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郭松民 | 《八佰》中的黑色幽默
点击:  作者:​郭松民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0-08-25 08:58:07


1.webp (5).jpg

“不过,这似乎也抓住了抗战中国军的神韵。”

01

管虎拍摄《八佰》,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立意——“中国军人”用自己的牺牲“照亮”了普通民众,唤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从网上的反映看,《八佰》“照亮”的效果正在显现出来

 

比如就有网友在我批评《八佰》的微博下面情绪激动地留言说:

XXXX万岁!

他喊的是民国的全称,而不是共和国的全称,不知道这种效果是否正是《八佰》的主创人员想要的?

 
02

《八佰》能够如此“照亮”,和影片拍得比较“热血”有关。
 
许多人津津乐道的是这样一个桥段:
“当日军抵近企图爆破守军所在大楼时,一位身上绑满手榴弹的中国士兵,毅然从楼上跳下,与敌人同归于尽。”

1.webp (6).jpg

老实说,同样身为军人,对这样的战斗方式令人感到极为费解,因为这既违反了军事常识也违反了物理学常识。

既然居高临下,直接向敌群抛掷集束手榴弹,不是既可以有效杀敌,又能够保存自己吗?反而是把手榴弹绑到身上跳下会影响杀敌效果,并且浪费时间。
 
有人举出四行仓库纪念馆的布展为证,说这是真实发生过的。
 
这些年来,看过的纪念馆可谓多矣,觉得纪念馆也未可全信。有些声名显赫的纪念馆公然用解放前的照片冒充解放后的照片,他们还有什么假不敢造呢?
 
考证了一下。发现这件事在四行仓库之战发生时,并未见诸报道和记载
 
1938年,也就是这场战斗刚刚结束不到一年的时间,著名导演应云卫拍摄了电影《八百壮士》,对如此“英勇”的事迹也没有任何表现。
 
实际上,这一“英雄行为”第一次出现,是在蒋经国的授意下,国民党“国军主旋律”导演丁善玺拍摄的电影《八百壮士》中,以后就越穿越神,细节也越来越丰满了。

 

03

面对我的质疑,有果粉对我提出反问:既然如此,如何解释《英雄儿女》中王成的英雄行为?
 
这正是我要说的。
 
王成的情况和四行仓库之战完全不同。
 
按照影片的交代,王成是孤身一人守阵地,子弹、手榴弹都打光了,只剩下一根爆破筒。美军蜂拥而至,他不愿意被俘,才拉响爆破筒与美军同归于尽。 

 

1.webp (7).jpg

但《八佰》中的桥段明显不属于这种情况。
 
在我军历史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还有著名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更不是为牺牲而牺牲的——因为桥下没有放置炸药包的地方,总攻的时刻又到了,眼看战友冲锋时被敌人的机枪扫射纷纷倒下,他只能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友的生命。 

 

1.webp (8).jpg

 

04

作为军人,对待牺牲的态度应该有两条:
 
第一,  不怕牺牲。必要时不惜牺牲、敢于牺牲、以牺牲为光荣;

第二,  绝不为牺牲而牺牲。牺牲的决定,只有在不牺牲就不能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才能做出;

回到《八佰》本身来,这一桥段由于无法提出“军事上的必要性”而显得很虚假
 
当然,这也不是《八佰》独有的现象。
 
在几年前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中,就有国军在南京城里排成“千手观音”造型冲向日军坦克的镜头,为的是让最后一名士兵能够接近坦克并将其炸毁。

这也是一种完全没有军事常识的战法,只会造成无谓的牺牲,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
 
坦克最怕巷战,因为射击死角和盲区太多,张艺谋为了无限拔高国军的“英雄形象”,居然把国军士兵表现成一群不懂利用建筑物掩护隐蔽接近坦克的“军事菜鸟”。
 
要知道,这些士兵并非不懂战术的新兵,而是“教导总队”的学员,是国军中的精华。
 

1.webp (9).jpg


05

《八佰》也好,《金陵十三钗》也罢,给观众的印象是,牺牲本身成了目的,杀敌反而是次要的了
 
不过,这似乎也抓住了抗战中国军的神韵。
 
1934年,鲁迅先生创作了历史小说《非攻》,讲述了战国时代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
 
当墨子来到处于楚国入侵威胁下的宋国都城时,有一段描写非常有趣——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这才看见街角上聚着十多个人,好像在听一个人讲故事。当墨子走得临近时,只见那人的手在空中一挥,大叫道:“我们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在宋国做高官)的声音。
 
鲁迅先生在这里,就是在借“曹公子”的形象讽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蒋介石采取不抵抗主义,但国民政府的高官和国军高级将领,却喜欢发一些慷慨激昂的空论,以搪塞舆论并欺骗人民。 

 

1.webp (10).jpg

不过,虽是空论,他们也不是胡乱发的,而是颇有心机。
 
一谈起抵抗,他们就说“我们都去死!”这种高调的背后,所传递的暗示则是:如果不想死,则还不如不抵抗,甚至干脆投降
 
所以,国民党的“军宣”,大致上就是各种花样翻新的死,久而久之,他们也忘了,抗战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胜利。

这种“花样翻新的死”从1975年版的《八百壮士》传染到了《八佰》,又在中美对决的大背景下热映,的确有一种说不出的黑色幽默的感觉。

【相关阅读】

郭松民:谈谈电影中的“民族大义”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高度一万五千米”)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net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携趣HTTP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