双方不想把这一次贸易或关税争端政治化,也就是此事不会彻底改变目前的中欧关系,实际上就是意在表明欧洲不会在这一问题上与美国合作。

 

这意味着欧盟的电动汽车关税是与美国的关税是有所不同的,自然也就表明了欧盟战略独立的原则立场没有改变,也意味着欧盟不在中美“大国竞争”站队的立场没有改变。

 

只要不把经贸问题上升到政治,通过磋商解决的可能性就存在,双方就不会因此而走向对抗,这会让美国非常失望和“伤心”。

 

二是“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这就表明了欧盟加征关税一事还留有活口或后门。甚至可以说,加征关税是欧盟对华磋商谈判的筹码,并非是目标结果,这更表明欧盟无意恶化中欧关系,也就是不会上美国借“去产能”来离间中欧关系的当,从而使欧盟加入美国打压中国的战队。

 

而欧盟委员会在19日的表态则更直接。就是“欧盟和中国同意加紧努力,避免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

 

美国制造“中国产能过剩论”和打压中国电动汽车清洁能源等相关领域,主要还不是打经济仗,而是一个离间中欧的政治阴谋。

 

显然是希望从美欧共同的利益出发,借合作打压中国电动汽车等相关领域,制造中欧矛盾,这样就可以把欧盟拉上美国的反华战车,对中国形成所谓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去产能”就是美国推动“脱钩战略”的一部分,或者是变相脱钩。

 

拜登政府最早推动的就是战略脱钩,自认对华接触战略失败,脱钩也就是一种必然。

 

在受到了欧盟的拒绝之后,美国就变相推出了“去风险”一说。出于对中国经贸强势的担心与忧虑,欧盟一些国家还真的有所动心。美国在欧盟的代理人冯德莱恩也一度强力推动,可欧盟却在这方面严重的犹豫不决,导致了推动步伐过于缓慢。着急的美国就借着中国电动汽车异军突起之时又推出了一个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去产能”与“去风险”一样,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或者说更具有针对性而已。最终的目的还是脱钩,就是要把中国踢出或屈从于美国把持的国际体系。

 

这一招还真的挺有效,因为汽车产业一直是欧洲的骄傲与自豪,也是欧洲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而电动汽车又代表着未来,被中国夺取了优势,欧洲自然是心有不甘,这也就给了美国实现阴谋的希望,而其代理人冯德莱恩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有了对华加征关税这档子事。

 

尽管欧盟的担心或忧虑,中国是可以理解的,可这也明显是无稽之谈,或者说是强加之罪。维护发展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不会无动于衷,自然也会反制。

 

当中国系列反制措施出台之后,一方面是确实打痛了一些欧盟国家;另一方面也确实引发中欧贸易战的风险,这就让欧盟不得不重新考虑事态的严重性了。

 

其实,欧盟之所以在关税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显然这也是涉及到了法国和德国这两个龙头大哥的地位和利益之争。法国借机在坑德国,而德国则自然是坚决反对,德国是欧盟第一经济大国,其影响力自然也就不一般。

 

其实,欧盟也应当知道会目前这种局面。一是对逼中国妥协还抱有幻想,二是把关税当作了与中国磋商的手段。

 

尽管第一阶段磋商没有达成共识,因此欧盟在美方宣布加征关税生效日期之后也宣布了生效日期,这显然还是逼着中国再一次进行磋商。

 

在挪威和西班牙首相访华之后,彻底摸清了中国的底,也深入了解了中国相关产业的情况,恐怕是自知即使通过关税战的手段也无法赢得与中国竞争的优势,反而会因此严重伤害到欧洲经济。毕竟中国是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动力,不与中国积极合作都是欧洲的损失,何况还要与中国打贸易战。

 

重要的是,一旦与中国打贸易战,或者说恶化了中欧关系,也就只能是与美国合作。这样欧洲的战略独立也好,维护多边主义和全球化也罢,又或是建立多极世界格局,都变得不可能了。欧洲依然还是美国的棋子,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美国霸权服务,这恐怕可就不值了。

 

从一开始,欧盟就强调不是站队或配合美国打压中国,而是为了维护贸易公平和欧洲的竞争力,就是要让中国明白欧盟不是美国的棋子,也无意与中国打贸易战。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关税只是逼中国与之进行磋商谈判的手段,也是磋商谈判的筹码。自然是希望我方能够做出一些让步,希望中国不要彻底堵死欧洲的电动汽车之路。

 

当然一些欧盟国家还希望借此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转移欧洲,实际上就是借此逼中国“以技术换市场”,这就与当年中国对外开放之路相类似了。

 

只要欧盟没有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的意愿,也就不是与美国联手打压中国。这自然就有得谈。俗话说,“妥协是谈判的艺术”,相互之间有所退让妥协,也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如今,王文涛部长此次欧洲之行,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时间很短,但还有得谈。也正因为时间短,欧洲的表态才体现了不冲突的愿望。

 

目前来看,尽管能否让欧盟取消关税还不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即使最终加征关税,也很可能会继续向下调整。重要的是,这表明了不论谈成谈不成,不管是否进入报复与反报复的局面,都不会进入真正大规模贸易战节奏,也就是不会严重影响中欧的政治关系。

 

即使是这样,也会令美国严重的失望,这意味着欧盟还是坚持战略自主,还是不配合美国打压中国。连一向领先于美国的德国都坚决反对,美国优先真的难以在欧洲推进,也就意味着美国只能与中国单打独斗,其合纵联横战略无法实施。

 

欧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联盟体,又是由发达国家组成,这是美国最强大的盟友团队。当年能够击败苏联,欧盟的配合举足轻重。

 

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中国的战略战术,中国的国家意志和稳定性,特别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都绝非当年的苏联可比。而美国的实力和境况也无法与当年相比。

 

正因为如此,拜登上台后的第一句话就喊出了“美国回来了”,其第一重点就是修复与欧盟的关系。就在眼看着通过“去产能”激化中欧矛盾的时候,中欧磋商却传出了令美国极不愿意听到的信息。真的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如果没有欧盟的配合,中国会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与美国死磕,会让美国付出巨大的代价。

 

美国经济正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美国的债务危机也难以找到有效的办法解决。降息后到底会引发什么样的反应,目前也不得而知。而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也好,国际上“去美元化”也罢,也都会因为中美贸易战而加速,这肯定会让美国心中没底。

 

重要的是,美国还要受到“两场战争”的牵制与消耗,而未来美欧在这两场战争中的分歧也会越来越大,这对美国来说是严重的不利。

 

无法迫使欧盟加入战队,又无法压制住中国的强烈反制,与俄罗斯又陷入持久战的纠缠之中,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又在加强,美国霸权梦正在向美国噩梦转变,美国自然会严重失望到崩溃。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动态大参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