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重磅意见连番出台,密度之大、频率之高、影响之深远,极为罕见。
我们来罗列一下:
1、9月22日,领导层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
2、座谈会召开的当天,教育部在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
3、当天,三部委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4、9月23日,《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5、9月23日,还有一份重磅文件,《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
看似稀松平常,如果研读通稿和意见内容,会发现不同寻常的深意。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9月22日,领导层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这是继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之后,围绕“十四五”召开的第七场座谈会。
领导没有闲棋,每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表态,信息量都非常大。有心的读者如果将七场座谈会上的讲话认真研读一番,对国事和未来走势一定会有深刻的洞察。
回到座谈会。座谈会信息量很大,摘取几个要点。
第一,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重要性你懂的,特别是在当下。教育什么样的人,为谁教育人,这是关乎未来国运的最重大命题之一。)
第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注意常态化和制度化这两个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不再只是说说而已,会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保障)
第三,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鲜明的中医导向。长期以来,西医药为主的卫生医疗体系,积累了不少弊病,是时候改变了。)
小结:以上三件事情的意义,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三个都是根本大计,关乎长远,决定未来国运。
座谈会召开的当天,教育部在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增强把关意识、建好把关机制、提升把关能力,坚决抵制和防范各种错误思潮对教材的渗透。
(注意,这是首届专门的教材会议。不展开了,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天,三部委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的主要内容是:
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这是座谈会提及的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具体落实)
建立师德师风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
将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狠招、实招。改造学风,国之大计,刻不容缓。只有学风正了,才能为国家民族未来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相信很快会有切实的具体的措施出来,学术界的浮躁和乱象有望得到整治。)
座谈会召开次日,9月23日,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很长,列两个要点。
其一,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
(中医复兴的重大举措!!!)
其二,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支持编写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注重创新,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加粗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医药院校,中医也不占主导地位,西医药的强势可见一斑。但是,正在纠偏,中医发展的春天来临了。)
9月23日,还有一份重磅文件,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
《意见》提到,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十四五”期末,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核算,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确保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不少读者可能没注意到这份意见,这是绝对的重磅!城市反哺农村,支持乡村振兴出真招、实招、大招,解决了农村发展最重要的资金来源问题。
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可用财力的最重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土地增值收益取之于农、却主要用之于城,现在终于开始反哺了。解决了资金难题,乡村振兴才能真正的上轨道。
对系列重磅政策的分析:
其一,着眼的是文化、教育、卫生等关键核心领域,都是关乎长远、关乎国家根本的要害领域,也是长期以来西方和资本渗透最下功夫的领域。
其二,这些政策有纠偏的,有排雷的,有关乎长远的,有破解当下难题的,没有一步是闲棋。国家在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其三,从出台的节奏,能明显感觉到国家对“做好自己事情”的急切,当然更多是从容不迫。
其四,政策接连出台的大背景,是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外部环境越复杂,内部一些事情越提速升档。大国对决在加速,对内也在加速。内外都在提速,一切都按下了快进键。大变局时代,不能再常规思维。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举。
重点谈一下此番密集政策的关键词——文化、教育。
据官媒报道,此次参加座谈会的冯骥才先生回忆说:2016年第十次文代会上,领导的几句话,让他感怀至今。
冯骥才:“他说你还做文化遗产工作吗?我说我还做。他跟我说了这么两句话,我记得非常深,他说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做好,然后他又加重语气的说了三个字:很重要!说句实话我很动感情。我知道这个感情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感情,对我们民族的感情,它太重要了。”
让人倍感欣慰和振奋的是,数十年来,今天的领导层是最重视、最强调文化自信的一届。
四个自信(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我们都耳熟能详。长期以来,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甚至都不愿意公开说,生怕被嘲笑。但是,经历过2020年这场大疫之后,四个自信已经深入人心,国人越来越认可这四个字了。
一位学者说得好:中国人,你要自信!确实,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没有理由不自信!
可能有些读者知道,四个自信还有一段故事。2013年之前,我们提的是前三个自信。一些有识之士上书建议加上文化自信,提了多年,有关部门的回复是:有那三个自信,就代表有文化自信。其实不然,文化自信是根,有了文化自信才有那三个自信。今天的领导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所以2013年把文化自信加了进去。
四个自信,其实是一整套的思路。国家要强盛,中华民族要走向伟大复兴,必然是文化复兴!
9月中下旬,官媒接连发了好几篇署名“宣言”的文章,都是近万字的长文。关心时政的读者都知道,在一些重要时刻,官媒“署名”文章的政治分量不言而喻。上一次“宣言”密集发文,还是在2018年8月中美毛衣战正酣之际。
此番“宣言”的文章,谈的都是抗疫胜利的文化根源、民族精神根源、历史底蕴根源,通篇都是满满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总结一下:
文化和教育,坏起来容易,改造起来却是天底下最困难的事。
文化是浸润心灵的力量,领导不愧是操盘高手,捏住了某些势力的命根子。
外部越对决,内部清理越是加速度。对外摊牌之前,内部的雷一定要先清理干净。其实,排雷也是一种摊牌和决裂。相信此番政策出来后,会有一些人和势力忍不住跳出来,跳出来是好事,正好揭疮拔脓。
啰里啰唆说了这么多,其实三句话就可以概括。
第一,国家在朝正确的方向大踏步前进。
第二,纠偏、排雷、正风气进行时。
第三,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
文章来源于斐君思享汇 ,作者夏斐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