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1年的1062万到2022年的956万,再到2023年的788万,中国新生儿出生正呈断崖式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东升建议,生个孩子国家给一居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认为,生个孩子政府给100万奖励……真是吃灯芯草放轻巧屁兼掐腰放屁,说得轻松。不说这是“何不食肉糜”的腔调,至少也吻合那句俗话-----“有毛还讲秃子吗?”
事实上,即便政府真能够兑现这些,许多年轻人也还是不会满意。他们认为,生育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社会、文化、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要想真正解决生育问题,不能只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而要多从年轻人的角度出发,尊重他们的选择,改善他们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才能激发他们的生育意愿。而不是用一些不切实际的建议,来给年轻人增加压力和负担,让他们更加反感和抵触。
生育问题究竟是不是经济问题呢?说是也是,说不是也不是。
为什么“说不是也不是”呢?即便钱给得足够多,是不是就人人都愿意生育?显然不是。比如,天黑了孩子没到家,你会不会担心?孩子未来能不能成龙成凤,你要不要忧虑?好不容易大学毕业,还要为其考虑就业、恋爱、成家、生孩子、带孙子……实在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不说其他物质性的东西,单是一生为孩子这些事操心烦心揪心,劳心伤力,算不算生育成本?
生育问题十分复杂。而其中,毫无疑问,曾经的生育政策干预,具有极大的影响。
想想吧,如果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生育政策强行横插那么一杠子,家家户户都还一如既往就那么生,动辄兄弟姐妹六七个地生,哪里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
过去家家户户六七个孩子地生,“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又老三”,大家彼此彼此,家家也都习惯。我就听说有户人家,害怕碗被孩子打烂,竟在长板凳上凿了六七个眼----那就是孩子们的饭碗,孩子们趴凳子上吃饭,俨然“排排坐,吃果果”,饭后凳子一掀,用水一冲,完事。
现在,即便面对各方面费用暴涨,如果每对夫妻愿意给孩子维持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样的物质生活水平,不说生六七个,生三两个总还不是问题。但就因为现在的年轻父母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打小优渥惯了,谁还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重吃二遍苦,重受二茬罪”,过自己父母辈那样的童年生活呢?这就叫----没有比较便没有鉴别,是生育政策人为制造了这种太过截然的历史比较。而一种平衡,一旦被打破,欲求再平衡便往往很困难。
这就如春节。先是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年味便打了五折;三年疫情,人们更是连“往年酒”也都忘却了,年味又被打了五折。以前我总以为春节是天生神圣的,经过这么一折腾,我才发现,春节原来也是泥塑木雕般脆弱,并不是天生神圣。现在虽然不再一刀切地禁燃禁放烟花爆竹了,可春节一旦在人们心目中失去了神圣感,现在即便提倡燃放烟花爆竹,人们恐怕也不再有当初那么浓厚的兴致了。这就如一个人,不管是多么大的人物,如果“文革”中被剃过“阴阳头”坐过“喷气式”,即便后来平反,其在人们心目的形象也大打折扣了。
歪脖子树最难矫正。懂得很多事情不可逆的道理,决策才能多些谨慎少些任性。
(作者:陶余来 合肥市包河区总工会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国策建言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