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东风-41导弹平衡中美核武战力
随时一怒向蓝天,矗立神州保家国。据央视报道,近日,中国进行了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
新闻播出,西方震动。
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是中国东风系列导弹中的最强者,是中国战略核威慑力量的杀手锏。该导弹弹长16.5米,直径约为2.8米,重量高达63.5吨,采用了三级固体火箭动力,并具有多种综合电脑控制制导系统,最大射程为14000公里以上。
你知道吗?有一种国威,她的名字叫“东风”。现在,中国东风核威胁已覆盖全球。
东风-41,国之重器。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我们可以得出东风-41的四大特点。
一是具有极为先进的MIRV重返大气层载具能力。这款导弹可以在进入第三阶段攻击的早期分散出高达10枚的20万吨级热核弹头,对半径1000公里内的10个目标同时进行打击,也可以对一个超大型目标的不同地点完成不同的打击。
二是具有主流导弹中最高的精度。东风-41导弹的末端制导拥有独特的姿态感应控制计算机辅助制导,导弹单弹头的综合精度为90米级,多导分弹头的精度为150米内级别。
三是该导弹属于中国第四代战略导弹,其技术级别相当于美苏等国的六代导弹技术,射程、速度、弹头数量和突防能力等,与美国、俄罗斯的新型洲际导弹已经没有代差,对手很难拦截。
四是该导弹除陆基机动发射外,还可开发海基型,列装后中国核威慑能力与美、俄比肩。
据媒体报道,东风-41将在2018年初列装解放军火箭军。但是,诸位必须要知道的是,这是中国第八次试射东风-41。这就是说明,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有一种国威,她的名字叫“东风”。中国东风导弹,已走过了整整60年征程。
1957年,毛泽东第二次访苏时告诉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原子弹并没什么了不起,我看它也是纸老虎”。这话,只有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听懂了。
回国后,毛泽东召开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他语重心长、神色严峻地说道:“苏联这张核保护伞靠不住,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核武器这个东西。”
聂荣臻元帅就此担起了发展中国核武器的重任。
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九日,来自全军各部队及科研单位的六百多名干部、战士组建了地地导弹训练大队。一九六0年三月十八日,中国“导弹第一营”成立,这也是亚洲诸国中最早的一支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在发展核武器过程中,不仅没有得到苏联的支持,其反而撤走了全部在华苏联专家。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1960年年底,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地地弹道导弹,也就是苏制R-2导弹的国产型,毛泽东亲自将导弹命名为“东风-1号”。他是回国的钱学森领导下的导弹研究院仿制的。与此同时,东风-2的研制工作紧张进行。
1962年春,中国东风导弹系列中的第一枚东风-2制造出厂,但在甘肃酒泉基地的试射时发生严重事故,导弹发动机起火,整个导弹在发射台附近坠毁爆炸。
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八日,中国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中国从此成为核俱乐部的第五个成员。
1966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为“第二炮兵”。当年十月27日,中国成功进行了首次东风-2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这也标志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核威摄的能力。
到1969年止,中国生产了约100枚东风-2,其中90枚为A型。
卧薪尝胆,犹未为晚。1984年35周年国庆,未洗征尘的二炮部队官兵在天安门城楼前惊现,一百多吨重的巨型洲际导弹令国人群情昂扬。
这不是简单的时间概念,这是中国在发展战略核导弹历史上的一个个节点,是中国追逐战略核武器发展的一滴滴血泪,是中国国防事业中最璀璨夺目的焰火。
如今,中国的中、短程战术导弹已遍地开花,洲际导弹威慑全球。
可以说,从东风1号完成对前苏联P2导弹的仿制,到东风2号、东风3号和东风4号逐步完成自主研制,中国的导弹研制迈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曾任中国航天某研究所主任的设计师曾广商说,从东3到东4是有继承的,而东4到东5这个跨度就比较大了。因为,中国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技术、计算机制导技术、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新型突防技术等,都是中国设计师们的拦路虎。
成功总是属于无私无畏和拥有科学头脑的人。1971年9月10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终于点火发射,但导弹没有落在目标区域。1972年12月26日,东风5号迎来第二次飞行试验,这一次,发动机点火故障导致发射失败。1973年4月,更换了发动机的东风5号导弹再次进入靶场,在发射仅仅43秒之后,控制系统突然断电,导弹因失稳而自毁。
然而接二连三的打击,并没有让中国的研制者们停下脚步。1978年10月5日,东风5号02批第一枚遥测弹,在酒泉试验基地进行了低弹道飞行试验,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东风5号,首次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时任“东风5号”副总设计师梁思礼说,东风5号全程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第一代洲际导弹,也标志着中国战略导弹达到了新的水平。它打破了超级大国对洲际战略核武器的长期垄断。
有一种国威,她的名字叫“东风”。在东风革命烈士陵园,730名中国航天人长眠大漠。
在陵园内,纪念碑剑指苍穹。碑座下,安放着聂荣臻元帅的骨灰。聂帅身后,730座墓碑排列成整齐的军阵,寂然伫立,令人肃然。
从荒漠中的军用机场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近百公里路程。那里有绵延的沙丘,有稀稀拉拉的骆驼刺和红柳树。
历史的重任,总是落在英雄的肩上。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打靶试验在我国本土进行。7名勇士担任了试射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的操作手。
那天早上7时40分,聂帅与“七勇士”含泪作别。
这“七勇士”就是,第一试验部政委高震亚,阵地指挥王世成,二中队队长颜振清,控制系统技术助理员张其彬,加注技师刘启泉,控制台操纵员佟连捷、徐虹。
当核导弹在中国大地喷着浓烈的火焰冲天而起,中国才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和核打击能力。
“湮没了黄尘古道,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如今,“七勇士”中的高震亚、王世成、张其彬已含笑而去。
东风导弹矗立蓝天,年轻英雄含笑苍穹。
1965年10月20日下午6时,一次大型试验任务合练圆满完成,在剩余液氧即将排完时,意外发生了!4号车液氧洒进了一簇红柳,红柳迅速燃起大火,灭火过程中,一名新战士的工作服沾到火星燃烧起来。情急之下,战友们连忙跑上前扑打,又有两名战士身上着起火来。
当了5年加注手的王来深知,在液氧助燃的烈火面前,人的躯体等于什么。可时间不容多想,他冲上去拼命把战友周孟山和武润喜着火的衣服扒了下来。战友得救了,气化分子却使王来成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
身边就是战友和加注车,怎么办?当战友要向他冲来时,王来大吼一声:“别过来!”转身向戈壁滩跑去。
王来走了,他只在戈壁滩的沙砾上,留下了38个脚印。
守护陵园20年的杜正礼老人揩着眼泪说,这里安葬的英灵,平均年龄只有27岁!27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但他们选择了航天,选择了沙漠,选择了奉献,选择了牺牲,同时也选择了光荣!
青史永著,勇者长存。
聂帅墓碑的两侧,分列着多名长眠在此的将军。孙继先、李福泽、张贻祥、徐明、石荣屺……这些写进共和国航天史册的将军,个个都是一部传奇!
陵园南区,是两座巾帼女杰的墓碑。她们是55岁的谢秀玉和56岁的潘仁瑾。
1998年7月,高级工程师谢秀玉在病床上完成了最后一项课题。肺癌手术后,她把同事叫到病床前交代:“资料都在这个包里,你们拿去用吧。”同事们完成了她最后的成果,谢秀玉那加了黑框的名字被郑重地署在最前面。
潘仁瑾长眠大漠,或许是因为舍不得自己的爱人。她的丈夫刘明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主任。两人是大学同班同学。1966年,刘明山毕业分到戈壁滩,而潘仁瑾留校任教。漫漫黄沙隔不断爱的情愫,几年后,潘仁瑾也选择了大漠,把满腔心血倾注到共同的事业中去……
西风呼啸,长歌当哭。伫立在这肃穆的陵园,仰视这威严的钢铁军阵,只觉得满腔的热血撞击着胸怀。
爱之大者,为国为民。东风英雄,千年不朽,永世长存!(全文完)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内容 相关信息
央视证实东风41导弹:射程1.2万公里可携带10个分导核弹头
2017-11-20东风导弹都不用了!世界第一火箭炮:火箭炮射程覆盖台海终于实现
2017-05-24•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