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徐实:移民的“先富”为何遭遇“坑爹”人生?
点击:  作者:徐实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8-24 12:59:00

  

改革开发之初,邓小平同志曾提出“ 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然而,历史的发展并不尽如伟人的预期。一部分先富对于带动其他人后富毫无兴趣,甚至以鄙视的眼光看待经济状况不如他们的普通群众。这些人先富起来之后,就热衷于整天抱怨城市雾霾太多食品安全不过关国内不够自由民主云云……尔后得出结论——为了自己日后过舒坦日子,为了孩子能够幸福成长,唯有向发达国家移民。

 

如此身体力行的先富自然不在少数,要么国内大批移民中介公司和国外多如牛毛的移民律师挣谁的钱呢?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先富移民之后的生活并不像先前想象得那样如意,反而成为人生磨难的开始。我因商务活动经常往返于中美之间,近年来见到不少这样的事情。讲几个熟悉的案例,就能说明很多问题。

 

案例A

 

某高级知识分子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在著名高校担任副院长。当时他年仅40多岁,事业有成,生活阔绰,有房有车,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然而此君觉得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50年,有生之年中国发展不起来。为了让孩子无忧无虑地成长与国际接轨,他和妻子双双从高校辞职,举家移民加拿大。

 

加拿大的高校当然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对等的职位。这对夫妇身为高级知识分子,却长期找不到合意的工作。没过多久,此前在国内的积蓄也就用的差不多了,他们不得不去做修房子、端盘子之类的零工,含辛茹苦地供女儿读书。懂事的女儿意识到,父母维持生存尚且不易,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地位的翻盘。要想让全家摆脱这种窘境,恐怕只有靠自己了。于是,这个小姑娘拿出卧薪尝胆的精神苦读数年,终于申请到了加拿大较好的大学,使得家庭的命运出现了扭转的希望。

 

回过头来看,那位高级知识分子曾经任职的高校后来被列入985工程,如今在世界大学排名中都是数得着的。假如他一直留在高校任职,即使运气只算一般,现在至少也该位列校务委员会,妥妥的正厅级待遇——比如今在加拿大勉强开个小超市维持生计好得太多。而且,以他从前所在东南沿海省会的丰富教育资源,加上他拥有的社会关系,他的女儿只要正常读书就能进省重点中学,而且在很大概率上能够凭藉自身努力考上985211高校,申请她现在就读的加拿大大学更是轻而易举。

 

由此可见,夫妇二人背井离乡、完全葬送自己的事业,并未给女儿带来明显的收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女儿无忧无虑的成长变成了充满忧虑的成长既然如此,又何必费这样大的周折,让全家上下脱几层皮呢?

 

案例B

 

一对大连夫妇原先经营一家不错的酒店。后来他们一心要让女儿接受最先进的国际教育,果断将酒店转手,套现一千多万元,然后举家迁往美国旧金山湾区。此后夫妇二人完全断绝了收入来源,全天候陪女儿读书。然而,他们的女儿特地选择了一所寄宿制高中就读,刻意和父母保持一定距离。

 

其实他们的女儿并非不懂事,直到她憋得不行,才向一些好友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和父母住在一起,是因为他们的陪读给我造成了极大精神压力。他们经常和我讲,爸爸妈妈为了你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可是我并不想承受他们这些牺牲啊!现在他们断绝了收入来源,全家指望依靠我一个人的努力实现翻盘。假如我没能进入美国名牌高校就读,岂不成了家庭的罪人?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到这些,心里压抑得受不了。住校的时候见不到父母,才能暂时忘掉那些事情,拥有片刻的轻松。

 

这个故事现在还没有画上句号。这对夫妇心里想的是让孩子幸福成长,实际上却是将一厢情愿的观念、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强加给下一代。真正有见识的父母会做子女强有力的后盾,让子女到社会上放手打拼。即使子女遇到了挫折,父母仍然能够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子女回家还有双筷子可以吃饭。而这对夫妇的所作所为,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当作筹码,一股脑儿地押注在女儿身上,这不是把女儿活生生逼成赌徒吗?而且这场豪赌还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全家万劫不复。他们的女儿不得不背着沉重精神包袱度过青少年时期,这难道会是一段幸福成长的经历吗?真是个荒唐的悖论。

 

案例C

 

某位文化界人士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代大学生,受益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对外开放政策,得以经常赴海外工作。当年人家没少挣外快,日子过得滋润得很——家在大城市,别人玩不起的他玩得起,他玩不起的没人玩得起。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此君举家移民日本,一开始还觉得小日子还说得过去,可是时间一长就感觉到问题了。

 

当代日本是个相当封闭的社会,从经济领域到政治领域都有大量的门阀存在,阶层固化非常严重。平成时代的经济泡沫破裂之后,日本的阶级分化也越发严重。哪怕是没有深厚背景的普通日本人,想获得上升空间都非常困难,更何况那些根基尚浅的移民呢?

 

20年转瞬即逝,他家在日本的社会经济地位几乎没什么变化。而当年在国内过得不如他的邻居们,后来纷纷开上了汽车、买了漂亮的商品房;有的事业蒸蒸日上,有的生意越做越大,哪怕那些平平淡淡过日子的邻居,生活水准也一点都不比他们家差。现在生活富裕了,出国游玩的机会多得是。大家去日本看过之后,发现发达国家的日子也并没有好到天上去——普通老百姓还不是混个温饱、一生房奴?于是,那位仁兄再也不是大家羡慕的对象里。

 

说起来真有些可惜——改革开放之初的大学生极为金贵,在各个单位里几乎都被当作业务骨干重点培养。如果那位仁兄留在国内发展,只要付出正常水平的努力(还用不着头悬梁、锥刺股),就能获得远高于在日本社会中的上升空间。

 

本文探讨的不是简单的是否爱国的问题,而是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否正常的问题。许多先富由移民而起的人生磨难,缘于对社会环境和历史发展的错误认识。其实,某些先富真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富起来的。他们深受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认为自己在中国社会获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完全源于其个人努力,而这恰恰是一种错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19458月,时任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司令的曾克林率部攻克山海关,沿铁路一路进占沈阳,受到东北人民的热烈欢迎。东北的青壮年、特别是产业工人踊跃参军,使得曾克林在短时间内扩编了多达2万多人的部队【1】。曾克林带出关的连队扩编变成团,原先的战士都当上了连排干部。显然,个人能够取得的成就与其栖身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趋势密不可分。曾克林部干部战士普遍升职的根本原因,是革命队伍的迅速壮大。

 

以上述思路,不难看出某些人为何成为先富群体。例如,在2000年前后,任职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各分行的中层干部大概能拿到4000元的月薪;而到了2011年前后,同等职位的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在十来年的时间里,同等职位的收入增长了10多倍,归结为人的能力提升了10多倍恐怕说不通。合理的解释是:这些金融从业者赶上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银行哪怕只靠利贷差都有很好的效益,使得从业者成为风口上的猪、纷纷飞了起来。

 

1.png

 

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成功学的书籍:鼓励个人奋斗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将个人的成功完全归结于个人奋斗、而不考虑社会和历史因素,则是唯心主义思想,很容易误导人生观和世界观。

 

无独有偶,某些高校教职人员也成功搭上了顺风车。1998-2006年间,高校规模迅速扩张使得教职工队伍出现缺口【2】。当时的博士、硕士甚至本科生,都有留校任教的机会。而且当时高校对教职工的考核并不严格,不像今天这样对学术成果有硬性要求。所以,在那段时期进入高校任职的教职工享受了一段轻松快活的日子,拿个副教授、教授的职称比现在容易得多。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一个理工科副教授的学术成果,可能比90年代末的院长都能高出一截。但是事业单位总会有论资排辈,早些年进入高校的一些教职人员交游士林,累官固不失州郡也,现在很多已混成学院领导、甚至校领导,享受优厚的待遇和收入。这些获益同样不能片面归结为个人努力的因素。

 

然而,很多先富并不这么看。他们虽然从中国的迅速发展中获益,却没有意识到中国社会的机遇促使他们致富这一客观事实。这些迷信个人奋斗和成功学先富,认为自己哪怕去了发达国家也必定是成功人士,结果很快就坑爹了。客观地说,能在发达国家过得还说得过去的,其实是一些来自中国的技术人才,例如工程师、医生等等。由于发达国家存在对技术人才的刚性需求,这些人在一段时期内确实获得了比国内更高的收入。严格来说,这些技术人才绝大多数并不属于先富的范畴,他们在发达国家摸爬滚打多年之后才逐步跻身于中等收入阶层。不过,国内技术人才的收入在迅速增长,TMT、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前沿行业顶尖人才的收入水平几乎快要与美国持平。身在国外的技术人才也就是不算吃亏,但很难说占了多少便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话其实很有道理。很多人成为先富并不是依靠爆棚的自身才干,而是凭借自己在中国拥有的社会关系。私企高管、金融界人士、医药代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等各路先富人士,说穿了都是依靠大量社会关系来维持自己的经济地位。文艺界人士就更不用说了,热爱他们的观众、粉丝才是衣食父母。一旦这些人移民到了发达国家,就切断了自己原有的绝大多数社会关系;而在陌生的土地上,他们又没有能够用于维持地位的社会关系。于是,许多在中国光鲜亮丽的先富,移民发达国家之后几乎变成废人,遭遇了社会经济地位的断崖式下跌,这种结果并不令人感到奇怪。

 

至于为了下一代能有更好的发展之类的移民理由,纯粹源于信息不对称性。许多先富只看到了国内考学竞争激烈,却不知道发达国家同样有激烈的人才竞争。与纯粹依靠各人学力拔得头筹的高考不同,国外大学的入学申请制度公开充满歧视。例如,美国私立名校推行的是财产歧视,申请者必须提供近年家庭收入证明,确保交得起每年4万美元以上的高昂学费,没钱就别读书呗;而美国公立高校推行的则是种族歧视,学校为了保证多元化,不能让亚裔的比例超过一定限度,所以亚裔的成绩必须比白人好一截、比黑人好两截,才能被纳入考虑范围。呵呵,在号称自由平等的美国,想获得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都如此不易。不得不说,过于美好的想象,往往来源于无知。

 

下一代移民的麻烦还远不止于求学阶段。亚裔移民在欧美国家的职场长期受到隐性歧视,上升空间反而受限。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U.S. Census data),亚裔早在2011年就占据旧金山湾区技术工种的半数之多,超过白人成为最大的群体,但是很难进入中层以上的管理层。对亚裔女性来说这一问题更为严重。每285名亚裔女性中,只有一人能进入这些公司的高管级别,而白人男性的这一数据为1/87。前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副主席巴克·(Buck Gee)坦陈:白人女性有42%的劣势,而亚裔女性这方面的数据高达260%3】问题在于,包括硅谷在内的旧金山湾区已经是美国多元化程度最高、族裔平等做得最好的地区,华裔在美国其他地方面临的环境可想而知。

 

在美国的多年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做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远远胜过做拥有华裔面孔的美国人,此乃肺腑之言国内有条件的父母,真要是想让孩子见见世面,那就在在国内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业、多挣些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呆几年也就行了。倘若举家冒险移民,只怕连先富的地位都保不住。

 

移民中介当然不会将发达国家坑爹的一面告诸公众,它们正指望依靠某些先富对发达国家的盲目崇拜来敛财呢!它们自然要把发达国家的生活吹捧到天上,上钩的鱼越多越好。只有在发达国家长期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人,才会拥有对这些国家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然而真话未必好听。

 

2.png

 

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我写这篇文章只是为了介绍一些真实情况,并不是为了反驳谁、规劝谁,我真的没有兴致去叫醒那些装睡的人。对于某些先富群体矢志不渝要移民国外的做法,我是非常支持的——让一些并不热爱祖国的人在国内忝居高位、尸位素餐,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不公正。莫不如让这些人早日移民、去遭些名符其实的洋罪,然后把他们原先在国内占据的那些好位置,留给真正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这样一来,为国效力的人就能拥有更多上升空间,皆大欢喜。正如一句名言所说: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诚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记住那些奉献于祖国的人。

 

参考文献

 

1】豆瓣阅读《曾克林将军自述》: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74072/

2】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2013/0503/c116076-21359059.html 

3】侨报:http://ny.uschinapress.com/kong/2015/05-07/69596.html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北京市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