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业整体的产业化还不够发达,且企业都规模较小,和西方差距较大。根据近年来的官方测算,即便我们按照今天的速度平稳发展,要赶超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尚需100年。
落后,也是机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就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因为落后的差距就是成长的空间。未来10年,我国的农业会变成什么模样?想让它变成我们想要的模样,我们要先看清楚农业及乡村的现状,分析造成落后的原因,深入探寻未来的趋势,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我国农业发展的机会。
我国农业及乡村发展的现状
我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但是人均耕地面积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0%。我国乡村人口约6亿,农户均耕地面积约3.4亩。在现有的土地流转制度下,我国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主要是中小农户。
中小农户并不见得就落后,落后的是大部分中小农户分散经营而且农技农法落后。从事生产的多为老人,年轻劳动力少,具备新兴技能的农户少,生产很少有整体规划,很少有协作和交流。在农业生产方式上大多数是“绿色革命”以来的石油化学农业,即主要依赖农药化肥规模单一种植的农业模式。而这种化学工业农业模式正在逐步走向衰落。
在这样的基础上,优质的农产品就少,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现象,而优秀的农企也很少,更缺少像越光、佳沛、新奇士这样的农产品品牌。
我国农业落后的原因
造成上文所描述的农业现状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有两个因素或许是核心。
1.现行的土地制度
没有土地,焉能产粮。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人与地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它既是一种经济制度,又是一种法权制度,是土地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构成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农业文明的治乱兴衰,都与土地制度息息相关。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制,到人民公社公有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土地流转,再到现在的“三权分置”演变的过程。分散的中小农户生产模式效率是低下的,而且不利于新农技的推广。
同时,一批下乡返乡的新农人虽然具备新农技新思想,但是只是享有农地的承包经营权,在法制并不健全的乡土社会,土地流转经营合同很难给技术性新农人长期稳定经营的保障。
农业不像工商业或IT业,农业是长期投资,而且跟土地结合紧密,不是说搬场就搬场的,特别是发展生态农业,仅土壤改良就需要1-5年的时间。同时在没有长期意识的前提下,租用农户自然会采取掠夺式的生产方式,挖空了土地资源,破坏了土壤和环境。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问题,才出台了比流转经营权有更多保障的“三权分置”政策。目前“三权分置”是国务院办公厅发的指导意见,具体的实施仍需要看各个地方政府。
2. 化学农业模式
从世界农业发展史来看,农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化学农业等主要阶段。当今世界主流的农业模式是化学农业模式,这个模式有两大特点。
化学农业又称石油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初阶段,主要是指部分发达国家率先在石油化工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化学投入和机械作业来提高农业产量。
在这一时期,农业一度为人类创造了惊人的农业生产量,对我国粮食增产、解决温饱做出了贡献。但是,并没有让我们的农业及农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由于这种以超投入追求超产出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业资源进行的是掠夺式利用,致使大气、水、热、土地等主要农业生态急剧恶化。
这些尖锐的矛盾暴露出来之后,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开始考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渠道。
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
落后就意味着成长空间,就意味着机遇。我们从几个方面做假设,如果这些假设成立,那么农业领域有着多少的成长空间呢?
A)经营规模:扩大规模,寻求经济规模来降低成本。这个规模可以在产前,产中和产后,这将会带来诸多环节的成本降低。
B)生态农业技术:可以提高综合产出。比如稻间鸭,可以在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鸭子和鸭蛋等的产出;比如果林养鸡,可以在果林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鸡和鸡蛋的产出。
C)精准/智能农业技术:可以提高产出,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比如精准土壤探测+复合肥改良土壤,可以最低成本增强土壤肥力,增加综合产出,提升产品品质。
D)生物农业技术:生物农业技术可以让育种更加精准,减少成本和缩短时间;生物技术还可以让C3光合作用变成C4光合作用,提高太阳能转换率;生物技术还可以让不具备固氮功能的植物可以固氮。
)现代化农企:农业领域也会出现BAT这样的新兴互联网公司。
F)农产品品牌化:农产品品质提升,物流冷链技术进步,消费升级,将会造就农产品品牌化的黄金时代。
上面几项中,任何一项都可以给行业带来至少10%的增长,有的甚至是成倍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上面我们看到的还都是狭义的农业。
农地赋予我们的价值并不只是产出的农产品,土地是我们生活的根基,在土地之上更应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商业生活。
同时,一个农业系统的产出也不仅仅是农产品,这个系统可以兼具美景、兼具教育的功能,同时提供多元化的产出。当我们把基础农业生产搞好了,环境搞好了,自然而然的可以发展一产带动二产、三产的发展模式,田园综合体就发展起来了。
有了田园综合体的产业基础,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新的乡镇建设也就发展起来了。这两者的发展空间跟我们的城镇化建设几乎是同一个量级的。这可以说是广义上农业发展带给我们的机会。
农业未来发展的四大板块
方向是确定的,趋势是必然的。下面我们从具体的四个板块看都有那些机遇。
板块一:土地资源
跟土地相关的,有两个投资领域:土地流转市场及相关服务。
A:土地流转市场(50万亿-?)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我国农业用地96.8亿亩,其中耕地20.27亿亩、园地2.16亿亩、林地37.96亿亩、牧草地32.9亿亩。流转之后,这些土地的价值是多少呢?
以20亿亩耕地来说,按目前每年¥500/亩的流转租金,每年就有1万亿的租金市场,如果按照目前30-50年的承包使用权,那就是30-50万亿的市场价值。如果再算上园地、林地、牧草地,也都是万亿以上的市场价值。这些还没有包括宅基地市场。
从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的有三类主体:乡镇土地流转中心,土地经纪人和土地流转电商。未来交易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模式将会是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土地流转O2O电商。
投资土地流转电商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方向。目前国内土地流转电商有十多家,真正活跃的在5家以内,未来或许会在竞争和兼并后存活下3家。
各个跟电商合作的线下流转综合服务中心同样具备投资价值。这个行业的风险一方面来自政策的不明朗,另一方面来自土地流转交易的特殊性质。因为尽管土地流转市场整体份额很大,但是农用土地流转交易跟城市商住地产交易不同,农用土地流转是重决策低频次交易,这决定了流转市场的资金周转率不高。
B:相关服务市场(千亿)
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务市场的发展。涉及土地流转相关的服务主要有:土地测评服务,土壤测评服务,农地评估服务,交易法务服务,土地金融服务,农业规划服务和农庄规划服务等。
鉴于一般行业的服务市场份额会占整体市场的10%左右,因此涉及农地流转的服务市场会在千亿左右(按照一年租金市场计算)。但是,尽管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鉴于整体土地流转市场也是在起步之中,服务市场只有在主题市场成熟后才会有真正的发展。目前各种想法服务大都是跟随土地流转交易做增值服务,未能形成规模性的专业服务产业。
板块二:农业技术/模式(千亿)
生态农业、智能/精准农业、生物农业这三类农业模式/技术将会为具体的农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出和提升品质。我国农业总产值在10万亿元,那么在此基础上的增产、降成本和提升品质每年可以有约10%的空间,因此在模式转变和技术提升上有千亿近万亿的市场规模。
我们来具体看下每种农业模式/技术具体的创新领域。
A: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的本质是让农业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效率更高,以及对外部能源利用的转化率更高。生态农业有五项基本原则:
1. 增强生物质(biomass)的循环,优化养分补给,平衡养分流程。
2. 通过管理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增强微生物活力,为作物生长提供友好的土壤环境。
3. 通过微(小)气候管理、水收集和土壤覆盖来最小化生产流程中日照、空气和水的损失。
4. 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5. 增强多样生物/物种之间有益的互动和协同,为整个生态系统的优化和产出服务。
生态农业的常见应用:
1. 作物轮作:通过作物轮作为作物提供持续的养分,同时打破病害、虫害和杂草的生命周期。
2. 混种:两种以上的农作物混种系统,通过足够的空间上的接近,不同作物之间进行互补或者竞争,从而增加产出。
3. 林下农业:在树林或果林下种植一年生作物,同时也可以养殖禽畜等动物。通过这样增强多样物种见的互补。
4. 作物覆盖:在果林下用豆科或其他一年生作物覆盖,通过这个来增强土壤肥力,通过生物控制来防止虫害(培养天敌或者驱虫、吸虫),同时调整果林的小气候。
5. 种养结合:种植养殖结合可以最大化生物质的产出和优化生物质的循环。
6. 循环装置:堆肥技术,秸秆处理技术,等等。
7. 生态土壤改良:生态防虫条带。
8. 生态设计代替工业设计:比如免灌溉设计,比如长短根系搭配种植设计。
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投资,一是寻找那些提供专项生态农业技术服务的企业;二是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的企业或农庄。
此领域投资需要注意的风险:要注意生态农业技术在不同外部环境下如何调整;各项技术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拒绝玄学或哲学作为理论依据;专项技术要具备可操作性,不可以用提高生产成本和降低产量为代价,因为成熟的生态农业技术应该跟石油化学农业相比成本和产量相差不多。
B:智能/精准农业
智能/精准农业是借助现在的科技手段,结合农艺学,来为我们的农作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增加产出。
智能/精准农业前端是各种智能探测装置,包括无人机、摄像头、卫星、田间探测装置、智能穿戴(禽畜)等获取农田的实施数据(包括图像)。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终端服务器,然后通过人工智能对这些数据(包括图像)进行机器学习,农业和人工智能专家会设计不同的算法模型。
经过人工智能的辨别,这些原始的数据就变成了有效的信息,比如哪里的庄家生病了,得了什么病,哪里缺水了,哪里的果子快熟了可以采摘了,哪个牛没有吃饱等等。变成有用信息之后,在发指令给智能操作终端,完成操作,比如,按照最优化的方案进行补水补肥,让智能机器人去采摘水果,用无人机精准的打药等等。
智能/精准农业最近几年在国外发展比较快,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创业公司。
全球知名的风投机构在今年评出100家农业创新公司,并认为这些创新公司正在撼动以往农药化肥和种业主导的农业大公司(有趣的是,很多这些创业公司背后都有几大农业公司的投资)。这100家农业创业公司,这些公司里面除了部分是涉农管理和农业交易外,大多数都是跟智能/精准农业相关的企业。
我国智能/精准农业刚刚在起步阶段,投资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最重要的标准是该技术的成熟度,可提升空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适应度,以及计算具体的投入产出比。
C:生物农业
生物农业有多种定义,我们这里指的是微生物农业。
微生物的研究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特别是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这些研究重塑了我们对人体健康的认识,也让我们在应对癌症肥胖病等方面有了突破型进展。可以说人体微生物学对医学发展是划时代意义的。相比于在医学领域已经取得的成果,在农业领域,微生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意味着更多的机遇。
微生物及微生物组在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环境方面:微生物可以修复土壤,恢复土壤活力,减少重金属污染,而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微生物还可以净化水质,清除空气中有毒气体。
农作物生长:微生物可以促进农作物吸收营养物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免疫力。这些都不会像化学药剂和激素那样污染环境和农产品。
除草和杀虫:微生物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都可以有效的除草、杀虫杀菌,而且不会对害虫的天敌产生威胁,不污染环境和农作物。
养殖业:微生物发酵可以把很多农业废料变成家畜的饲料,比如秸秆就经微生物发酵变成优质饲料,此技术改变了畜牧业耗粮的特征。
有机肥:微生物有机肥是有机肥的一大进步,比化肥、精致有机肥、农家肥等有着诸多优点。
投资微生物农业有着很高的技术门槛,因为我们对自然界的微生物认知太过于狭小,即便是新一代的基因测序技术也无法全面破解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投资微生物农业同样需要看该技术在不同环境下的成熟度,因为很多微生物发挥作用是特定的微环境之下的。
板块三:企业、品牌与市场
土地和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农产品的品牌与市场以及农业企业方面有哪些机会。
A:新农企(百亿-千亿)
我国的农企正在从一个时代跨越到另一个时代,这两个时代环境大为不同,不同的时代背景将造就不同特色的农企。
第一个时代:农业的要素和资源不够市场化,在要素和资源不够充分竞争的前提下,容易形成集权式企业和惟上的企业文化。第二个时代:农业的资源和要素逐步市场化,同时互联网开始对这个行业渗透,并且直逼上游。在更充分竞争的情况下,将会涌现一批更具创新活力,组织架构更能体现农业核心技能的企业。
新农企将会不断的争夺市场并挑战老农企的权威,老农企面对挑战也将开启改制并积极地跟新农企合作。这一点很像电商以及互联网企业对传统企业的冲击。
我国A股农业上市公司有35家,总市值约数千亿;新三板农业企业76家,总市值403亿。投资新农企,未来十年的增值空间在百亿至千亿的规模。
时代变革为投资带来了机遇,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的地方将更容易培育出新农企:
1.构成该行业核心要素的市场程度高;
2.新技术以及互联网对该行业的影响力高;
3.产品或服务更容易流通和推广。
B:农产品品牌化
我国农产品正在面临一个品牌化的黄金时期。在此之前,我们的农产品大都是按照品类来销售的,如果有品牌也一般是区域公用品牌或者是厂商品牌,很少有面向消费者的市场化的品牌。这一方面是因为优质的农产品不多,同时消费水平不足。
随着农业、产品以及消费的升级,农产品将会开启一个品牌化的黄金时期。更多的农产品将会由区域品牌、厂商品牌上升至渠道品牌和消费品牌。
在投资和打造农产品品牌化的时候要注意影响品牌打造的三要素:产品、消费和渠道。
产品附加值:高品质和标准是品牌化的基础,在此之上,附加值越高的产品越容易品牌化。
消费辨识度: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是否会考虑品牌,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一般不考虑品牌。
渠道依赖度:仓储物流等依赖度低的产品适合厂商直接做消费品牌,反之,更依赖渠道的,适合做渠道品牌。
品牌有品牌价值,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同样可以很高。比如美国的新奇士除了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外,新奇士品牌的无形资产也高达10亿美元。相信,我国农业的各行各业也会出现新奇士这样的企业和品牌。
C:农产品电商(千亿)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是从产地经农产品经纪人以及多级批发商,最后到销售终端。这种模式环节多,效率较低,信息不对称。电商能够有效地打破信息不对称,结合冷链物流的发展,电商渠道和传统渠道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我国农产品每年有数万亿左右的交易额(2016年约5万亿),农产品电商的渗透率在3%左右,预计未来5年,农产品电商的市场可以达到5000亿的规模。
农产品电商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高速增长期;复合增长期和成熟期。2005-2015年为高速增长期,这个时期冷链物流从无到有,电商高速发展,高品质农产品不断被市场挖掘,中高收入人群成为消费主力。这个阶段各个农产品/ 生鲜电商的战略要务是拓展市场,故大部分不盈利。
到了2016年,冷链物流发展没有那么快了,优质的农产品也发掘的差不多了,中高收入人群市场渗透也达到瓶颈,因此进入缓慢的增长期。这个时期市场将会淘汰掉一批同质化竞争者,不同模式,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一般不会超出3家,留下的凭借口碑的积累形成渠道品牌。
农产品由于本身产品的复杂性,导致其跟3C数码服装类电商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该领域创业失败和投资失败的数不胜数。
板块四:广义农业
最后说下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建设,也就是广义上的农业。
基础农业搞好了,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开展二产和三产,这就是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搞好了,就有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立体产业根基,以这个产业根基为基础,可以发展周边配套工商业、金融业、教育医疗和服务业等,也就是新乡村建设,或者再大一点就是现在常说的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建设为代表的广义农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个市场空间如同当初的城镇化一样大,这里面既有农业的增长,相关二产三产的增长,以及土地的升值。虽然增长空间巨大,但是投资田园综合体和小镇建设却风险更大,这里面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由于农村土地在半市场化时存在巨大的价值洼池,很多综合农业项目都是借农业的名义来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即便农业做的不好,也可以从这个价值洼池中盈利。
但是,这是一种短时的行为,因为从土地升值得到的是账面上的增值,这个增值可能会是3-5年,但是之后,如果项目没有形成稳定的基础产业支撑,无法发展配套产业,没有发展就业,价值洼池也就被慢慢稀释了。
所以,综合农业项目开发,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基础农业要搞好,二是形成内生增长。
搞好基础农业在板块二、三里面提到了。那我们说下内生增长。农业综合项目通过休闲旅游等方式吸引都市人群前往消费,这是通过外来方式增长收入,但是休闲旅游是短暂的非长期的。要形成长期的稳定增长,需要形成让非农人口下乡置业和创业的环境,形成稳定的非农经济。
如何形成这样的环境,关键是形成相对都市的比较优势,比如: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新鲜健康的食物,针对儿童的自然教育等。
如果这些都做好了,农业投资也就显示出真正的意义。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作者 相关信息
• 昆仑专题 •
• 十九大报告深度谈 •
• 新征程 新任务 新前景 •
• 习近平治国理政 理论与实践 •
• 我为中国梦献一策 •
• 国资国企改革 •
• 雄安新区建设 •
•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