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印度又倒霉了!一个战略失误使其正堕入万丈深渊!
点击:  作者:占豪    来源:占豪  发布时间:2017-10-03 09:43:03

 

            【摘要】: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印度,选了莫迪当总理,他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促使他与中国为敌,但也让印度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战略机遇。印度的问题,一时半会将很难有大的改观,经济增长只能受制于外部市场,随波逐流。说白了,这么多人口的国家,没有工业还想强国?那只能是白日梦了!

印度又倒霉了!

据媒体报道,印度经济增速自20164月开始放缓,截至目前已连续下降5个季度。印度国家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更是显示,由于农业增长放缓及制造业和采矿业表现低迷,2017年第三季度印度的GDP增速可能仍会徘徊在6%以下。

印度,一直以中国为对手,一直以中国为目标,之前一度为GDP增速超越中国而欢呼,如今时间刚刚过去一两年,印度经济又跌回去了。连续5个季度增速放缓,这可不像中国是主动转型升级调控的结果,而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乏力了。除了GDP增速连续放缓外,让印度雪上加霜的是通胀水平则在上升,通胀数据已由7月的2.36%增至了8月的3.36%,已非常接近印度央行设定的4%的通胀目标。

GDP增速放缓,通胀数据却快速攀升,这对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莫迪政府来说,可是真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与印度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中国,之前虽然GDP增速持续放缓,但那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常态下的预期,也在中国所定的目标范围。2017年,中国经济明显有见底态势,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恢复到了6.9%3季度可能会稍有下降,但最终2017年的GDP增速大概率会高于年初6.5%的目标。中国GDP增速再次逼近7%,而印度GDP增速则要跌破6%,之前印度自吹自擂世界增速最快和西方发现新印度的抬举,看来都是泡沫,要破灭了。

那么,印度经济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未来印度经济会对中国构成挑战吗?未来印度经济又将何去何从?

之前,包括印度自己、西方和国内的一些人,看到印度GDP增速暂时超过了中国,就开始唱衰中国经济,吹嘘印度经济,但事实上那是不求甚解、不调查研究的自吹自擂和乱吹乱捧。

印度经济,前两年之所以超过中国,除了中国主动转型升级调控宏观经济外,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印度偷了奸、耍了滑,玩了个花招糊弄了别人也糊弄了自己,仅此而已。当初印度和西方及部分国内的舆论吹嘘印度经济时占豪就说过,那些都是假象,不久就会戳破,结果一两年时间这个泡泡就破了。

那么,莫迪政府是怎么玩得花招呢?他玩花招的目的是什么呢?过程中莫迪政府做了怎样的错误选择呢?

说起来,莫迪政府玩得花招并不高明。

印度经济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不稳定,2008年增速大跌至3.89%2009年、2010年因全球救市快速恢复到8.24%9.55%,但之后的201120122013的三个年度则分别低至6.86%3.24%5.02%20145月莫迪就任,就开始了玩花活。

2014年,当全世界都在预测印度当年经济增速乏力之时,莫迪政府采取了两个措施:调整GDP统计方法和统计基年。统计方法和统计基年改变,实际上是改变了统计参数和参考对象,这么一调整,印度201412月当季度的GDP同比就达到了7.5%,超过同期中国的7.3%的增速。与此同时,印度还将2014/2015年财年上半年的GDP增速由之前报告中的5.5%上调至了7.4%,并预测该财年GDP增长为7.4%2013/2014财年的GDP增速则修正为6.9%

看到印度直接对GDP“改数据”,看到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将色情业、毒品业、黑社会业等都纳入到GDP,再看看中国按可比价格、以生产要素为统计基础,根本就没有把包括医疗服务等等很多行业纳入到GDP统计中的数据比他们扎实得多。直到最近,中国最近才把科研投入放进了GDP统计当中。

印度通过“改数据”,使得印度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别达到了7.42%7.57%7.11%,连续三年超过了中国的7.3%6.9%6.7%。然而,“改数据”毕竟是“改数据”,印度经济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想想看,在莫迪当选总理前印度经济正在遭遇1980年代以来最疲弱的时期,莫迪上任啥都没干就拉到了7.5%附近,而其手段只是通过改变统计方法和调整基年,这岂能够持久?

事实上,莫迪政府调整统计方法和统计基年的时候,印度的工业生产、贸易、税收等重要经济指标都没有任何改观,包括印度的经济学家都感到困惑。试想,中国财政收入过去几年增速下降除了经济放缓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减税和税改,印度GDP增速与上述指标是完全不相称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恢复到6.9%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速就提高到了9.8%,这种数据才是相对合理的数据。

相比中国以要素成本计算GDP,印度则是以市场价格计算GDP(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都是以市场价格计算GDP),是将商品及服务增加值和间接税考虑在内计算出的GDP。直白说,中国是以生产为基础计算GDP的,印度则是以消费支出来计算GDP的。我们都知道,中国近几年消费增长强劲,投资比前些年要差了不少,所以GDP数据上明显回落,如果中国也按照市场价格来计算GDP,增速可能比现在的数据要高很多。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消费大幅增长实际上并未完全在数据上体现,这是中国经济的现实情况。而印度为了数据更好,把GDP的统计基年还从之前的2004/2005年度调整为2011/2012年度,可谓煞费苦心。相比印度,中国到现在为止基年依然是2000年。

那么,印度为何GDP好了两三年就开始增长乏力了呢?在占豪看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印度经济本身的基础并未发生任何本质改变,只是调整统计方法和基年,只能一时在数据上见效,并不能根本上改变印度经济的局面。印度为何不像中国那样以生产要素法计算GDP,根本原因就是印度的工业太差了,占GDP的比例太低。印度制造业在GDP中仅占15%的份额,这和美国差不多。一个新兴国家,一个人均GDP只有1700美元的经济体,却要靠消费来支撑经济,这还怎么玩?工业太过薄弱,是印度经济的死穴!想想看,没有大工业生产,靠消费服务业支撑经济,印度如何将其大量劳动力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不能融入,如何将经济发展的增加值支付到普通老百姓手中?不能支付到老百姓手中,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消费如何持续增长?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经济在“改数据”后只好了三年的根本原因。

莫迪实际上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改数据实际上是他经济计划的一部分。莫迪的计划是,通过“改数据”制造一个印度经济欣欣向荣的景象,然后再用这种景象吸引投资,增强印度的制造业。莫迪政府上任后,就提出的“印度制造”口号,希望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提高到25%。说白了,莫迪是想把“数据效应”放大,然后用“数据效应”吸引投资从而刺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并最终推动印度经济能够维持可持续的增长。

然而,莫迪的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他严重低估了经济发展本身的自身规律性,同时又在战略上做了错误选择,所以最终必然是这样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印度工业设施、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文盲率至今还有三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很难快速承接制造业,也就是说印度经济快速承接制造业的思路绝对是错误的。在占豪看来,印度正确的选择是投资基础设施,在基础设施投资带动下再根据投资需求发展工业制造业,并逐渐将印度人口融入到经济发展当中来,发挥印度人口基数大的优势。然而,当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都薄弱和技术人才匮乏的情况下,直接引入高水平的制造业是不现实的。就像苹果公司,真能将中国的加工厂都搬到印度去?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因为,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工人素质都不够,商业投资环境也根本无法让投资企业适应。所以,莫迪政府实际上是好高骛远做了错误选择。莫迪曾提出每年创造1000万个就业岗位,结果却是每月仅能增加约一万个就业岗位,这一切都是因为上述因素没有理顺的原因,是印度选择错了发展切入点的原因。印度想从中国这里学习,但其实他连一根真正的毛都没学到。

在占豪看来,印度更大的错误在于,莫迪政府将地缘政治博弈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核心,并且放弃了印度过去保持独立的外交政策,在中国与西方之间明确选择了西方并与中国和巴基斯坦为敌。

莫迪政府的这个选择是战略性错误,其代价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陷入停滞,中印之间由互惠互利的共同合作发展的主旋律变成了博弈较量的主旋律,这直接导致印度的经济很难与中国进行对接。

对印度来说,经济不能与中国对接代价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只有中国这个有巨量需求增长空间的市场才能拉动13亿人口的印度经济,只有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能力才能推动印度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快速增长,只有中国能在短期内帮印度培养大量技工,只有中印两国和睦了世界各国的资本才能放心投资印度······然而,莫迪政府不懂这个理,看到中国重点发展中巴经济走廊他忧虑了,担心在地缘上中国蚕食其地盘,于是从2016年开始与中国不睦。结果,印度经济也基本上是从中印关系开始不睦后开始转弱的。

由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挑战中国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里都是笑话。由于印度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中印之间的经济差距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小,而是越拉越大。中国未来至少20年还会保持中高速增长,而印度平均增速将很难超过中国,想想20年后中印的差距会是多少?

本来,中国是想拉上印度发展的,印度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可以将一些产业转移到印度,这样中印可谓互惠互利。但是,现在中印在战略上已经没有互信可言,光这种战略互信建立都得很多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却不等人,印度相当于一定程度上错过了这一战略机遇。

对印度来说,时间是不等人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中国未来会以自己为中心打造大中华经济圈,中国会根据需要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规划去进行产业战略的布局和发展,随着时间推移相关产业会根据发展的市场需求而进行配置。由于中印关系不睦,这一战略机遇印度正在失去。在占豪看来,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将不再,印度未来可能将无法承接大量制造业,这就必然会导致印度大量人口长期闲置,人口红利无法发挥,当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会较弱。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往往会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印度,选了莫迪当总理,他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促使他与中国为敌,但也让印度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战略机遇。印度的问题,一时半会将很难有大的改观,经济增长只能受制于外部市场,随波逐流。说白了,这么多人口的国家,没有工业还想强国?那只能是白日梦了!

朗普:你,一定要做一个伟大、光荣的bomber!

莫大仙:那是我毕生信仰!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