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不断总结我们党在革命斗争历史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在党的七大召开之前,中央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的二十多年的斗争历史进行了认真、详细、客观与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为在党的七大之后,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展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斗争做了充分的理论与思想准备。
在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多年之后,中央又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这三十多年历史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为我们刚刚开始进行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指导。
从1978年到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5年的历程。我们是不是有必要对这四十多年的历史进行一次认真、全面、客观与科学的总结呢? 作为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的时间段和组成部分,对这段历史的经验总结,确实非常必要。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发展的。那么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不是也反映出这一唯物辩证法的客观规律呢?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的历史不会例外。
在经历了45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似乎并没有对这段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正式的专门总结,这多少有那么一点缺憾。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如果要继续实行正确、合理和有效的改革开放,避免盲目、误导和落坑,也有必要对45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进行实事求是的系统而深刻的总结。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讲话中郑重指出,关于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有三个判断的标准,即: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应该说,这“三个有利于”也是适用于我们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大量改革措施的判断标准。
如何用“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开放效果的正确与否?这还不能随意解释。特别是从宏观上看,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往往在短暂的时期内并不一定显现出清晰的效果,而需要观察一段较长的时间。在有些情况下,某些改革措施在实行之后,一直到能体现出最终的实际效果,中间可能需要跨越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人们还无法直接看到这项改革措施是不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最后结果。但是,如果等到最后,可能一切都晚了,甚至完了。因此,在判断改革的措施是否正确、是否正当,还需要一个更加直观的、可操作的、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拥护的实际衡量标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习近平同志民生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改革措施,是否是正当的、合理的,有一个更为简洁的判断标准,那就是这项改革措施是否真的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能够改善民生,是否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当然,其中就意味着这样的改革措施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尽管有的改革措施,其最终效果固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观察,但在实施过程中,其阶段性的效果毕竟能够看得到,其最终效果也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不可能会有一项改革措施,在实行了多年之后,仍然不能看出其效果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特别是有些改革措施,其施行后的正面效果立竿见影,而有些所谓的改革措施,其造成的负面效果同样也立竿见影,怎么能够在显而易见的事实面前,闭上眼睛,只许说好,不许指出问题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上述是否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标准来判断改革是否正当、合理,是完全可行的,是站得住的。
邓小平同志曾经严肃警告:“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曾经采取的某些措施,不是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增大推动力,而是在不断地扩大贫富差距,造成两极分化,导致广大劳动者收入下降、生活水平降低,甚至让广大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使生活陷于困顿,这样的打着“改革”旗号的伪改革肯定是有问题的,是背离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也是违背人民群众意愿的。这样的改革措施在今天,就非常有必要进行反省和检讨。
在改革进程中,如果我们无视邓小平同志的警告,不对像这一类严重违背广大群众利益的错误措施进行反省和检讨,我们就不能避免在今后的改革中,仍然会出现同样类似的情况,甚至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条道走到黑。这样的情况不仅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严重伤害,也是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严重伤害,是真正损害改革开放声誉,真正给改革开放抹黑。
譬如,我们有些改革措施是为了促进民营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决不能把“私有化”当作不容质疑的“政治正确”。如果我们在推行这一类改革措施时,忽略了同时进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的补充和辅助性的手段,甚至忽略了对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那么这类带有一定片面性的改革措施,就存在着严重缺陷,最后出现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全面私有化,造成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被颠覆的严重危险。所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某些民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如果造成更大范围内贫富差距的扩大,甚至造成基本经济制度被“公私易主”,那么这样的片面改革就需要检讨,就需要尽快调整和纠正。
再如,在对外开放的初期,我们为了引进更多的外资,所采取的政策对外资非常宽松。这在当时确实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这块大市场不但已经形成,而且相当稳固。过去,是我们迫切需要外资的引进。现在,是外资迫切想进入中国,占领我们的市场,控制我们的产业和金融,甚至控制我们的基本民生,控制我们的思想文化阵地。因此,我们在相关政策上也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的变化,依然对外资采取过于宽松的政策,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中国人民的利益。在土地的使用上,在税务的征收上,在对外企工作的中国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上,都有可能出现偏差。我们现在仍然需要一定数量的外资,但是我们所要采取的政策应该更为符合实际,应该更为注意保护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中国人民的利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我们同样有必要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
有的地方政府的负责人,似乎把引进外资当作一个政绩目标。他们不考虑具体情况,有些技术上并不比我们先进的外资企业,这些地方的负责人却强迫我们技术更先进的国有企业一定要与技术没有我们先进的外资企业合营,甚至要求外企吞并我们质优的国企。这样的行为已经无异于卖国了。
在技术的引进上,我们过去有些政策过于天真,总以为以市场换技术,外资一定会接受。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把市场交出去了,品牌交出去了,但先进的技术并没有交给我们,可谓“把自己卖了还帮人数钱”。这或许可称为交了“学费”,但这样的“学费”不能继续再交下去了。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不分青红皂白,他们鼓吹要采取的某些措施,似乎只要一戴上“改革开放”这顶帽子,就不容质疑、不容讨论,更不容提出不同意见。这样的做法十分霸道。但在这种霸道的背后,往往暗藏玄机,存在着可能侵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所以我们对于几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过程进行实事求是的系统而深刻的总结,得出有益的经验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历史在螺旋式上升,在波浪式前进,改革开放的进程当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对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并不是希望让改革开放的进程成为一条没有波折的直线,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受挫折,特别是少让人民群众受到不应该受到的侵害,这种出发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