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国策建言 > 文化教育 > 阅读信息
郝贵生:学习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任务
点击:  作者:郝贵生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发布时间:2024-01-04 09:49:54

 

1.jpg

 

学习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任务
——读林毓錡教授《论学习与教育》一书的体会

近日,收到西安交通大学老朋友林毓錡教授的大作《论学习与教育》,读后感受颇深。

林毓錡教授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1958年随校西迁。2020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表扬了他们这一大批老教授的“西迁精神”。林教授原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主编参编过多部专业书籍和撰写过多篇专业论文。1980年开始系统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才规律。1987年出版专著《大学学习论》,1999年出版《大学学习学》,发表学习与教育方面的论文几十篇,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会多届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

我与林教授是1999年在我校(天津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认识的。2001年我又参加了在西安交大召开的第六届学术年会,与林教授和西安交大的其他研究学习问题的领导和老师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当时的西安交大副校长于德弘教授当选为第六届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之后,我一直参加该学会的活动,多次聆听林教授的发言,阅读其著作和论文。对我研究学习问题的启示和帮助太大了。我在我写的有关著作和文章中多次提到林教授对我的帮助。后由于退休等原因,我们分别不再参加研究会的活动,但我一直与林教授和于校长有电话和微信联系。他在西安交大高教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下,近日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毕生从事学习与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并很快给我寄来了这部著作。

因我曾经读过林教授的部分论文,也对林教授研究学习问题的过程多少有所了解。此次重读,更有深刻的体会。

一、努力学习林教授对学习科学的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开创精神


黑格尔说,熟知的东西并非真知的东西。学习现象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它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过学习现象,但他们大多是照抄照搬西方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不结合中国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的实际状况。天津市原南开大学高教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天津1949年解放时的进城干部,曾经担任过市河西区、南郊区教育局长的郑秉洳研究员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大中小学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从80年代初他就拿出大量精力研究学习现象,也出版多部教材。退休之后,还承包了一所以“学习教育”为特色的九年制学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前几年,我在报刊和网站上发表多篇介绍他的思想和事迹的文章。林教授也是这个时期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现象的深入观察,发现了学生学习方面的学习被动、效率低下等大量问题和教学方面重教轻学的现象。他下决心开始研究学习和成才规律,并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他研究的成果《学习学》理论。并联系多所高校从事学习问题研究的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教研究所、理科、工科、文科等专业中对学习问题兴趣浓厚的教授和研究员成立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并亲自担任多届研究会理事长、多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每次学术会议,他都发表重要讲话,对学习学理论、对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学习素质教育等多个问题都发表了独到深邃的创新见解。对全国部分大学教师的学习研究、对《大学学习学》学科建设,对大学学习研究会的发展和带起了一批又一批的从事学习科学研究的教师,对促进全国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退休后近三十年来,仍然兢兢业业,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我们还在电话和微信中常交流学习研究成果。

林教授和郑秉洳先生都是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和老一辈学习科学研究的开拓创新者,也是对自己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习素质教育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前辈。2010年,郑秉洳先生去世那年,我曾写过一篇悼念长文《中国“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创新者》,发表于学习科学研究会会刊《教学研究》2010年第5期,且参加了2010年在宁波召开的研究会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文中高度赞扬了郑先生教育领域里的终身学习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笔者在读林教授的著作后,也为林教授数十年来在教育领域里这种不断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行为所感动,也要学习林教授的终身学习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等,把二老开创的“学习素质教育”(郑先生简称为“学习教育”,二者异曲同工)的事业继续下去。

二、深入理解和掌握林教授阐发的学习素质教育理论


林教授研究的学习科学理论极其丰富,包括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教与学的本质关系等等。这里着重介绍的是他的也是对笔者影响和帮助最大的他首先倡导的学习素质教育思想。

林教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元能力,“元”现代汉语词典解读为第一、首要、根本等。元能力就是作为人的最基本最首要的能力。这个元能力就是学习能力。1999年,党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思想。林教授接受了这一概念,并针对大学教育提出了“高级素质教育”思想。他把这种高级素质归结为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他认为,一、二、四项内容有别于中小学生的素质,第三项是专业人才的特有要求。他还说,现代人才仅上述四项素质还不够,尚缺少一种带基础性的、前导性的要素,这就是“学习素质”。他说:“‘人以学为本’,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靠的是学习;一切观点、知识能力、品格都靠学习去获得,甚至连某些本能也要靠学习去完善。前所列思政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专门知识、专门能力,都要靠学习素质通过学习活动才能获得,身心素质也要靠学习去发展,完善。显然,就学习的内因来说,学习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思政等素质的高低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的效果与效率。他还说:“无数高级人才的情况表明,他们首先是爱学与善学者。伟人,首先是学习上的伟人。甚至一切发现、发明,都是先于他人的特殊的观察性学习,领悟性学习、联想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类别性学习等等的产物。”他还认为学习素质是人的学习系统的最基本品质,是“元”素质。

林教授把学习素质的基本内容归结为六点即学习情感、学习观、学习的规律知识与经验、学习能力、学习行为品格、学习控制能力等等。

他还指出开展学习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是因为未来的人类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人人不仅要终身学习,而且将非常讲究自主学习、科学学习与创造性学习,比以往更讲究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因此,林教授的结论是“千方百计使高校学生具备优良的学习素质,让学习素质走在其他素质的前头,这对于社会及学生个人的重大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如何进行学习素质教育呢?他主要提出三点:第一,普及“大学学习学”知识,进行整体学习素质教育。第二,综合各科教学,进行分科学习素质教育。第三,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系列讲座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安交通大学在学校领导和林教授及众多指导教师的努力下,数十年来深入开展学习素质教育,对学校的学风建设,对在校大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对毕业之后的终身学习和实际工作也起到极其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林教授的“学习素质教育”思想对笔者一生教学活动的巨大影响


笔者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从事教学工作的。在教学实践中,最初发现大学生在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太多了,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我是搞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就应该主动运用哲学知识研究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最初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古今中外名人的学习方法,但发现学生不仅是学习方法,而是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学习价值观、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问题。我逐渐萌发系统研究学习问题的想法。后在人民出版社橱窗发现《学习论》一书,才知有《大学学习学》和学习学研究会,后与研究会取得联系,特别是与天津市的老教育专家郑秉洳先生建立联系后,对学习学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成果更进了一步。1999年,在我校召开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学术年会的主题就是“学习素质教育”,林教授关于学习素质教育的报告又使我对这一问题有了质的飞跃。我也开始在学报和校报发表多篇学习学和学习素质教育方面的论文,给学生开设学习方面的讲座课,两次在全校开展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开设校选修课,编写有哲学特色的《大学学习学》教材,2001年该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大学生中组织学习学研究会,主办研究会会刊《学习与创新》和10多期大学生学习学研究论文集。在《探索》《浙江省委党校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河南科技大学学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学研究》《理论与现代化》等国家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2007年以《哲学·学习·教育》结集正式出版。2007年,由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编写大学生辅导员系列丛书之一《大学生学习理论与方法》由我撰写,201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我退休之后,仍然在学报、地方报刊和网络上发表数十篇大小不同的学习、教育方面的论文。

四、应该充分认识“学习素质教育”在整个教育改革中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笔者在数十年的教学和学习素质教育实践中,对郑先生的“学习教育”和林教授的“学习素质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学习素质”就是直接影响学习者学习过程、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学习者自身的内在的因素和素质。它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价值观,学习精神、学习品质,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学习兴趣、情感、性格、意志,学习道德、品质,科学的学习习惯、程序、方式、方法等等,以及形成这些素质的有关学习本质、规律的知识等。上述每一种因素都不是孤立地在学习过程中起作用,而是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但也不能相互取代。所谓“学习素质教育”就是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多种途径、形式和方法培养、提高、强化和发展学生学习素质,因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活动。

为什么要在大学进行学习素质教育呢?

第一,学习素质是现代人才中的全部素质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是现代人才素质发展、提高的内在源泉、动力,是自身造血的自我提高素质的素质,自我提高能力的能力,或者说是再生素质的素质,再生能力的能力,是现代人才一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既是客体,也是主体。教师的“教”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固然起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无论多么巨大,对学生来说,也只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学习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素质、能力老师是绝对“教”不出来的,归根结底,学生的素质是学生“学”出来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而不是直接“教”素质。学生没有一定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也就不可能有其它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第三,目前我国在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急需改变。许多学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有些人的学习完全是为了文凭、证书,为达这一目的甚至弄虚作假。而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只是依靠升学、考试制度,依靠不断加重学生的负担强制学生学习,把学生当作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进一步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强化了学生的不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学习习惯、方法。由此恶性循环,危害极大。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第四,大学教授、博导中颇多水货现象的根本原因也是“三不”。学习素质教育也包括对学校的各级干部和教师本身。笔者长期对大学教育的观察中,许多领导、管理干部、教师甚至教授、博导也同样不懂学习、不会做人。笔者在多篇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就揭露、批判了这种现象。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教育者首先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如毛主席说,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

第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即学习化、学习型社会的到来要求教育改革的极其重要内容就是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证明,现代人才只有极少部分知识是学校里学到的,绝大多数知识需要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学习。一个学生的学习素质较高,在离开正规的学校之后,以对学习和知识的深厚情感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即学习素质继续新的学习生活,其自身素质、能力的发展就越快,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大,包括对整个社会学习风气的转变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的作用。毛泽东曾经说过,共产党人好比种子,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当代大学生也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的种子,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这就给当代大学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极其艰巨的带有战略性的历史任务,就是培养不仅自己是肯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型人才,而且能够带动和影响周围的成员也成为学习型人才,使其所在社会组织早日成为“学习型组织”。

毛主席生前不仅十分强调学习,而且还特别强调“改造我们的学习”,也就是改造我们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科学的学习方式、方法,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素质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毛主席就是我们党内“学习素质教育”的首要倡导者和楷模。

如何在学校和教育改革中开展“学习素质教育”活动呢?

第一,认真组织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广大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认识教育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人的本质,分析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指导教学改革。如教与学的矛盾、教学与科研的矛盾等等。

第二,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广大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重教轻学的方式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充分认识学习素质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中的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要组织专业人员对“学习”现象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教育部门的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文凭学习、学校学习、书本学习、模仿学习等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发展学习、能力学习、社会学习、选择学习、实践学习、创新学习等学习观念。

第四,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大学学习学》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关于学习理论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第五,各专业老师在各门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和环节中,结合本专业知识渗透学习素质的教育。

第六,利用报刊杂志以及课堂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要多向学生介绍、推荐关于古今中外名人的学习思想、事迹、经验、方法,组织关于如何学习的报告会、座谈会,及时发现和推广学生中学习方面的先进的学习经验方法,并组织学生经常进行学习经验、方法的讨论会、交流会等等。

近几十年来,由于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导致中国教育问题积重难返,教育质量、水平严重下降。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的突破口就是从战略上抓住学校教育发展重要的内在源泉、动力即学习素质教育。同时,一个只有肯于学习、善于学习的民族才能走在世界发展的前列,学习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和发展全民族学习素质的极其重要的战略措施和手段。这是一项崭新的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前面没有现成的路可走。但正如鲁迅所说,路总是要有人走的。我们坚信,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指导,勇于实践,认真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总结,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学习素质教育的新天地来。

再次向林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烽火HOME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